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阶段...

更新时间:2022-04-18 浏览次数:7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西安,简称“镐”,古称长安、镐京。我们到西安旅游,可以看到半坡原始遗址、西安古城墙、大明宫等,还可参观到(    )
    A . 秦始皇兵马俑 B . 都江堰工程 C . 大量干栏式房屋 D . 圆明园遗址
  • 2.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科学家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 . 汉武帝 B . 光武帝 C . 隋文帝 D . 唐太宗
  • 3. 将下列反映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绘画的序号与相关朝代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 . ①—b    ②—a    ③—c B . ①—a    ②—b    ③—c C . ①—b    ②—c    ③—a D . ①—c    ②—b    ③—a
  • 4. 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国内外的运输业务,形成了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它不但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 .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 .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C . 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D .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5. 谭嗣同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毫不避讳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 . 皇权空前强化 B . 民族危机深重 C . 民众普遍觉醒 D . 革命势在必行
  • 6.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天津地区达到高潮。当时“(天津)官勿论大小,民勿论男妇,大概信之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人们便“喜相告曰:扫平洋人,扶持中国,在此一举”。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A .   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 . 是一场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C .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 . 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 7. 鲁迅发表于《国民新报》的《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一文中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无论几周年,本用不着什么纪念的文章。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与上文中提到的“中华民国”建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甲午中日战争 B . 戊戌变法 C . 八国联军侵华 D . 辛亥革命
  • 8. 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    )
    A . 尼罗河流域 B . 两河流域 C . 印度河流域 D . 黄河流域
  • 9. (2019·宝安模拟) 拉丁语是古代罗马人使用的语言,现在很多语种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等都从拉丁语衍化而来。这说明(    )
    A . 古罗马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B . 古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C . 古罗马人有很强的语言天赋 D . 古罗马的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地区
  • 10. 欧洲在混乱的10世纪后的复兴,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城市和商业阶层的出现和发展。这一发展,为欧洲从一种乡村的农业社会演化到一种城市的工业化社会奠定了基础,这一演化后来还具有了全球化的意义。材料中“这一发展”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
    A . 社会主义经济 B . 小农经济 C . 资本主义经济 D . 封建经济
  • 11. 世纪初,欧洲宫廷生活日益变得活跃,对文化方面的兴趣增加。宫廷成为聚集财富、资助文艺活动和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在那里生产出许多供后人景仰的艺术珍品。宫廷生活的“活跃”主要受哪一事件的影响(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启蒙运动 C . 资产阶级革命 D . 文艺复兴
  • 12.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提出了(    )
    A . 为广大人民谋利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 . 积极参与国家管理,维护无产阶级利益 C . 无产阶级通过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D . 推翻封建等级制度,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 13.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多次要求日军从远东夹击苏联,但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认为: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上实际上办不到。苏联得到日本暂缓“北进”的情报后,先后从远东地区西调近70万人,在保卫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等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
    A . 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取得对德胜利 B . 中国是抗击日军的唯一战场 C . 中国战场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 D . 日本国小力弱难以进攻苏联
  • 14. 2022年3月24日,塞尔维亚举行悼念北约轰炸遇难者活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致辞中说,北约23年前在没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一个小国发动残忍、可怕、非法、不人道的袭击,甚至动用了国际公约禁止的集束炸弹和贫铀弹,摧毁了数以万计的房屋,包括学校、医院甚至幼儿园。这严重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北约这一行动表明冷战结束后(    )
    A .   世界动荡带来经济破坏 B . 联合国失去维护和平作用 C . 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D . 世界多极化趋势发生动摇
  • 15. 漫画既是文化现象也是艺术符号,它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其实就是穿着艺术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漫画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将下列漫画反映的历史内容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abc B . cba C . cab D . bac
二、读图说史(本题2小题,16题6分,17题6分,共12分)
  • 16. 观察下列图片并仔细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图一  沈阳故宫大政殿

    图二  清昭陵

    图一: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始建于1625年,建成于1636年。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有宫殿、亭台楼阁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沈阳故宫的布局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建筑为大政殿和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为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西路建筑为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举行宴会和赏戏的戏台以及收藏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的文溯阁等。沈阳故宫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

