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6-07 浏览次数:6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受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 侯德榜 B . 张青莲 C . 徐光宪 D . 屠呦呦
  • 2.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 盐酸 B . 蔗糖溶液 C . Fe(OH)3胶体 D . NaCl溶液
  • 3. 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 HNO3 B . Ba(OH)2 C . K2SO4 D . Cu
  • 4. 豆浆营养丰富,是大众喜爱的传统饮品。下列制作豆浆的主要步骤中,属于过滤的是(   )
    A . 泡豆 B . 磨豆 C . 沥浆 D . 煮浆
  • 5. (2016高二上·广州期末) 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A . N2 B . NO C . NO2 D . SO2
  • 6. (2020高一上·丰台期末) 常温下,下列物质可用铁制容器盛装的是(   )
    A . 盐酸 B . 硫酸铜溶液 C . 氯化铁溶液 D . 浓硫酸
  • 7.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NH3属于纯净物 B . KOH属于碱 C . SO3属于氧化物 D . NaHSO4属于酸
  • 8. 下列关于金属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B . 密度小于水的 C .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D . 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氧化钠
  • 9. 下列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 10.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通常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CO2发生反应的是(   )
    A . H2SO4 B . CaO C . H2O D . NaOH
  • 11. 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规范的是(   )
    A . 在通风橱内制备有毒气体 B .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加入浓硫酸中 C . 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用干燥沙土覆盖 D . 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 12. 下列关于NaHCO3和Na2CO3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NaHCO3俗称小苏打 B . Na2CO3溶液显碱性,所以Na2CO3属于碱 C . 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D . 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CO2的量相等
  • 13. 在含有大量的H+、K、Cl-的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 . Ag B . Mg2+ C . SO D . NO
  • 14. 下列微粒中,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
    A . Mg B . Cu2+ C . Cl- D . Fe2+
  • 15. 实现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
    A . Cl2→Cl- B . SO2→SO3 C . NH→NH3 D . CO→CO2
  •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e的摩尔质量是56 g·mol-1 B . 1 mol Cl2的质量是71 g C . 1 mol N2的体积一定是22.4 L D . 1 L 1 mol·L-1 NaOH溶液中含有1 mol Na+
  • 17.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SO2生成 B . 石蕊溶液变红,因为发生了反应SO2 + H2OH2SO3 C . 浸NaOH溶液的棉团可吸收剩余的SO2 , 以防污染空气 D .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 H2SO4CuSO4 + SO2↑ + H2O
  • 18. 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导电率高是Ba(OH)2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实验证据 B .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产生白色沉淀分别是OH-参加反应的实验证据 C . 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 ++H+=BaSO4↓+H2O D . C点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主要有H2O、H+
  • 19. 欲除去粗盐水中的Mg2+、Ca2+ , 设计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aOH的作用是除去Mg2+ B . 试剂a 为Na2CO3 , 试剂b为BaCl2 C . 流程图中,操作x为过滤 D . 试剂c为盐酸
  • 20. 下列关于“100 mL 0.1 mol·L-1 BaCl2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主要有:BaCl2、Ba2+、Cl-、H2O B . 若取该溶液10 mL,其中c(Ba2+)=0.01 mol·L-1 C . 若取该溶液10 mL,恰好能与10 mL 0.1 mol·L-1 Na2SO4溶液完全反应 D . 该溶液与0.1 mol·L-1 NaCl溶液中的c(Cl-)相等
  • 21. 如图的喷泉实验体现出的氨的性质有(   )

    ①还原性 ②极易溶于水 ③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④密度比空气的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22.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2OH-=2ClO-+H2 B . 钠与水反应:2Na+H2O=2Na++OH-+H2 C . 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 =Cu2++2Fe2+ D . 铜与稀硝酸反应:Cu+4H++=Cu2++NO2↑+2H2O
  • 23. 某兴趣小组对氯水的成分和性质进行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新制氯水呈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氯分子 B . 向新制氯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 C . 向新制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D . 向在阳光下久置后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红色不褪去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2HClOH2O + Cl2
  • 24. 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图所示(CuS不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中,生成CuS的反应为H2S+Cu2+=CuS↓+2H+ B . 过程②中,CuS作还原剂 C . 过程③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D . 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2H2O+2S↓
  • 25. 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 , 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C.

