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

更新时间:2022-04-19 浏览次数:5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
    A . 素尚节俭 B . 重视农业 C . 整顿吏治 D . 生活奢侈
  • 2. (2018七下·耒阳月考)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  )
    A . 对外交往 B . 民族关系 C . 任用贤才 D . 虚心纳谏
  • 3. 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

    A . 玄奘西行  B .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C . 唐蕃和亲  D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4. (2016·甘肃) 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 . 贞观之治 B . 开元盛世 C . 安史之乱 D . 藩镇割据
  • 5.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休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 .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 .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 .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 6. 唐朝诗人皮日休赞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
    A .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 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 .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 . 加强了民族融合
  • 7. (2016七下·苏州期中) 他是封建社会中少有的自觉探讨、总结执政规律和领导艺术,并能够运用其务虚 所得的大政治家。其“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愿为良臣,勿为忠臣”;“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以人为镜,以史为镜”等等,千百年来,成为人们经常引用的政治格言。他是(  )

    A . 唐高祖 B . 唐太宗 C . 唐高宗 D . 武则天
  • 8.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国措施中的共同点是(   )
    A . 抗击突厥 B . 提升有军功的士兵地位 C . 创自荐为官的制度 D . 重用人才
  • 9. 《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西晋到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对峙后,义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后唐 D . 五代十国
  • 10. (2018七下·响水月考) 下面是唐朝时期的艺术作品,如果为这些作品命名为一个主题,合适的一项是(    )

    A . 开明的民族关系 B . 开放的社会风气 C . 繁荣的农业发展 D . 高超的艺术水平
  • 11.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诠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 . 改国号为周 B .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 修订法律,废除酷刑俊法 D . 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 12.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
    A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13. (2018·北京) 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

    A . 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 . 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 . 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D .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 14. 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   )
    A . 城市商业的繁荣 B . 诗歌创作的丰富 C . 社会风气的开放 D . 妇女地位的提高
  • 15. (2021七下·七台河期中) 唐朝有一座城市,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这座城市是(   )
    A .   长安 B . 洛阳 C . 开封 D . 大都
二、非选择题:(3小题,20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千戈起,惜性龙舟更不回。”

    材料四、“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材料五、“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尽取膏腴是此河。”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
    2. (2) 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3. (3) 此河开通的目的是什么?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4. (4) 请说出这条“河”的南北起止点。
  • 17.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象,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民族交往与交融】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蓄。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光照千古的唐诗】

    1. (1) 材料一中的“弄赞”是谁?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李白、杜甫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任选其中一个说明即可)
  • 18.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两则关于武则天的读书摘要。阅读下列摘要,回答问题。

    摘要一:武则天简介

    武则天是唐太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重用有才能的官员,对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强盛起了一定的作用。人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贞观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摘要二: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

    宋代欧阳修《新唐书》:“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拢,所谓幸免者也”。

    宋代洪迈《容新随笔》:“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

    毛泽东:“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1)

    1. (1) 该同学制作的读书摘要一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2. (2) 从摘要二可以看出,对于一代女皇武则天,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负面评价也不少。但是大多数历史学家都对她持肯定的态度。你知道大多数史学家对武则天持肯定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