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19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更新时间:2022-03-30 浏览次数:14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衡阳) 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   )
    A . 联邦共和国制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一国两制” D . 独立国家联合体
  • 2. (2021·连云港) 下面图再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开国大典 B . 香港回归 C . 澳门回归 D . 中日建交
  • 3. (2021·乐山) 下图是乐山市行政区划简图,①、②地区实行的不同于图中其它地区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一国两制” B . 政治协商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4. (2021·荆门)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用于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 “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  )
    A . 一个中国 B . 两制并存 C . 区域自治 D . 和平统一
  • 5. (2021·镇江) “左图右史"是传统的历史学习方法。当某班同学使用下列示意图时,他们要借助此图来理解的历史概念,最有可能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一带一路”建设 C . 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一国两制”构想
  • 6. (2021·黔东南)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活动时指出,回归祖国以来的20年,是澳门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澳门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得益于(   )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

    ②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④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2021·长沙) 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 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 . 人民的殷切期盼 D .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 8. (2021·荆州) 改革开放以后,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  )
    A . “一国两制”的构想 B .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C . 兴办经济特区的主张 D . 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
  • 9. (2021·天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城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 . 内蒙古自治区 B . 广西壮族自治区 C . 宁夏回族自治区 D . 西藏自治区
  • 10. (2021·新疆) 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A . 体制改革 B . 钢铁长城 C . 国家统一 D . 民族团结
  • 11. (2021·达州)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 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B . 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C . 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D . 国家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 12. (2021·山西) 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 . 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 .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 . 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 . 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 13. (2021·临沂) 图7所示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这条铁路(  )

    A .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通车 B . 建成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前 C . 分期建成,促进了边疆地区发展 D . 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成果之一
  • 14. (2021·菏泽) 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 .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D .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 15. (2021·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①③④ D . ④①②③
  • 16. (2021·邵阳) 邵斌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察合台汗国、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地区应是(   )
    A . 宁夏 B . 西藏 C . 新疆 D . 广西
  • 17. (2021·邵阳) 2020年11月25日,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有港媒注意到,林郑月娥首次佩戴了一枚有着国旗和区旗图案的徽章。有港媒称这体现了(   )

    A . 一国两制 B . 港人治港 C . 勤政务实 D . 高度自治
  • 18. (2021·常德)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
    A . 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 . 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 . 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 . 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 19. (2021·东营) 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属于(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B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C . 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D . 精准扶贫的成就
  • 20. (2021·营口) 澳门中联办主任傅自应在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上致辞表示: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始终与祖国荣辱相依、休戚与共,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只有“一国”之责,没有“两制”之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   )
    A . 毛泽东 B . 孙中山 C . 邓小平 D . 朱德
  • 21. (2021·抚顺)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   )
    A . 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 B . 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C .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22. (2021·宜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这一事件表明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是(   )
    A . 科技进步 B . 民族团结 C . 巩固国防 D . 祖国统一
  • 23. (2021·龙东)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政治协商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一国两制”
  • 24. (2021·海南) 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成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 . 经济建设 B . 文化传承 C . 科技发展 D . 文旅开发
  • 25. (2021·百色) 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称为“九二共识”。这个共识是(   )
    A .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 . 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C . 反对台独,武力统一 D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26. (2021·贺州) 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反映,我国以国家法强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 . 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 . 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 27. (2021·贵港) 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
    A . “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 . “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 . “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 . 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 28. (2021·广东) 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
    A . 确保“一五”计划实施 B . 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 . 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 . 推动边疆的兴边富民行动
  • 29. (2021·北京)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   )
    A . 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 . 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 C . 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 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二、材料分析题
  • 30. (2021·济宁)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元朝疆域图(见下图)

    【历史解释】

    材料二 战争策源地是指战争策动、起源的地方。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欧洲和亚洲,对德国和日本的打击尤为严重,两国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的极端势力上台,逐渐掌握国家大权,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对世界的和平和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下卷

    【史料实证】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现在民族团结的基础已经定下了,我们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前提也已创设了,中共中央特为我们民族的光明灿烂的前途庆贺。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唯物史观】

