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安阳县洪河屯乡第三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

更新时间:2022-04-19 浏览次数:58 类型:月考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 . 先秦著作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B . 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C . 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D . 历史研究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 2. (2016七上·相城期中)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 农耕文明 B .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 神话传说 D .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 3.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反映了商朝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   )
    A . 四羊方尊 B . 五铢钱 C . 纸本地图 D . 云冈石窟
  • 4. 这一时期上演了魏齐角逐、齐秦对峙、合纵连横,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这一时期是(   )
    A . 商汤灭夏 B . 战国争雄 C . 楚汉之争 D . 七国之乱
  • 5. (2018·赤峰) 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 . 变法违背民意 B . 变法深入贯彻 C . 变法遇到阻力 D . 变法宣告失败
  • 6. 如图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武王伐纣 B . 国人暴动 C . 诸侯争霸 D . 百家争鸣
  • 7. 西汉宣帝时,以郑吉为卫司马,负责维护都善以西的西域南道。公元前60年,汉宣帝把保护车师(今新疆吐鲁番一带)以西的西域北道的任务也交给他,郑吉在西域中部设置幕府,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材料反映了(   )
    A . 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B . 光武中兴 C . 西汉建立实行休养生息 D . 官渡之战
  • 8. 晋武帝(司马炎)为稳固司马氏的统治,大封同姓诸王,后来又让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并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手握封国的军政大权,势力日益强大。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最终导致“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从中,我们获得的历史启示是(   )

    ①实践证明分封制的弊端

    ②管好国家要有合适的制度

    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④统治者的才能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9. 小王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图记录。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

    A . 游牧民族内迁 B . 孝文帝改革 C . 佛教的传播 D . 淝水之战
  • 10. 概括下面图示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 . 政权并列 B . 民族整合 C . 人口迁徙 D . 战乱频繁
  • 11.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下列成就的取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②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③中国人铸造出司母戊鼎

    ④铁制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④②① D . ④①③②
  • 12. (2017七下·惠民期末) 央视百家讲坛蒙曼教授所著图书《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一书,认为中国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两位皇帝是秦始皇和隋文帝。这两位封建帝王对中国历史最大的共同影响是(    )

    A . 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B . 开创了中央集权制 C . 开创了科举制 D . 修建了万里长城
  • 13. 唐代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描述:唐太宗贞观八年、九年时,粮食年年丰收,一斗米价值四五钱。到了贞观十五年时期,一斗米只值二钱。这段材料反映了(   )
    A . 当时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状况 B . 唐朝商业繁盛的景象 C . 开元盛世的经济繁荣的局面 D . 粮食价格低农民生活困苦
  • 14. 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
    A . 《日本书纪》 B . 《大唐西域记》 C . 《金刚经》 D . 《马可·波罗行纪》
  • 15. (2018七下·南通月考)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期,使我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此后出现了国家分裂、政权并立的(    )
    A . 秦汉时期 B . 南北朝时期 C . 五代十国时期 D . 宋元时期
  • 16. 唐朝以前,人们对求取功名的看法多是“男人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但宋朝以后,则是“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出现的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诗歌文学逐渐凋零 B . 统治者重文轻武 C . 科举制度的发展 D . 大兴文字狱
  • 17. “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 . 北宋与辽签订和议互送岁币 B . 南宋与金和议中,金割让领土给宋 C . 北宋向金称臣并送岁币 D . 南宋与金和议,以淮水为界双方休战
  • 18. 如表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图表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时间

    北方

    南方

    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万户

    北宋

    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宋朝政策开明 C . 城市经济活跃 D . 苏杭生活富足
  • 19. 宋代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发明火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0. 《元史•地理志》中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站,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主要说明元朝(   )
    A . 疆域辽阔 B . 文化繁荣 C . 交通发达 D . 民族交融
  • 21. 如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再帮他补充第一项(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

    2

    设内阁大学士

    3

    设厂卫特务机构

    A .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 建立行省制度 C . 设立军机处 D . 废丞相,权分六部
  • 22.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
    A . 注重考查诗赋 B . 扩大录取范围 C . 采用八股取士 D . 大兴文字狱
  • 23. (2020七下·郑州期末)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军歌反映了(     )
    A . 岳飞抗金 B . 文天祥抗元 C . 戚继光抗倭 D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24.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 . 《齐民要术》 B . 《农政全书》 C . 《徐霞客游记》 D . 《天工开物》
  • 25. 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成为起义的主力军的是(   )
    A . 王二的军队 B . 李自成的队伍 C . 张献忠的队伍 D . 高迎祥的队伍
  • 26. “他率军从金门渡海东征,一举挫败荷兰殖民者,保障了东南各省的安宁。”材料中“他”的事迹是(   )
    A . 抗击倭寇 B . 取得郾城大捷 C . 收复台湾 D . 组织雅克萨之战
  • 27.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撰写《农政全书》

