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

更新时间:2022-04-07 浏览次数:8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孟子所说的“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与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的比喻,在后世广为流传。由此可见,二位思想家都(    )
    A . 成长为一代儒学大师 B . 具有朴素民本思想 C . 生活在社会变革时代 D . 主张尊重自然规律
  • 2. 殷商时期,统治者崇拜鬼神,认为鬼神可以主宰世间一切。西周统治者则认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上天并不永远保佑某一个王朝的统治,只有怀保小民,才能得到天的佑护。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等级秩序崩溃 B . 体现了治国思想进步 C . 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 D . 开启了民主主义先河
  • 3. 梁启超说:“(顾)亭林一面指斥纯主观的王学不足为学问,一面指点出客观方面许多学问途径来。于是学术界空气一变,二三百年间跟着他所带的路走去。";梁启超意在说明,顾炎武(    )
    A .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B .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C . 具有崇实致用学风 D . 开启一代学术先河
  • 4. 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    )
    A . 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 B . 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 C . 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D .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 5. (2020高三上·汕头期末) 清雍正皇帝曾亲撰《大义觉迷录》刊印天下,指出“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玁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雍正皇帝的上述主张(    )
    A . 为君主专制进行了辩护 B . 否定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C . 打击和削弱了地方势力 D . 有利于民族与文化认同
  • 6. 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下列文字是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有(    )

    ①印度的梵文      ②日本的假名       ③朝鲜的谚文      ④越南的喃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
  • 7. (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 有学者在中国古代农学的研究中发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和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王祯的《农书》(1313年)的重复。这反映了当时(    )
    A . 农书作者因循守旧 B . 经济形态难以突破 C . 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D .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 8. (2020高三上·福清月考)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时期

    史实

    秦汉

    中国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

    隋唐

    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宋元

    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明清

    传教士利玛窦来华

    对表中信息解释合理的是(   )

    A . 古代中外之间交流具有双向性 B . 古代中外间交流以技术为主导 C . 海外贸易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 D . 中国对外交流主要对象是邻国
  • 9. (2021高二下·胶州期中) 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每年春季的河水泛滥给农田带来肥沃的淤泥,大约在公元前4300年,生活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北非的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水量充沛,土壤肥沃,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并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高度文明。这说明( )
    A .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B . 人类早期文明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 C .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文明的差异 D . 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相比更加先进
  • 10. (2021·金华模拟)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构成文明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又从那里传播到了四邻的国家。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着某些因素,直到希腊人才把他们提供出来。”下列项中属于希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有(   )

    ①较为健全的民主政治体制    ②富含理性的城邦古典文化

    ③独具特色的柱式建筑风格    ④内涵丰富的奥林匹亚精神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1. 恩格斯说:“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古代希腊;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时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从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    )
    A . 复兴了古希腊古典文学艺术 B . 是西方近代艺术史上的巅峰 C . 推翻了天主教神学黑暗统治 D . 借助古典艺术实现艺术繁荣
  • 12. (2022·顺义模拟) 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发展,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成就。下列关于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②古印度的主要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是莎草纸

    ③古埃及人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④古希腊苏格拉底等人奠定了西方的哲学基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3. (2021高三上·光明月考) 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借苏格拉底之口称,雅典公民大会中,漂洗工、补鞋匠、泥瓦匠、铁匠、农人、商人以及贩夫走卒占大多数,他们掌握大会的风向,大肆嘲讽精英政治人物。这可以用来说明,在古代雅典(    )
    A . 野心家控制了更多权力 B . 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C . 民主政治制度趋于瓦解 D . 公民大会性质出现异化
  • 14. 万民法不仅为罗马对因军事上不断向外扩张而扩大的地理空间的统治提供了保障,而且为其处理本邦和异邦之间的贸易问题提供了依据,进而为国家经济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说明万民法(    )
    A . 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 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特点 C . 得到了社会各阶层认同 D . 适应各类经济形态的发展
  • 15. (2020·浙江模拟) 下图是关于罗马法主要概念的轴线图。据此判断,下列项中正确的是( )

    ①公民法中既有成文法的内容也有习惯法的内容

    ②成文法既在共和国时期使用也在帝国时期使用

    ③不是所有的习惯法都是成文法

    ④所有万民法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都属于成文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6. (2021高二下·延边期中)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这里对罗马法的评价视角是(   )
    A . 文明传承 B . 司法公平 C . 阶级分析 D . 民族立场
  • 17. 基督教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重要分支,该分支认为应用希腊文的《圣经》原初版本来代替教会长老、亚里士多德德和中世纪学者的注疏。基督教人文主义者的这一做法(    )
    A . 实质上与路德宗教改革精神一致 B . 旨在推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C . 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 . 是为了破除人们对《圣经》的崇拜
  • 18.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    )
    A . 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 B . 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 C . 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 D . 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
  • 19. 在印欧人的早期迁徙平息下来之后,按其迁徙的路线和大致时间判断,形成的帝国不包括(    )
    A . 亚述帝国 B . 赫梯帝国 C . 波斯帝国 D . 阿拉伯帝国
  • 20. 在15—19世纪,下图中的甲乙丙丁之间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既有主动迁徙,也有被迫迁徙。四个地区中属于主动迁出的是(    )

    A . B . C . D .
  • 21. 下面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    )