    材料四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1787年美国宪法·序言》

    【家国情怀】

    材料五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

    1. (1) 图中山东、山西、河北等地被称为“腹里”,请问元朝时期管辖“腹里”的行政机构是什么?宣政院辖地的设立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2. (2)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列举德国为发动战争而进行的扩军备战的一项史实。
    3. (3) 材料三中“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指的是哪一事件的发生?“宣言”发表有何历史意义?
    4. (4) 1787年美国宪法运用怎样的政治原则来确保“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2020年5月底美国黑人乔治·弗洛伊德因警察滥用暴力致死事件引发民众强烈抗议,该事件的发生反映出美国宪法有何局限性?
    5. (5) 材料五中“三百年来梦寐不忘”是从哪一年算起的?材料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31. (2021·无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1925年作)

    材料二 2021年3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经表决,全票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弥补选举制度漏洞,确保“爱国者治港”,只有把“爱国者治港”切实落到实处,“一国两制”方针才能真正重新出发。

    ——《人民日报》

    1. (1) 材料中的“郑氏”是谁?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台湾和祖国母亲分离的原因。
    3. (3)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谁创造性地提出的?
    4. (4)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一国两制”方针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
  • 32. (2021·随县) 10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不断创新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二:

    (新道路)

    1. (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中的“第一步(阶段)'"中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使中国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的标志是什么改革开放后,中国又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深刻变革”时,什么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意的创举?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伟大转折”后,中国农村改革的措施是什么?

      (新构想)

    3. (3)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洗雪国耻”实践了哪一伟大构想?请结合相关史实谈谈这一构想对推进祖国统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中国能够“洗雪国耻”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 33. (2021·烟台) 著名的学者张维为认为:为什么西方老是读不懂中国,从根本上讲,是意识形态的偏见和欧洲中心论的视角,使西方无法理解一个在数千年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国家。以下材料均摘编自其文章《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民族国家”,在西方政治话语中几乎就等于“现代国家”。18﹣19世纪期间,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在欧洲兴起,“民族国家”亦随之兴起。欧洲最早形成的“民族国家”可以说是法国。

    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形成了“民族国家”,加入欧洲列强,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击败了作为传统国家的中国。

    材料二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国面临的不是强与弱,而是更严峻的存与亡的问题了。朝野上下发出了“保国、保种”的呼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又进一步道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融为一家,形成了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后来孙中山等革命派也接受了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的观点。

    材料三  中国既是古老文明,也建成了现代国家,两有的长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所以我用的是“文明型国家”。“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会跟着别人亦步亦趋,不合照搬西方或者其他任何模式,它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这种“文明型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很多方面过去与别人不一样,现在也与众不同,今后还是自成体系。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最早形成“民族国家”的原因,并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哪一繁荣局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列举两例新中国“与众不同”的民主政治制度。
  • 34. (2021·吉林)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打破了以往清帝国的“天朝”体制,开始形成不对等的中外关系,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这给中国带来诸多严重的灾难。

    材料二:

    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

    材料三: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 (1) 材料一中“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写出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名称。
    2. (2) 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材料二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写出一项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成就。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外交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4. (4) 回顾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请写出影响国家外交发展的主要因素。
  • 35. (2021·贵港) 自古以来,每个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根据边疆地区的情况……在地方行政方面,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伯克制等。在蒙古族聚居的北京地区,清朝则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清政府主要采取军府制实行统治。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从雍正年间开始,清政府就设有驻藏大臣。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又地处边疆。……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裕了。

    ——江泽民《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材料三   美国独立后,在领土扩张的过程中,大批移民从东部迁往西部,这一现象被称为“西进运动”。……随着西进运动的推进,美国西部出现了“小麦王国”“棉花王国”,新兴工厂和城市也拔地而起。但是,在西进运动中,大批印第安人被屠杀或被驱赶到更远的地区。印第安人的被迫迁徙之路,被称为“血泪之路”。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边疆政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国制定了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你对这项制度有何认识?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哪一部法律促进了西部的开发?请说出这部法律出台的背景。
    4. (4)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请指出中国西部大开发和美国“西进运动”的出发点有何不同?
三、综合题
  • 36. (2021·湖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族共同繁荣发展。
    1. (1)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如: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请问这些措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2. (2) 唐朝时期汉藏两族友好交往,促进了吐蕃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请举一例唐朝时期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史实。
    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历史上,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什么?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4. (4) 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请问中国共产党将什么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5. (5)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 37. (2021·定西) 中国历史的主流是统一,统一是历史大势,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据此回答问题:
    1. (1) 元朝结束了唐以后3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统一,成为我国古代版图最辽阔的朝代。元朝设置的正式管辖台湾和西藏两地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2. (2) 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清政府是怎样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的?
    3. (3) 依据“一国两制”的方针,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这一方针最重要的前提是什么?
    4. (4) 请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问题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