    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B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C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第一个平等的中俄边界条约

    D

    1771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

    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A . A B . B C . C D . D
  • 28. 清代,凡诏令密旨,由军机处拟就,经皇帝裁定后直接密封发出,不再经过内阁,称为“廷寄”;而内外各官重要章奏绕过内阁,由军机处审定直送皇帝,称为“奏折”。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   )
    A . 削弱了六部权限 B . 有利于君主专制强化 C . 完善了行政体制 D . 使内阁议政功能丧失
  • 29. 清朝人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被乾隆帝斥责“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诗人被杀,全家被抄斩。这反映了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   )
    A . 焚书坑儒 B . 八股取士 C . 厂卫制度 D . 文字狱
  • 30. 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 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 . 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C . 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 .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二、主观题(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先后在西汉、唐朝、清朝出现过公认度较高的“盛世”。这些盛世往往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它们的影响也常常被夸大。其实,有些没有出现过所谓封建盛世的朝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样巨大,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开创性。

    ——摘编自岑大利《再论中国古代的盛世》

    1. (1) 阅读材料,列举一个古代的盛世局面。
    2. (2) 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钱穆先生曾说:“中国在唐代以前可称为古代社会,自宋代起至现在可说是近代社会。”作为一个一千多年前的帝国,宋朝仍然保持着很多古代社会的特点,但也已经发展出一些现代社会的雏形,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开始,“交子”仍只是一种类似于“飞钱”的民间汇兑凭证,或者“不记名可流通支票”,而非真正的货币。据史载,“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但后来“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交子因此遭到官方的禁止。

    材料二:宋神宗说过: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若钱(指吴越政权)、刘(指南汉政权)窃据浙、广,内足自富,外足抗中国(指中原地区的五代政权)者,亦由笼海商得法也……宋高宗也曾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材料三:“杭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交子”最早出现在哪个地区?依据材料一概括交子因何出现?又因何被官方禁止?
    2. (2) 依据材料二中宋朝统治者的观点,宋朝积极推动哪一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具备了哪些条件来推动这一举措?
    3. (3) 材料三描述的情景最早出现于哪一朝代?材料表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有何特点?
    4. (4) 有人说“宋朝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历史的‘巅峰’,恰恰不是其古代性,而是因为其现代性”。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朝的“现代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 33.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的安定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清朝在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理藩院直接受皇帝领导。出于统治边疆民族地区的需要,清廷大力推行民族立法工作。嘉庆年间,修成《理藩院则例》,这是一部适用于各个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法规。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例如《回疆则例》、《西藏善后章程》等多部法规。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清代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总框架是“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其地域的广阔性,决定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在西藏和西南地区,又根据当地政治、历史、民族特点实行不同的措施。

    ﹣﹣摘编自马大正《略论清代边疆政策研究》

    材料四   1761年,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举行反抗沙俄的起义,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在生死存亡之秋,首领渥巴锡等率部众于1770年10月再次发动了反抗沙俄的武装起义,他们高呼:“我们的子孙永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经长途跋涉,东归祖国。受到了乾隆皇帝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所示的疆域是哪个朝代的?为了加强对A、B两地的管理,这个朝代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
    3. (3)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了什么措施?
    4. (4) 材料四反映了清朝皇帝对于少数民族的爱国义举一种怎样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面对分裂势力,我们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蔡伦简化了生产工序,并用便宜的原料代替了贵重的丝绸。他的成就使纸得到普及,没有这种廉价的纸张,印刷术未必能够广泛使用……据估计当时欧洲生产一本羊皮纸的《圣经》至少需要300多张羊皮,如果这种状况永远继续下去的话,那么除了少数最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能买得起书。而且印刷术也许永远不会成功地与更古老的,某些方面也更富有艺术性的手抄地进行竞争。

    ——摘自《中国物品西传考》

    1. (1)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中,指出蔡伦在历史上的重大贡献。
    2.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