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10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

更新时间:2022-02-28 浏览次数:12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泰安) 下列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A . 师夷长技 B . 国家统一 C . 军阀割据 D . 走向共和
  • 2. (2021·盐城) 英国《泰晤士报》某日报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该报道评论了(   )
    A . 洋务运动的背景 B . 戊戌变法的内容   C . 辛亥革命的影响 D . 五四运动的成果
  • 3. (2021·湖南)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是孙中山为谁作的挽联?(   )
    A . 蔡鍔 B . 黄兴 C . 宋教仁 D . 陈天华
  • 4. (2021·桂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攻占总督衙门并成立湖北军政府。到11月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这就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二次革命 C . 护国战争 D . 护法运动
  • 5. (2021·连云港) 某学者指出:“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实现这一成果的指导思想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维新 C . 三民主义 D . 民主科学
  • 6. (2021·遂宁)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下图所示关联信息判断,中间空白框内应填(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 7. (2021·济宁)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破坏 B . 清朝封建势力的强大 C . 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D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 8. (2021·河池) 它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自由和权利。这里的“它"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华民国约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9. (2021·毕节) 识读下图,约法二取代约法一说明了(   )

    A .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B . 袁世凯的权力得到了约法的严格约束 C .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准备复辟帝制 D . 近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取得了重大成就
  • 10. (2021·昆明)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这次起义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安庆起义 C . “黄花岗起义” D . 武昌起义
  • 11. (2021·南充) 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
    A . 太平天国 B . 中华民国 C . 南京国民政府 D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12. (2021·德阳) 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至1913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纸明显增加。这表明当时(   )
    A . 报刊以政治舆论导向为主 B . 民主共和观念影响扩大 C . 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发展 D . 三民主义得到普遍认同
  • 13. (2021·江西) 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

    时 间:1913年3月20日

    被害人:宋教仁

    经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

    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本人

    A . 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 . 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C . 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D . 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 14. (2021·荆州) 从1911年10月到 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各地纷纷宣布独立是响应(  )
    A . 金田起义的爆发 B . 北伐战争的进行 C . 武昌起义的胜利 D . 护国战争的发动
  • 15. (2021·河北) 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
    A .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 .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C .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 16. (2021·天水)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其中“皇帝倒了”指的是(   )
    A .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 开启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 C .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D . 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
  • 17. (2021·陕西)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 . 变法救国 B . 民主科学 C . 三民主义 D . 扶清灭洋
  • 18. (2021·邵阳) 梁启超说: “帝制议起,国人劫于淫威”“云贵首义之中心人物蔡将军者锷”。材料表明梁启超高度赞扬蔡锷组织护国军,讨伐(   )
    A . 袁世凯 B . 张勋 C . 段祺瑞 D . 溥仪
  • 19. (2021·湘潭) 以下对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 辛亥革命后,仍然有人蓄辫 B . 新式婚礼取代传统婚礼成为主流 C . 公众场所已无传统长袍马掛的身影 D . 即使在偏远乡村,过年也不再向长辈头行礼
  • 20. (2021·烟台)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 引进了西方科技 B . 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 C . 形成了三民主义 D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21. (2021·潍坊) “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反映了(   )
    A . 清朝统治的结束 B . 中华民国成立 C . 袁世凯复辟帝制 D . 民族独立实现
  • 22. (2021·潍坊) 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礼服。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装是裙子。这一规定的实质是南京临时政府(   )
    A . 重视服饰身份象征 B . 强制推行服装统一 C . 大力推进社会平等 D . 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 23. (2021·营口) “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以下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终结 B .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 .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 .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 24. (2021·苏州)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形势的变化反映出(   )
    A . 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 . 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C . 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 .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 25. (2021·吉林) “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26. (2021·宜昌)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这是蔡元培先生为孙中山先生书写的挽联中的上联,其中“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是指(   )
    A . 结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B . 结束了民族民主革命 C .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 27. (2021·恩施) 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材料描述了辛亥革命的(   )
    A . 背景 B . 经过 C . 意义 D . 目的
  • 28. (2021·齐齐哈尔) 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 掀起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 开办京师大学堂 C . 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 . 创办《青年杂志》
  • 29. (2021·玉林) 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A . 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 . 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 . 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 . 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 30. (2021·贺州) “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据此推断,该材料评价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31. (2021·贵港) 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此历史事件指的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安庆起义 C . 黄花岗起义 D . 广西起义
  • 32. (2021·福建) 它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000多年历史打上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护国战争 D . 护法运动
  • 33. (2021·北京) 下侧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

    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

    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

    26日,课毕后阅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

    .…广东亦有独立之说

    A . 辛亥革命的原因 B . 辛亥革命的发展 C . 辛亥革命的胜利 D . 北伐战争的进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