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榆林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3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2-06-29 浏览次数:49 类型:高考模拟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战国时期,自商鞅变法起,越来越多的诸侯国开始对民间商品实施高额的税率,以战国后期的秦国为例,酒、肉的税额比起成本要高出十倍;盐、铁等多种物资的生产和销售均由政府统一经营,其垄断利润则尽人政府之手。导致这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是(   )
    A .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 跨国贸易的兴盛 C . 兼并战争的加剧 D . 宗法观念的消亡
  • 2. 嵇康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魏晋玄学的开拓者之一,其《与山巨源绝交书》甚至在千年之后仍被视为经典散文。《三国志》和《晋书》中都有他(及其后人)的列传,但《三国演义》却对他只字未提。对材料中的文献(文章)的史料价值,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 嵇康的文章可能出自后人社撰 B . 嵇康的文章相较于正史更能反映魏晋学术面貌 C . 官修史书偏重于记录政治事件 D . 《三国演义》等后人的文学创作不具备史料价值
  • 3. 景教是基督教教派之一。据文献记载,景教在唐初传入中国,一度兴盛于长安。下图所示为北京房山“十字寺”(景教教堂遗址)唐代石碑碑首图案的拓片,纹样相似的饰物在全国各地多有出土。由此可知,唐代(   )

    A . 政府奉行开明的文化政策 B . 外来宗教中国化速度加快 C . 百姓对西方宗教颇为青睐 D . 长安成为世界性交通枢纽
  • 4. 近代有学者在评价清朝政治时说:“用人行政,事事悉仰君主一人之独断,务求柄不下称,实中国有史以来之创局也。”这一评价(   )
    A . 揭示了清朝皇权专制的强化 B . 肯定了皇帝勤勉从政的品质 C . 受到了先秦民本思想的影响 D . 诠释了清廷腐败加剧的缘由
  • 5. 下表所示为中国近代部分思想家著述内容节选。据此可知,他们(   )

    作者

    著作

    内容节选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

    欲中国之富,莫若使出口货多,进口货少

    王帽

    《弢园文录外编》

    商富即国富,持商为国本

    郑观应

    《盛世危言》

    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A . 发出了实行共和制的呼声 B . 发展了“工业救国”思想 C . 论证了变法改良的必要性 D . 补充了“西学为用”思想
  • 6.  1904年在成都成立的官办川汉铁路公司,其股本主要来源于“田亩加赋”,一般是随粮征收,值百抽三,四川的贩夫走卒,大都被迫参与,不足部分基本是靠外债弥补。迫于民间收回利权运动的压力,该公司于1907年改为商办。1908年,清政府又委派军机大臣加以督办,进而在1911年突然宣布“国有”。清末川汉铁路公司的变迁(   )
    A . 表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走向破产 B . 反映了清政府对铁路建设的重视 C . 印证了国人对近代化的积极探索 D . 折射出国内社会矛盾的复杂尖锐
  • 7.  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陆续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云南、青海等省区开办了21个国有重工业厂矿。同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粤汉铁路(其中武汉到长沙段为国有)实现了全线通车。国民政府的这些做法(   )
    A . 实现了国家经济重心西移 B . 属于抵御侵略的战略布局 C . 旨在削弱地方军阀的势力 D . 打破了列强对技术的垄断
  • 8. 1988年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突出问题是通货膨胀明显,物价涨幅过大。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88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比1987年上升18.5%.其中农村上升17.1%,城镇上升21.3%,由此可知当时( )
    A . 改革开放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 . 改革开放仍然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 . 市场经济的引进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
  • 9. 下表所示为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有关雅典民主制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所体现出的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

    思想家

    言论

    苏格拉底

    公民大会是一个由指敌工人,补鞋匠、甭匠、农民、批发商和在市场上斤斤计较贱买贵卖的二道贩子组成的

    亚里士多德

    民主政体可能助推平民大众胁迫富人

    A . 暴民政治、社会等级森严 B . 主权在民、男女地位平等 C . 直接民主、少数服从多数 D . 公权至上、限制个人自由
  • 10.  17世纪时,早期启蒙思想家已在探寻人类心灵领域的“精准模型”。洛克认为,人类心灵中的观念如同一个一个的“原子”(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提出的概念),不可拆分却能够相互组合。由此可知,早期启蒙思想家(   )
    A . 试图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精神世界 B . 认为借助理性可以完整地认识社会 C . 具有崇尚自然本真的浪漫主义情怀 D . 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学者为榜样
  • 11.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沿海港口设施建设持续进行。1790~1815年,伦敦、利物浦、布里斯托尔、赫尔出现一系列的码头改善工程。到1830年,港口设施发生革命性变化,港池容量猛增至397英亩。英国进行港口设施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港口建设水平的提升 B . 凯恩斯经济思想的盛行 C . 公共交通方式的变革 D . 工业化发展进程的需要
  • 12. 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到1968年6月底,美国对外援助总额为1335亿美元,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是775亿美元,占援助总额的58%,这里面又有约583亿美元是经济援助,占发展中国家受援总额的75%.美国此举( )
    A . 增强了资本主义阵营力量 B . 加剧了两大集团的军事对峙 C . 意在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D . 基于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最早的印刷术则主要用作日常装饰及巫术展示。新石器时代末期,人们利用语言传达信息并加以保存的渴望日益增强,由此衍生出彩陶拍印术。西周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保存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此时产生了青铜器图文雕刻技术及印章雕刻技术。春秋战国之际,雕刻凸版与镂板印花技术形成,对金属雕刻刀具的制作得到了明显的发展。雕版印刷最早出现在中国,它作为刻章和拓石的结合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迄今发现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可追溯到唐朝初期。宋仁宗时期,毕昇又发明了活体印刷术;直至19世纪,改良铅活字印刷技术流传于世,被全世界普遍采用。

