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沭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

更新时间:2022-04-25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 1.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

    《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包括文学、科学、哲学、医学等领域,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后令人心潮澎pài;伏生为了将《尚书》传承下来,他和家人用生命护书,用行动诠释了“xīn火相传”;宋应星六次科考屡次不中的逆境下,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最后写出《天工开物》;司马迁忍辱负重著书立说,完成妇孺皆知的《史记》,正如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所说:“现在《史记》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把家国情怀深深地注入每一个中华民族后世子孙的血液里。”

    1.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心潮澎pài②xīn火相传  ③而不舍

    2. (2) 上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分别是
  • 2. 根据要求默写。
    1. (1) ,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 (2) 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3. (3) 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4. (4) 有则改之,。(《论语》)
    5. (5) 桃李不言,。(司马迁《史记》)
    6. (6)   ,死生以之。(《左传》)
    7. (7) 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其相似的两句是:
    8. (8) 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杨柳》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3.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 核心素养时代,考题形式十分灵活,考生一定要有随机应变的意识和见异思迁的能力。 B . 河北铁路警方一举端掉一个制贩假证团伙呕心沥血经营的制假窝点。 C .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D . 前不久,张女士手机被偷,但她不以为然 , 结果她的手机支付宝账号被他人登录,损失了两万多。
  • 4.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中国也不例外,每当问起“中国最冷的城市是哪里”,大多数人可能会下意识提起中国纬度最高的城市——漠河。

    ②在北半球,每当人们谈论最冷的地方,总是习惯性地往最北方想。

    ③根河和漠河都属于高海拔山地地形,但地形的坡向差异导致两地气温高低有所不同。

    ④可实际上,中国真正的“冷极”并不在漠河,而恰恰是﹣﹣根河。

    ⑤根河在大兴安岭北麓西坡,属迎风坡也是背阳坡;而漠河位于大兴安岭北麓东坡,属向阳坡也属于背风坡。

    A . ②①④③⑤ B . ②①④⑤③ C . ②④①③⑤ D . ②①③④⑤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 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谁也不能否认他们没有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 . 垃圾分类“小黄狗”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入驻校园并投入使用的原因,在于同学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     C . 学校整理出来的“一至九年级家务劳动指南”旨在继承与发扬劳动精神,引导同学们崇尚劳动、爱上劳动。     D . 为了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阅读,我校第五届读书节活动近日启动,其中亲子读书音频最受欢迎。
  • 6. 综合性学习。

    我校拟举行“爱国在行动”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 (1)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文中,爱国主义的诗篇占有大量的篇幅。试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一个爱国诗人他的爱国诗句

      诗人:诗句:

    2. (2) 你们班参加歌颂祖国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内容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至少两点)。

      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3. (3) 文学社成员婷婷同学作了一篇讴歌邓稼先心系祖国、鞠躬尽瘁精神的文章,请你点评。她的文章里引用了以下诗句,你认为不切合邓稼先的人物特点的一项是哪一项,并做简要分析。

      A.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B.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二、阅读理解(45分)
  • 7. 阅读古诗,完成习题。

    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 (1) 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树阴满地、、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的心情。
    2. (2) 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

      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

  • 8.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晞屡破强寇,威名甚盛,善治繁剧 , 用法严峻。其从母依之,晞奉养甚厚。从母子求为将,晞不许,曰:“吾不能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固求之,晞乃以为督护。后犯法,晞杖节斩之,从母叩头求之,不听。既而素服哭之曰:“杀卿者,兖州刺史也,哭弟者,苟道将也。”

    【注释】①晞:苟晞,字道将,西晋大将,时人比之韩信、白起。②繁剧:事务极其繁重。③从母:姨母。④贷:宽免。

    1. (1) 解释加点字。

      以军中多务   

      鲁肃过寻阳

      治繁剧          

      晞不

    2. (2) 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往事耳/大兄何事之晚乎 B . 从母子求将/愿市鞍马 C . 大兄何见事晚乎!/晞杖节斩 D . 当涉猎/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 (3) .翻译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②吾不能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

    4. (4) 孙权劝吕蒙读书,苟晞在给姨母的孩子做官之前也进行了委婉的劝说,这两个人分别是如何劝说的?请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
  • 9. 阅读袁隆平的《我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完成各题。 

       我稍有点名气之后,国际上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我出国工作,但都被我婉言谢绝了。这跟人生观有很大关系。如果为了名利,我早就到国外去了。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90年曾以每天525美元的高薪聘请我赴印度工作半年,但我认为,中国人口这么多,粮食始终是头等大事,我在国内工作比在国外发挥的作用更大。

