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份联合...

更新时间:2022-04-24 浏览次数:6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周人认为“天”是一个公平的力量。“天”有其规律,有从他的规律中生出来的规矩原则,行事符合“大”的规矩原则,“大”就会保佑、帮助你;倒过来,违背了“大”的规矩原则,就会被“天”惩罚降祸。周人对“天”的信仰(   )
    A . 是“天人感应”理论成熟的表现 B . 对后世儒学影响深远 C . 有利于限制君主,削弱君主专制 D . 继承了商朝神权政治
  • 2. 明堂起源于西周,是对朝堂及太庙的美称。汉武帝曾复原明堂,此后长期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仿汉制修建明堂,并亲赴祭祖。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此举意在(   )
    A . 彰显北魏政权的合法性 B . 加大汉化改革的力度 C . 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 D . 缓和阶级与民族矛盾
  • 3. 蔡襄(1012-1067年)在担任福州地方官时,曾作《福州五戒》,其一曰:“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词马光(1019- 1086 年)则更深刻地指出,“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这反映山当时( )
    A . 商业社会伦理缺失道德沦丧 B . 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增强 C . 商品经济发展影晌传统观念 D .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 4. 赦宥制度是历代王朝重要的治理手段之一。汉代以“帝冠”“定都”“祥瑞”等作为赦免的理由和条件,赦免施行频繁。唐代的赦宥包括赦、大赦、曲赦等具体形式,但统治者大多持“赦不妄下”的慎赦态度。明代推行“重典治乱世”的思想,认为赦免是“法外之仁”,只有遇到“覃庆大典,或逢水旱偏灾”,才实行赦免。赦宥制度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   )
    A . 儒家思想逐渐式微 B . 德主刑辅的施政理念 C . 法律观念日臻理性 D . 统治者借此彰显权威
  • 5. 有学者指出:“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时,世界各主要地区从区域时代进入全球时代,近代国家主权思想和运动以及国际法的.些原则也一定程度影响中俄两国,并在尼布楚谈判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尊重和应用。”该学者认为《尼布楚条约》( )
    A . 确定了中俄西段边界 B . 引发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C . 维护了中国国家主权 D . 改变了清政府的外交政策
  • 6. 世界近代早期,欧洲人喜欢宗教题材、希腊神话、人像和风俗画等风格的绘画,中国工匠为迎合这种真好,生产了大量的刀马人物画瓷器,比如赵子龙长坂坡、尉迟恭大战秦琼等。据此推断(   )
    A . 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B . 新航路开辟后,中西贸易往来频繁 C . 中国当时出现了专业的工商业市镇 D . 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市民阶层壮大
  • 7. 学者傅斯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怊,将来是社会的觉悟”。以下内容符合这些觉悟的是(   )

    ①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②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8. 伪满洲国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扶植的傀儡政权。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宣布伪满洲国成立。3月9H,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日本特务、汉奸和清朝遗老的簇拥卜,在伪满洲同“执政”。这反映出当时(   )
    A . 日本采用“以华制华”的政策 B . 伪满洲国与汗伪政权功能相同 C . 日本对抗国共合作的政策措施 D . 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 9.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72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经历,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 军威国威。长津湖战役(   )
    A . 有利于抗美援朝取得最终胜利 B . 体现了统一战线的优势 C . 是人民解放军英勇斗争的体现 D . 有利于朝鲜与韩国统一
  • 10. 吴晓波在《激荡一十年》中记录了这样一个片段:1991年4月20日,《当代思潮》杂忐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衬”姓“资”吗?》文。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主要是看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出此看来( )
    A . 市场经济是判断姓“社”姓“资”的依据 B . 改革开放要坚持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 C . 谈话促逃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 “南方谈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
  • 11. 在公元前5业纪和公元前1世纪的雅典演说多是以城邦公民集休为赞颂主体,但到公元前4世纪末的演说中,将军成为主要的赞颂对象,公民集体只是作为陪衬出现,这一变化表明(   )
    A . 雅典民主政治日渐衰落 B . 军事战争政变了政治体制 C . 演讲是民主政治的保证 D . 演说被政治意识形态束缚
  • 12. 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复兴,城市是主要的复兴地,这与早期城市具有一定法治实践相关。城市的法治实践就是保障、规范和发展城市经济的法律需求,邸城市出于对市民管理、城市防卫、商业发展、税收等方血的需要,对法治提出了较高要求。罗马法在4中古欧洲复兴是因为(   )
    A . 岁马法推动了资木主义发展 B . 罗马法奠定了近代欧洲法治基础 C . 当时欧洲城市法治基础完普 D . 欧洲城市自治推动商业发展繁荣
  • 13. 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伦理的核心就是:“上帝所能接受的唯一的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们完成其在尘世所处的位置所赋予他的义务,这就是他的天职。”这样的观念是基于(   )
    A . 资木主义经济的发展 B .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C . 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 D . 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
  • 14. 下表是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木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据此可知(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1913年