    A .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 . 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 .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冷战格局的影响 D . 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22.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 00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
    A . 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 . 根源在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 . 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D .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23. 18世纪中期,西班牙官员曾报告:“(加勒比海地区)白人被划分为欧洲人与克利奥尔人(土生),还有些白人生活状况也比较糟糕,因为他们有印第安人血统。但是如果没有人知道这个秘密,那么身为白人的自负感依然能帮助他们应对各种灾难。”这表明(    )
    A . 种族隔阂难以逾越 B . 欧美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C . 奴隶贸易已经绝迹 D . 西班牙已成为殖民霸主
  • 24. (2021·济南模拟) 据统计,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移居海外的中国人约有1000万人,主体是劳工,商业、政治性移民次之,文化、亲属团聚等又次之。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大批前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等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 . 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B .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 . 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 D . 工业革命后世界联系加强
  • 25. 表1

    时间

    1815—1830年

    1831—1841年

    1842年

    年均移民数量

    2.5万人

    7.4万人

    12.6万人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有计划地进行了对外移民。表1是其向外移民情况。英国政府这一举措(    )

    A . 意在大力开拓海外殖民地 B . 是工业化发展导致的结果 C . 加剧了国内劳动力的不足 D . 旨在减少国内的贫困人口
二、非选择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此殆为转变时期见于明清之主要原因。然则蒙古入主中国,人民备受异族之欺凌荼毒,儒家之仁义礼乐,法家之尊君重国,明法饬令,道家之知白守黑、任天无为,以及一切中国固有之政理治术,均经历史之事实证明,不足以保民族之自存,则穷极生变,明清政治思想不得不另辟蹊径,向新方面以前进矣。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连续发展,中华文化不仅在过去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着自己的贡献。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出哪些特点。分析外来文化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 (3) 结合史实,分析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 27. 人口数量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项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一选自《中国历史人口变迁图及人口密度图》

    材料二: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但史料记载这一年的“口数”仅为4673万,每户平均口数仅为2.24。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宋朝统计的口数只包括男丁,即成年男子。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

    ——摘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1. (1) 根据材料一,总结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2. (2) 材料二中,宋朝人口数量有史料记载和学者推算两种结果。你更认可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4年3月,清政府指派的调查团抵达古巴,调查华工受虐事件。调查团先后视察了当地的甘蔗种植园、猪仔馆、制糖厂以及囚禁华工的“官工所”,他们还收集到1176份口供证词。下表为综合其它华工史料,对所见的459份口供所进行的信息整理。

    表2

    年龄段

    人数

    出洋前职业

    人数

    出洋地点

    人数

    籍贯

    人数

    1—10岁

    4

    耕田

    84

    澳门

    354

    广东

    382

    11—20岁

    142

    做小生意

    106

    汕头

    38

    福建

    49

    21—30岁

    216

    做工

    87

    厦门

    30

    其它

    28

    31—40岁

    71

    其它

    26

    其它

    14

    41—50岁

    20

    未说明

    156

    未说明

    23

    51—60岁

    1

    出洋前职业

    未说明

    5

    ——摘编自张书《晚清古巴华工出洋原因再析一一以古巴华工口供为中心的考察》等

    材料二:吾人对此可敬可爱之中国人,正宜尊仰之,感谢不逞也。如无此数千华人助战,及在野工艺厂当工之华人……以助于我古巴之人,则古巴之能否自由,亦未可料。……古巴之华人,对于古巴之自由事业,无不慷慨附助。

    ——摘编自古巴驻德公使奇沙礼《华工赞助古巴独立史略》

    材料三:19世纪五十年代初,旧金山附近五百万英亩低洼地常年浸涝,荒废无用。经华工平整后,大面积低洼地变为肥沃良田。……加州的农业季节工人,华工占75%。据加州土地测量局长估计,华工在修铁路、治洼地方面为加州所创财富近三亿美元。

    ——摘编自(美)乔治·西华《从社会经济方面看中国移民》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古巴华工的三个特点,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说明美洲华工的历史贡献。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人自古就有所谓“下南洋”,即移民东南亚的历史,根据其动力和规模,可分为四次大潮。第一次大规模移民东南的浪潮,始于17世纪以后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的殖民开发。第二个高潮,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大规模工人出国,也即臭名昭著的华工贸易。20世纪初以后,中国人移民东南亚掀起第三次高潮,其直接动力是东南亚的经济繁荣。西方宗主国的工业革命所带动的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陆续波及其东南亚的殖民地。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中国改革开放前,移民东南亚工程中断。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及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飞速发展,中国人重启移民东南亚热潮。

    ——摘编自庄国土《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材料二:辛亥革命以后,南洋华侨民族主义随着中国本土民族危机的加深而愈发强烈,这种民族 主义的核心是对中国的全面认同。随着中日矛盾的逐渐激化,南洋华侨民族主义升华为爱国主义,对中国的认同不但是对民族、国家的认同,而且具体表现为对中国政府的认同。南洋华侨、尤其是第一代华侨的这种以中国认同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是在宗族、家乡意识上发展起来的。日本对南洋的经济扩张直接威胁到华侨的经济利益,也激发了南洋华侨同仇敌忾,又由于20年代以来侨教和宣传极力灌输民族主义意识,在中日对抗加剧时,以山东筹赈大会为契机,广大南洋华侨终于聚集在爱国主义旗下,在其领袖陈嘉庚的率领下积极投身于祖国的抗日活动中。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洋华侨在陈嘉庚的号召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组成抗日统一战线。

    ——编自庄国土《从民族主义到爱国主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洋华侨形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