    图二:清昭陵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它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陵寝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2004年它与福陵和沈阳故宫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1. (1) 从以上图文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 (2) 结合上述图文介绍,分别写出两大建筑的主要功能。(各写出一点即可)
    3. (3) 作为沈阳的一名中学生,你如何对待这些文物古迹?
  • 17. 《再现世界历史》丛书,从不同角度描绘出一部有血有泪、鲜活生动的历史传奇,谱写出一首记录人类奋斗历程的历史长诗。观看下面两幅从书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图二《法国大革命》

    图一: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随着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英国的资本主义也迅速发展起来。但17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统治,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最终导致了革命的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开始到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并在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英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民主制度对专制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英国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图二:18世纪末,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加重税收等措施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矛盾激化。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人民群众在大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它彻底地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革命期间所颁布的资产阶级法律文献,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 (1) 图一、图二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
      A . 第一手资料 B . 第二手资料
    2. (2) 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 (3) 根据上述图文介绍,概括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共同影响。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3小题,18题4分,19题7分,20题7分,共18分)
  • 1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总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三省六部间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牵制。

    ——选自《历史七年级》

    材料二: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黄河、汴河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具体方针是“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这次治河使黄河安流将近800年。汉武帝时开凿了漕渠和白渠。漕渠自长安至黄河,长约三百里,既可灌溉田亩,又可通漕运。白渠引泾水入渭水中,可灌溉良田万余顷。

    ——选自《文物秦汉史》

    材料三:汉武帝之后,汉朝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交往的水上交通线(后人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唐朝时海上交通线发达,对外贸易兴盛。在宋代,陆上“丝绸之路”被西夏、吐蕃所阻。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宋代在东南沿海大力开拓海上贸易,海上贸易繁盛。元朝时,泉州港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港。

    1. (1) 材料一反映秦朝创立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朝农业发展在哪方面的表现?
    3. (3)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机器的最早采用,并不是在英国传统的工业中,而是新兴的棉纺织业中。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同时,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马车运输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内地运输的要求。工业革命的开展,要求有更快捷、更便宜的方法,将越来越多的货物运送到遥远的地方。19世纪初期,一些矿区铺设铁道,让马拉着有轮的车厢在铁道上行走,从而增加货运量。1825年使用机车的第一条铁路通车。铁路运输不仅大大增加了对煤和各种重型产品(铁轨、机车、车厢等)的需求,而且使货物更快地由工厂运达销售地,从而缩短了货物销售时间。

    ——岳麓书社《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科学开始时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

    2

    3

    4

    1860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90年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1900年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材料四: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1860~190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棉纺织部门率先采用机器生产的优越条件有哪些?(写出两点)
    2. (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20.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国突然开始了一场名副其实的赛跑,大家竞相奔向荒芜的地区。人们不仅需要它们,为了在那里出售自己的商品;人们需要它们,也是因为那里往往有许多在自己国内没有的东西。但是,这样的原材料从殖民地输送到欧洲越多,工厂生产的产品也就越多,也就越驱使人们热心地寻找愿意购买它们的大量产品的地方。但这时的关键在于,没有哪个国家是知足的。殖民地越多,它建造的工厂就越多;工厂越多,它生产的产品也就越多,它就又需要越来越多的殖民地。可是世界的土地是有限的,为了夺取新的殖民地或者哪怕是为了不让原有的殖民地被更强大的邻国夺取,人们就必须进行战争或者至少必须威胁要进行战争。

    ——贡布里希《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

    材料二:在欧洲大陆,法国和德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争,积怨甚深,成为宿敌。德国外交的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为此,德国力图构筑以自己为核心的同盟体系。1879年,德国利用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此后,德国又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争夺北非殖民地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1882年,德、意、奥终于缔结了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

    材料三:与同盟国集团相比,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在美国参战前,英国的海上封锁,成功地遏制了德奥集团从美国取得各种急需物资。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表现得十分明显。德国根据战前制订的“施里芬计划”,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打算速战速决,但这一战略由于过分低估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了。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俄军短时间完成了动员并投入作战,英军也很快参战,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决定了德国速战的破产。德国被拖入了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摘编《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妇女在炮弹工厂做工的场景。大战造成的人力短缺,大批成年男子应征入伍,导致大批妇女进入了生产部门,她们的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随之增强。战后,一些欧美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的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三国同盟是以哪一国为首形成的同盟集团?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写出两点)
    4. (4) 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