        20世纪90年代,湖南省曾三次推荐我参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我三次都落选了。当时有人说,我落选比人家当选更轰动。但我认为,没当成院士没什么委屈的。我搞研究不是为了当院士,没评上说明水平不够,应该努力学习;但学习是为了提高学术水平,而不是为了当院士。

        有一个普通农民,年轻时对饥饿有切肤之痛,后因种植杂交水稻而改变了缺粮的状况。为了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他写了一封信请求我给他提供几张不同角度的全身照片,说要给我塑一尊汉白玉雕像。在回信中,我这样写道:“谢谢你的好意,请你千万不要把钱浪费在什么雕像上,我建议你把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去。请你尊重我的意见,并恕我不给你寄照片。”尽管我再三拒绝,但那个朴实的农民还是为我塑了一尊雕像。有人问我见过那尊雕像吗,我笑道:“我不好意思去看。”

        至于荣誉,我认为它不是炫耀的资本,也不意味着“到此为止”,那是一种鼓励,鼓励你继续攀登。

        我对钱是这样看的: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是不能生存的。但钱的来路要正,不能贪污受贿,不要搞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另外,有钱是要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该用就用,但是不挥霍不浪费,也不小气不吝啬。够平常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拿那么多钱存着干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个权威的评估机构评估,我的身价是1008亿。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我觉得现在很好,不愁生活,工资够用,房子也不错。要吃要穿都够,吃多了还会得肥胖症。我从来不讲究品牌,也不认识名牌。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皮肤粗糙,感觉不出好坏来。我觉得只要穿着合适、朴素大方就行,哪怕几十块钱一件都行。我之前最贵的西装是到北京领首届最高科技奖前,抽空逛了回商场,买的打折后七八百块钱一套的西装,还是周围同事叨咕了半天才买的。我不愿当官,“隆平高科”让我兼任董事长,我嫌麻烦,不当。我不是做生意的人,又不懂经济,对股票也不感兴趣。我平生最大的兴趣在于杂交水稻研究,我不干行政工作就是为了潜心搞科研。搞农业是我的职业,离开农田我就无所事事,那才麻烦。有些人退休之后就有失落感,如果我不能下田了,我就会有失落感,那我做什么呢?我现在还下田。过去走路,后来骑自行车,再后来骑摩托车,现在我可以开着小汽车下田了。

          学农有学农的乐趣!只要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就不会觉得苦!我们研究水稻,要待在水田里,还要在太阳底下晒,工作是辛苦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很苦,吃不饱,但我觉得乐在苦中,因为有希望、有信念。我认为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所以我觉得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大好事。我现在身体还不错,老骥伏枥,壮心未已。我还要迎接新的挑战,向新的目标迈进。

    1. (1) 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文章叙述了“我”的哪几件事?
    2. (2) 文章第三段内容看似与本文无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 (3)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只要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就不会觉得苦”的理解。
    4. (4) 读了选文后,请简要分析袁隆平先生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并结合课文《邓稼先》说说他们品质的相同之处。
  • 10. 阅读《雨中片段》,完成各题。

    ①放学后,女儿没有地方可去,又担心我接不着她,便跑到我必经的路口去会我。

    ②天气有些阴冷,下着小雨,女儿光着脑袋,一动不动地站在雨中等着我的出现。我看到她时,她已由一只活泼的小鸟变成了落汤鸡。

    ③本想责怪她为什么不躲到一边避避雨,但看到她那个样子,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女儿毕竟只有七岁,我能想得出那一刻她内心的焦急,一是担心我接不着她,二是怕街头来来往往的人群挡住视线,望不着我。现在又有几人能执着地站在一场雨中,一动不动地等他要等的人?何况女儿看到我的时候,不仅没有埋怨这恼人的雨,反而喜出望外地扑向我,一个劲地喊着:“妈妈,我终于看到你了!”女儿这个样子,使我想到自己多年未淋过一场雨,甚至也多年没有见过一个人被雨淋到淋漓尽致的情景了。

    ④雨,曾经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⑤儿时的雨,来不及想象,来不及躲避,说来就来了。放学时,我们经常护抱着书包拼命往家赶,夹着嘻嘻哈哈的追闹声,全然没觉得一场雨会给人的心情带来忧愁。回到家,母亲一个劲地拉长她的衣角在我头上擦了又擦,既不怨天也不责怪我们,眼里只有自责与心疼,因为那时家里根本就没有一把像样的伞。当母亲触摸到我的脑袋时,我顿感心里暖暖的,恨不得多淋几次这样的雨。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奢侈的事。

