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社戏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 社戏 同步课时作业

更新时间:2022-03-17 浏览次数:8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慢(dài)     洁(jiǎo)     水(fù)     欺(wǔ) B . (zǎo)     辈(háng)     转(wǎn)     忌(dàn) C . (xiàng)     纠(gē)     跃(yǒng)     样(mú) D . (chán)     家(juàn)     归(shěng)     散(mí)
  • 2. 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 B . 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 , 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C . 母亲便勉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D . 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
  • 3.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隔水远望,山石重叠,嶙峋参差,宫殿巍峨,丹碧辉映,珠帘画栋,波光倒影,疑是仙山楼阁 , 蓬莱胜境。 B . 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C . 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D . 月下的松树林里不时传来怪鸟的哀啼,令人不寒而栗
  • 4.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 . 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 .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 .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对比)
  •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的故事。 B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C .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都选自这本散文集。 D . 冰心,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等。
  • 6. 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 . “持节”“揖”“拜”“改容式车”都是与古代礼仪有关的词语。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C .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脸谱中黑脸表示阴险奸诈、善用心计;红脸表示忠勇耿直;白脸表示忠耿正直、铁面无私。 D .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B . 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 C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D . 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 我们能否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级部门的重视。 C . 《社戏》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作家鲁迅的作品。 D . 《社戏》中有个聪明机智的人物双喜,文中对他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 9.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将“发挥”改成“发扬”。 B . 语文课程应着重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将“增加”改为“培养”。 C . 宋词或许可能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

    删掉“或许”或“可能”。 D . 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征文。

    在“征文”后加“活动”。

  • 10. 下列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原创节目能否获得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找到契合点。(两面对一面,可改为“关键是能否从观众观看愿望中找到契合点”) B . 在长满芬芳牧草的草坪上读鲁迅的文章,在潺潺的小溪边背苏轼的词,在洁白的羊群中念余光中的《乡愁》……(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在句首加上“我”) C . 李安民在中学时代就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学生,不仅他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不仅……而且”改为“虽然……但是”) D . 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搭配不当。“增强”和“方式”搭配不当,应改为“增强低碳生活意识”)
  • 1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méng lóng(

    mí()散

    蕴zǎo(

    xū()气

  • 12. 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1. (1) 母亲便宽尉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2. (2) 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浮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3. (3)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幽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4. (4) 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蓬。(
  • 13. 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和杂文集《而已集》《坟》,等等。

二、综合表达
  • 14. 学习了《社戏》一文后,班级举行“走进戏曲”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 (1) 请你为本次实践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50~100字)
    2. (2) 这次实践活动特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班级大屏幕正在播放关于鲁迅小说《社戏》中演戏场景的视频,视频里有一个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还有一个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请你说出这两个角色分别是“小旦”“老生”中的哪一个。
三、阅读理解
  • 15. 阅读《社戏》(节选),回答问题。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④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⑤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柏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⑥“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⑦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

    ⑧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⑨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⑩“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⑪“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⑫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⑬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⑭“豆可中吃呢?”

    ⑮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⑯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⑰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⑱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有改动)

    1. (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
    2. (2) 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双喜的形象特征。
    3. (3) 简要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特色。
    4. (4) 选出对选文的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   )
      A . 选文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写主要内容的。 B . 第⑤段“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里“八癞子”加上引号是表明特定称谓。 C . 选文中的六一公公是一位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老人,并不是真的小气。 D . 选文主要是以小时候的鲁迅的视角来记录这些人和事的,所以显得很真切。
    5. (5) 说说选文结尾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