    向FeCl3溶液中依次滴加KI溶液和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Fe3+有氧化性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溶液中存在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26. 补齐物质与其用途之间的连线

    物质

    用途

    A.碳酸氢钠

    a.作膨松剂

    B.浓硫酸

    b.作制冷剂

    C.液氨

    c.作红色涂料

    D.氧化铁

    E.过氧化钠

    d.作供氧剂

    e.作干燥剂

  • 27. 选择完成下列实验的装置。

    1. (1) 加热MnO2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制Cl2 , 用(填序号,下同)。
    2. (2) 从盐水中获得食盐,用
    3. (3) 实验室收集SO2 , 用
  • 28. 我国科研团队借助一种固体催化剂(LDH),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合成了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2 + 6H2O 4NH3 + 3O2

    1. (1) 作氧化剂的物质是,氧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 (2) 反应中每生成4 mol NH3 , 参加反应的N2的物质的量是 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 29. 自然界的氮循环如下图所示。

    1. (1) 自然固氮:一种途径是通过雷电将空气中的少量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主要转化途径如下(转化所需试剂及条件已略去):

      N2NONO2HNO3硝酸盐[如Ca(NO3)2]

      ①写出NO→NO2→HNO3的化学方程式

      ②将HNO3转化为Ca(NO3)2 , 列举两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写化学式)。

    2. (2) 人工固氮:工业上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合成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在微生物作用下实现的转化,称为硝化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被O2氧化成 , 参加反应的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 (4) 有同学猜测,在被细菌分解生成N2的过程中,同时有O2生成。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有O2生成的合理性:
三、综合题
  • 30. 在葡萄酒中添加适量SO2 , 可以起到防腐、抗氧化等作用。化学小组用如下方法测定某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

    Ⅰ.向反应容器①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再加入10 mL葡萄酒样品。摇匀后用超声波振荡一段时间,静置。

    Ⅱ.向步骤Ⅰ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用空气泵将产生的SO2全部鼓入盛有足量H2O2溶液的反应容器②中。

    Ⅲ.利用中和反应测定反应容器②中生成的H2SO4的量。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0.01 mol·L-1NaOH溶液6.00 mL。

    已知:葡萄酒中大部分SO2被有机化合物结合,NaOH可解离出被结合的SO2

    1. (1) 配制一定体积的0.01 mol·L-1NaOH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和
    2. (2) 步骤Ⅰ中,加入NaOH的目的是,静置后的溶液中+4价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填序号)。

      A.SO          B.SO2            C.H2SO3

    3. (3) 步骤Ⅱ中SO2与H2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反应容器②中生成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mol。
    5. (5) 国家标准规定了葡萄酒中SO2残留量不得超过250 mg·L-1。根据上述方法的测定结果,该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填“符合”或“不符合”)国家标准。
    6. (6) 若将步骤Ⅱ中的硫酸换成浓盐酸,测定结果将(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 31.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严重缺铁时需要服用补铁剂。实验小组为研究某补铁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及其含量,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Ⅰ.该补铁剂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液(含盐酸)。

    Ⅱ. KSCN中的硫元素为-2价。

    Ⅲ.Fe(OH)3受热分解生成Fe2O3

    实验Ⅰ.检验该补铁剂中铁元素的价态。

    1. (1) 将补铁剂碾碎的目的是
    2. (2) 试剂1是,试剂2是
    3. (3) 加入试剂2后溶液变为浅红色,说明溶液①中含有
    4. (4) 能证明溶液①中含有Fe2+的实验现象是
    5. (5) 补全在上述条件下Fe2+与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 +   Fe2+ +  H2O2 =  _+ _

    6. (6) 甲同学猜测深红色溶液③迅速变为无色溶液④的原因,可能是溶液中的SCN-与H2O2发生了化学反应。

      a.甲同学猜测的依据是

      b.乙同学通过实验证实了甲同学的猜测,其实验方案及现象是

    7. (7) 计算每片该补铁剂含铁元素的质量为 g。
    8. (8) 人体只能吸收Fe2+ , 医生建议在服用该补铁剂时,同时服用有较强还原性的维生素C,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