    ⑥暴雨已经结束了,在地里干活的父母已被雨浇了个透。库管卷得老高,雨中的父亲一边往家跑,一边“哦哈嘿,哦哈嘿”很有节奏地喊着。那个时候,他们也都还是年轻,年轻得使我们记不起那些年月里生活有多艰难,只记得他们每次从雨中赶回来时,陡然间家里溢满了温馨。一家人都在,哥哥姐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管玩耍,因为有父母在呢!母亲会闲下来,低着头安心纳她的鞋底或缝缝补补;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⑦还有些雨,不大不小,反正知道它要来了,左邻右舍都手忙脚乱地一起来帮忙。谁家晒在外面的稻谷麦粒,谁家的棉被衣物,那时一定要赶在雨前抢收完毕的。一阵紧张的忙乱之后,大雨就来了。粮食、衣物丁点儿也未被淋,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那一刻,有简单、满足、胜利、幸福的笑容写在脸上。

    ⑧乡村的一场及时雨后,会有泥土、绿叶散发出清新的味道。能看到天边拱出美丽的彩虹,能听到欢快的鸟儿一阵清亮的歌唱。干涸已久的田渠、沟壑、池塘顿时灌满了琼浆。乡村人最愿意看到的是种子突然冒出了牙尖尖儿。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

    ⑨那个时候的雨好像会和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感情牵连在一起的。

    ⑩时过多年,我在慢慢老去,对雨的感受愈发地迟钝了,甚至时常根本不愿意看到一场雨的到来。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提前添衣带伞,仿佛雨来的时候,是它独自的行为,与我的情感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⑪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像七岁的女儿一样站在大街上去淋一场属于自己心中的雨?

    1. (1) 本文⑤—⑧段作者回忆了儿时下雨的四个美好片段。根据你的理解,仿照示例,在空白方框里填写相应的小标题。

      ⑤母亲怜爱之美——⑥ ——⑦——⑧乡野生机之美

    2. (2)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①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奢侈的事。

      ②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

    3. (3) 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4. (4) 根据你的理解,从行文结构、表现手法、文章主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雨”在文中的作用。
三、名著阅读(11分)
  • 11. 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骆驼祥子》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如泼辣狡诈的虎妞,温柔善良的小福子,善解人意的杨太太,宽容大度的曹太太等,她们形象生动,个性鲜明,成为作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B . “面黄肌瘦,大脑袋,细身子”这是长篇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形象。《红岩》讲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区的地下党人英勇斗争的故事。 C . “祥子与车”是贯穿《骆驼祥子》整部作品的线索,围绕这条线索,作品重点写了祥子的“三起三落”,表现了这一悲剧人物的悲惨命运。 D . 《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白公馆,另一个是渣滓洞。
  • 12.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甲】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 , 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乙】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拉车少卖点力气而多争一两个铜子,都使他觉到满意。他占了便宜,别人就吃了亏,对,这是一种报复!慢慢的再把这个扩大一点,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是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撒无赖。初一上来,大家一点也不怀疑他,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还不成,他会去再借二毛钱,而还上一毛五的债,剩下五分先喝了酒再说。一来二去,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出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

    1. (1) 你依据对整本书的阅读,从主客观角度辩证的分析,用一句话概括“他”变化的两方面原因。
    2. (2) 怡宝同学阅读名著有圈点批注的习惯,她用波浪线表示佳句,用圆点表示质疑,用直线表示需要重点领会。对于【甲】段文字,①她波浪线画出“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请你依据她的思路写出她的“批注”;②她在“转的陀螺”下面标出圆点,并批注道:“为什么用转的陀螺作为喻体呢?”请你回答她。
四、写作(60分)
  • 13.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见,萧红遇见鲁迅先生,在他的支持下,于是有了《生死场》的发表;吕蒙遇见了孙权,在他的劝说下,吕蒙“非复吴下阿蒙”;魏巍遇见了一群“最可爱的人”,感动于他们纯洁和高尚的品质、坚韧和刚强的意志、淳朴和谦逊的气质;陈子昂遇见了幽州台,杜甫遇见了泰山……许多的遇见,让我们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

    请以“遇见你,真好!”为题进行写作。

    要求:主题积极正面,能充分反映青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书写工整,说真话,抒真情;不出现地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