    ——摘编自周晓雪《浅析中国印刷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材料二:“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原型技术,其实质是借助于相关计算机软件,以数字化模型文件为基础,选取多种黏合材料,利用特定的快速成型设备,通过分层加工、叠加成型的方式制作出真实的三维实体产品。自1986年第一台3D打印机发明以来,国外关于3D打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就得到持续发展。2000年,美国与日本的企业联合研制出一种以喷墨打印技术为原理的彩色3D打印机;同年年底,以色列某公司推出了具有新的成型工艺的3D打印机;2010年,美国和澳大利亚相关公司合作,以活体细胞为“原材料”成功打印出人体的组织器官,这是3D打印技术在医疗产品领域的重大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欧美等国家的3D打印技术已初步形成了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如很多创意产品公司通过网络平台征集客户的设计方案,并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实体产品进行销售,收益良好。

    ——摘编自刘业勤、张晓莲、邱戏《3D打印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印刷术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3D打印技术在西方国家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兴起和发展的影响。
    3.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认识。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辛亥革命只止于辛亥革命,绝不会有比辛亥革命更好的结果发生,也绝不会有比辛亥革命更坏的结果发生。这句话是怎么讲的呢?就是当帝亥革命发生的时候,当时环境上所必需的,所需要的,大多数人民所需要的,就只是“推翻清王朝”,至于推翻清王朝以外的事,和推翻滑王朝以后的事,他们则无意过问。所以辛亥革命的结果,便只是将清王朝推翻了;不是没有将清王朝推翻,也不是会发生出推翻清王朝以外的好的结果。

    ——摘编自徐天-《今日之革命与革命者》(1928年)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后,原东宫付读王叔文、王伾分别被任命为输林学士和左散骑常侍及待诏,主持政治改革(史称“永贞革新”)。短短8个月间,唐顺宗就采取了鱼去民间对官府的旧欠,停止地方官的进奉和盐铁使的月进钱,降低盐价,取消宫市(即皇帝的手下人对市场货物的抢掠)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查办了京兆尹李突的贪污案。就在唐顺宗和王叔文等人筹划前夺宣官兵权之际,四川节度使韦皋以唐顺宗患有中风病、不能说话为由,上表请太客武全年占比京子监国,宦官俱文珍等和反对改革的朝臣借题发挥,直接拥立太子称帝(即唐显宗),迫使唐顺宗送位,永贞革新仅持续了146天即宣告失败。唐究宗即位后,立刻贬王叔文为渝州司

    户,次年又将他杀害。

    ——摘编自陈贤庆《中华历朝变迁简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永贞革新具体举措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作用。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永贞革新失敷的原因。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越南战争结束后的近20年里,有近300万人被迫离开印度支那地区,史称“印支难民危机”。中国是世界上接收印支难民最多的国家之一。自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先后接收了28.3万印支难民。来华的印支难民分别被安置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江西五个省和自治区。中国政府本着“一视同仁、不予歧视、同工同酮”的政策,对他们的生活、生产、就业、教育、医疗等基本权利给予充分的保障。截至2013年,联合国难民署也为这些在华印支难民累计提供了9000多万美元的援助,实施了各类项目近600个(包括105所中、小学),许多难民儿童在当地的中国学校接受与中国学生同样的教育。难民暑还提供了小额奖学金,鼓励那些有学习能力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难民署的援助使90%以上的在华印支难民有不同程度的受益。

    ——摘编自陶满成《中国与联合国难民署的合作》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接收印支难民最多的国家之一”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接纳并安置大量印支难民的意义。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罗伯特·欧文(1771-1858),生于英国北威尔士的一户工匠家庭。欧文不到20岁就当上了一家棉纺织厂的经理。1800年,欧文开始管理一家有2500人的大厂。1815年,他在《论工业制度的影响》一书中,呼吁议会制定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法案。经过不断努力,议会终于在1819年通过了限制工厂中女工和童工劳动日的法案。欧文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痛斥“世界上充满了财富,但到处都是苦难深重”,他认为私有财产是贫困和不平等的根源,他主张创设一个新社会,即“新和谐公社”,在这一社会里,人们共同劳动、共周上有(生产资料),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协调一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不再分离,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在这一社会中,将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1824年,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试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指出欧文为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所提出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

      主张形成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文所体现的早期社会主义者的品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