    15%

    11%

    13%

    8%

    4%

    A . 英国经济发展水平日趋衰退 B . 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逐渐形成 C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 自由主义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15. 列宁在《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中提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 . 新经济政策符合经济规律 B . 战时共产主义不符合苏联国情 C . 列宁主张恢复资木主义制度 D . 新经济政策实施遇到反对声音
  • 16. 1战前,非洲仅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甲业三个国家独立。二战后,非洲国家相继取得民族独立。20世纪90年代,津凹布书和纳米比亚的独),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朋溃。非洲的独立运动的胜利(   )
    A . 根本原因是冷哉期间美苏对峙 B . 摧毁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 . 促进非洲人民民族意认的觉醒 D . 标志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 17. 民以食为天,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材料一:北宋东京当 时的饮食文化,被视为中国饮食文化史上辉煌的里程碑,在烹饪文化方面,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市场上有正店(酒楼)、食店、拍户、脚店,分等划类,遍布全城。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竞相献艺,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大型酒楼达72家,规模宏伟,每店均可容千人以上宴饮。设备精良,各正店(酒楼)设施豪华,均以银器待客,成为中国烹饪史乃至世界烹饪史上社会酒楼的独例。在服务方面,博士卖酒,响堂行莱,歌舞伴宴,换汤斟酒;外办宴席,则“四司六局”全套服务。品种、技术各有特色,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川饭、分茶、胡饼、素馔,异彩.纷呈,难以尽数。宫廷宴会用酒9盛,佐食品种精美丰盛,每盏酒后有歌舞、杂技、相扑、踢球表演,场面宏伟。

    ——摘编自刘洋《宋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三个高峰期》

    材料二:当时就出现两个 名词,一个是大食堂、一个是小吃店,1956年以后公私合营并店,过去的小企业,二三十人、四五十人的小企业一下变成一个大食堂,一二百人了....公私合营以后由小变大,就是综合起来了。比如我在菜市口这一片,当时卖小吃的挺多,就集中起来一个大店,变成小吃店了,所有小吃都集中起来了,原来你那一个小摊儿、他那一个门脸儿,这样集中起来便于管理。使这些人既有生意,又有营生之道,统一实行工资制。这样这个企业本身,各种风味虽然都在一起,但是实行工资制度,不是你自己经营了,就是合营了。那么一些大的饭馆呢?也是几家合在一起,就变成一个大食堂。

    ——摘编自杨原《变迁中的北京“勤行”:陈连生口述》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饮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捐出新中国成立后餐饮业出现了什么新形式,并分析原因。
  •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法治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材料一   1941 年5月l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

    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余时期》

    材料二    《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简称八二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通过。八二宪法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深刻变革的关鍵时刻,以根本法的形式,重述了民主集中制这个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使共和国这艘巨轮,载着人民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梦想,劈波斩浪,把中华民族带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时期。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成争时期民主政权建设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八二宪法的制定背景。
  • 19.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因为人口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关系到同计民生的大事

    材料一  “大一统”国 家形态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形塑的结果,其中编户齐民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户齐民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其基本动力来自国家间竞争的加剧,目的在于富国强兵。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编户齐民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行,并在汉代趋于定型。编户齐民对于“大一统”国家形态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分家立户”,国家政权得以直接掌握国家人口,显著提升了国家获取赋役的能力,奠定了“大一统”的经济和军事基础。二是通过“户”及其相应的组织建制,王朝国家建立起了有效的纵向控制体系,加上家户单位的自主性治理,使得国家对社会基层的治理效能大为提升。

    ——摘编自黄振华《编户齐民与中国“大一统”国家形态的构建》

    材料二   古希腊以城邦制度闻名于世,许多独立小国并存的形态贯穿了希腊文明的始终。城邦的理想是独立与自足。因此,城邦的人口数量是政治家和思想家关心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讲:“那些治理有方的著名城邦无一不对其人口进行控制....过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一定的秩序。...一个城邦的最佳人口界限,就是人们在其中能有自给自足的舒适生活并且易于监视的最大人口数量。”可见,城邦人口政策的出发点是保持一定的公民人数,防止过大或过小。...实际上,城邦可以通过扩大或缩小公民条件的办法来控制公民的人数,公元前5世纪雅典几易公民条件正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要保持一定的数量,就要包括鼓励和控制生育两个方面。

    ——摘编自王大庆《古希腊的人口和人口思想初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编户齐民是如何推动大.统局面形成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脂人口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 20.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以下是国际秩序发展史上重要事件的节选。

    材料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1651年,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保护本国贸易。为了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英国发动了一系列对荷兰的战争。

    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关税主权。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1947年,23个国家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中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同际秩序”自拟题日,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