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2-03-09 浏览次数:16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   )
    A . 厘米 B . 小时 C . 牛顿 D . 千克
  • 2. 下列各组物理量均属于矢量的一组是(   )
    A . 力、路程 B . 位移、速率 C . 时间、瞬时速度 D .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
  • 3. 在2021年8月6日东京奥运会男子接力决赛中,由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吴智强组成的“中国飞人团”以37秒79的好成绩获得第四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37秒79指的是时刻 B . 接力赛中的都是指位移的大小 C . 在研究运动员接棒动作时,不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D . 第一棒运动员汤星强起跑很快,这是指他的初速度很大
  • 4. 甲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乙同学用一只手在直尺0刻度位置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碰到直尺,在甲同学放开手指让直尺下落时,乙同学立刻去捏直尺,在刻度尺上合理标注时间刻度,就能制作一把“人的反应时间测量尺”,以下标注正确的是(   )

    A . 标注 B . 标注 C . 标注 D . 标注
  • 5. 甲、乙、丙三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的加速度最大 B . 甲和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 . 丙在内的位移大小为 D . 末甲和乙相遇
  • 6. 弹力绳可以帮助健身运动员进行肌肉锻炼,图甲是健身运动员把弹力绳的一端固定在墙面上,用拉弹力绳的另一端使其伸长;图乙是健身运动员双手握住弹力绳两端,用拉弹力绳使其伸长。已知两种锻炼方式所用的弹力绳为同一根,且其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则关于拉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不能确定
  • 7. 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距离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这个系统由发射器A与接收器B组成,发射器A能够发射传播速度为的红外线和传播速度为的超声波信号,接收器B可以接收红外线和超声波信号,发射器A固定在被测的运动物体上,接收器B固定在桌面上.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若某次测量时,传感器记录的时间为 , 由此可知发射脉冲信号时A与B的距离约为(   )

    A . B . C . D .
  • 8. 剪纸艺术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老艺人在教室里进行剪纸教学时,用一块磁铁将剪纸作品吸在竖直的磁性黑板上,下列关于各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A . 磁铁对剪纸没有摩擦力作用 B . 磁铁对剪纸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 . 磁铁对剪纸的压力是由于剪纸发生形变引起的 D . 磁铁对剪纸的摩擦力与黑板对剪纸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
  • 9. 某种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如图所示,设飞船的质量为为 , 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F,空间站的质量 , 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飞船和空间站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为了间接测量空间站的质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需测出F与a的值 B . 只需测出与a的值 C . 只需测出与F的值 D . 必须测出、F与a的值
  • 10.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时,将两个相同的钩码A、B挂在弹簧下端保持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在某一瞬间B钩码突然脱落,此时关于钩码A、B的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和B加速度的方向均竖直向下 B . A和B加速度的方向均竖直向上 C . A加速度的大小为g,B加速度的大小为g D . A加速度的大小为0,B加速度的大小为g
  • 11. 如图所示,一根细线系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细线上端固定在横梁上,用力F拉小球,小球平衡后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现改变拉力F的方向,并保持不变,则拉力F的最小值为(   )

    A . B . C . D .
  • 12. 某大型超市内的自动人行道如图甲所示.自动人行道能方便快捷地运送顾客和货物上下楼,其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现将一质量为m的货箱无初速度地放在匀速向上运行的自动人行道上,该货箱与自动人行道坡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 坡面足够长且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货箱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坡面向上 B . 自动人行道对货箱的摩擦力大小始终为 C . 自动人行道对货箱作用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 D . 自动人行道对货箱的作用力大小与货箱的重力大小一定相等
二、多选题
  • 13. 如图所示,一只金丝猴在树林中玩耍时,单手握住树枝悬挂在空中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猴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猴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猴对树枝的拉力与猴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猴对树枝的拉力与树枝对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 猴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14. 很多智能手机都有加速度传感器.某同学乘坐小区电梯时打开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把手机平放在手掌上并与电梯保持相对静止,获得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如图甲所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为了方便研究问题,可以将图像简化为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时间内电梯处于失重状态 B . 时间内电梯处于超重状态 C . 时间内电梯一定正在上行 D . 时间内电梯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15. 如图所示,一辆货车运载着若干相同的圆柱形光滑空油桶,在车厢底,一层油桶平整排列,相互紧贴,上一层只有一只桶C摆放在桶A和桶B之间,此时汽车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桶和汽车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桶A对桶C的支持力与桶B对桶C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B . 车厢底板对桶A的支持力小于底板对桶B的支持力 C . 当汽车的加速度减小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将减小 D . 当汽车的加速度减小时,车厢底板对桶B的支持力将减小
三、实验题
  • 16. 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
    1. (1) 实验中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一定的角度拉橡皮筋,下面四个选项展现了四位同学实验操作,其中规范的是____;
      A . B . C . D .
    2. (2) 某次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其指针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3. (3) 下列实验操作会引起误差的是____;
      A . 弹簧测力计没有与木板平行 B . 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没有调零 C . 弹簧测力计的外壳与木板接触 D . 记录拉力方向时,所描的两个点太近
  • 17.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已提供了小车、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电火花计时器、纸带、槽码、钩码。
    1. (1) 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 (2) 图(a)为实验中正常操作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电源频率为 , 则在打出图中计数点B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3) 若某次实验释放小车前,实验装置如图(b)所示,请至少指出图中两个不妥之处

四、解答题
  • 18. 某人骑着自行车以的速度在温州锦绣路上匀速直线行驶,将要抵达目的地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后自行车的速度大小减为 , 求:
    1. (1) 自行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
    2. (2) 自行车开始刹车后的速度大小;
    3. (3) 自行车开始刹车后内的位移大小。
  • 19.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方在院子里用轻绳挂了两块腊肉A、B如图所示,设B的质量为m,A的质量为 , 其中绳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 绳3处于水平状态,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求:

    1. (1) 细线1和2对腊肉A的合力大小;
    2. (2) 细线3对腊肉B的拉力大小;
    3. (3) 细线1对腊肉A的拉力大小。
  • 20. 在森林大火的抢险救灾中,往往会运用直升机来取水灭火.如图所示为一灭火现场示意图,当直升机在水源取水后,沿水平方向飞往火场,飞机下方悬挂的水箱(装满水)从A点开始沿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至火场右上方的B点,用时 . 已知A、B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距 , 此过程中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 已知水与水箱总质量 , 空气阻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忽略悬索的质量,重力加速度 , 求:

    1. (1) 水箱的加速度大小以及在B点的速度大小;
    2. (2) 从A到B的过程中,悬索对水箱的拉力大小;
    3. (3) 从A到B的过程中,水箱受到的空气阻力的大小。
  • 21. 如图所示,两座雪坡高度分别为 , 倾角均为 , 滑雪道从较高的坡顶A延伸到较低的坡顶D,中间的水平雪道的长度 , 一位总质量为的滑雪者从A处下滑,已知滑雪板与斜面、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在两雪坡交界B处和C处均用一小段光滑圆弧连接,不计空气阻力,

    1. (1) 求滑雪者从段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 (2) 若滑雪者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求运动到C处时的速度大小;
    3. (3) 若滑雪者的初速度大小可以调节,求滑雪者从A处出发运动到D处的最长时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