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高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2-03-03 浏览次数:7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B . 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C . 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近代化 D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 我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    )
    A . 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战死 B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 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 D . 英国从《虎门条约》中获得领事裁判权
  • 3. 下表是著名艺术品拍卖行佳士得的拍卖清单(部分)。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这些拍卖品的来源是(    )

    日期

    拍卖行

    拍卖品描述

    1861年7月

    佳士得

    来自军官们的两批物品……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大国玺”

    1862年6月

    佳士得

    来自圆明园的珐琅制品,其中“一个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1864年7月

    佳士得

    36件标明来自圆明园的物品

    A . 合法通商贸易所得 B . 侵华战争劫掠所得 C . 清政府战败赔偿所得 D . 友好访问获赠的国礼
  • 4. 许倬云在评价某一运动时说:“一方面是汉人的反满运动,另一方面是社会底层与边陲反抗上层……它采撷了中国民间的朴素社会主义和西方的救世主观念。”这场运动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公车上书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 5. 以下表中信息能够得出李鸿章(    )

    1865年

    李鸿章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80年

    李鸿章设天津电报总局,同时设立电报学堂,并于次年架起了天津至上海间的电线

    1888年

    在李鸿章的努力下,天津水师武备学堂的教习及学生获准和上海广方言馆的学生一起参加顺天乡试

    A . 重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 B . 全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 . 培养了第一批近代化知识分子 D . 是洋务派中最杰出的代表
  • 6.   2018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庄河海城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它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这一发现成果将成为研究甲午海战宝贵的(    )
    A . 文献资料 B . 实物资料 C . 影像资料 D . 文字资料
  • 7.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中说明了他的变法主张:“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矣,未可谓之变政;改官制、变选举,可谓之变政矣,未可谓之变法;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材料表明康有为认为变法的关键在于(    )
    A . 训练新式军队 B . 兴办工矿企业 C . 改革政府机构 D . 制定宪法
  • 8. 如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

    A . 资本主义 B . 封建帝制 C . 封建制度 D . 帝国主义
  • 9.   1917年《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今日之时局,恰似春秋成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相斗,滨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该评述恰切地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是(    )
    A .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 . 清政府腐败无能 C . 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D . 人民水深火热
  • 10. 陈独秀、胡适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对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 .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C .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D . 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11. 了解历史人物,一定要探究有关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下列人物的对应项对其贡献的概括有待考证的是(    )
    A .   曾国藩  兴办洋务,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B .   陈独秀  把“启蒙之水”(指民主与科学)洒向“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C .   康有为  希望在中国完成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掀起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 .   孙中山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
  • 12. “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所反映的这一历史事件体现出的核心精神是(    )
    A . 爱国主义 B . 艰苦奋斗 C . 开拓创新 D . 乐观主义
  • 13. 以下两幅图片是李宏为小组合作学习收集的资料。他们所合作探究的问题是(    )

    A . 武昌起义 B . 北伐战争 C . 南昌起义 D . 解放战争
  • 14. 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
    A . 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 . 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 . 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D . 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 15. (2018·绵阳)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 . 日本首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 . 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C . 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始了全面抗战 D . 中国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6.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个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这里的“事件”的意义在于(    )
    A .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国共矛盾完全消除 D . 全面内战爆发
  • 17. 《我的抗战》一书中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
    A .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 九一八事变 C . 卢沟桥事变 D . 南京大屠杀
  • 18. 桐城某校2021年12月13日,各班举行了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哀悼活动。从图中,你能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

    A . 大屠杀结束于12月13日 B . 中国死难者达30万人以上 C . 国共合作实行全面抗战 D . 南京是国民政府的暂时陪都
  • 19.   1937年9月26日,八路军旅长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是指(    )
    A . 黄海大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 20. (2020·自贡) 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下列四幅图片最能体现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

    A . 全民族抗战 B . 局部抗战 C . 分散抗战 D . 自发抗战
  • 21. 从全国抗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抗日战场抗击和牵制着日军陆军总兵力的78%—94%,其中1937年末为88%,1938年末为94%,1939年末为83%,1940年末为78%。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四年中,中国仍然抗击着日本总兵力的34%—69%。这表明中国战场(    )
    A . 是抗击日本的唯一战场 B . 是抗击日本的主战场 C . 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D . 最早结束二战的故事
  • 22.   1943年,中国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签署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美、英在华的许多特权,随后荷兰、比利时等国相继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权益。这说明(    )
    A . 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反法西斯联盟取得了战争主动权 C . 中国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D . 美英等国建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
  • 23. 号外是一种临时编印的报刊,一般在当日有突发重大新闻时出版。根据《新华日报·号外》(见图)可以判断,该报纸出版的时间是(    )

    A . 民国二十四年 B . 民国二十五年 C . 民国三十四年 D . 民国三十五年
  • 24.   1945年8月,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柳亚子所说的“弥天大勇”是指毛泽东(    )
    A .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 . 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D . 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 25. 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与北平和平解放有关的是(    )
    A . B . C . D .
  • 26.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民谣最能够说明解放战场(    )
    A . 爆发的原因 B . 战争的进程 C . 胜利的原因 D . 战争的影响
  • 27.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 )
    A . 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 B .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C . 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 .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28.   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1898年,张謇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次年春开始生产;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出现亏损,资金周转不灵;1935年,第二纺织公司倒闭。大生纱厂的创业历史见证了(    )
    A . 民族资本发展受阻 B . 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C . 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 . 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 29. 20世纪初,清政府统一全国学制,“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先……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当时中国教育( )
    A . 开始出现新式学校 B . 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 C . 掀起尊孔复古思潮 D . 举起民主、科学旗帜
  • 30.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这变化表明上海(    )
    A . 观念开放,崇洋逐新 B . 政治改良,革除陋习 C . 全盘西化,倡导民主 D . 洋布流行,土布淘汰
二、综合题(31小题15分,32小题13分,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示意图

    材料二:

    时间

    史实

    1858年

    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46万千方千米土地为该国侵占,并逼迫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签定《瑷珲条约》加以承认。

    1860年

    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43万平方千米国土为该国侵占,事后逼清王朝签定《北京条约》加以承认

    材料三:

    材料四:

    图1:漫画《“惩罚”中国》

    图2:《盐政之前途》漫画。清政府赔偿列强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做担保。

    图3: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

    材料五:下面漫画名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

    回答:

    1. (1) 阅读材料一,两幅图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后形成的?对比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2. (2) 阅读材料二,材料中记载的“该国”指哪个国家?依据所学,除了大事记中涉及的条约外,该国为了占领更多土地,还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个条约?(列举一例即可)
    3. (3) 阅读材料三,上述两幅时政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请用简洁的语言阐释它们之间的联系。
    4. (4) 阅读材料四,图1的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导致图2、图3漫画绘制的背景是什么事件?由此可见,该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5. (5) 阅读材料五,该漫画反映的内容与什么事件相关?
    6. (6)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题。
  • 32. 近代化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漫画“移花接木”

    材料三:纪念章上方的文字是“中华民国”,两面旗帜中间的字是“鄂军政府起义纪念”。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鹏飞说中国历史》

    回答:

    1. (1) 阅读材料一、二,这两则材料都与哪一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从西方文明中采纳了“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和“更为可取的东西”分别指什么?材料二的漫画揭示一个什么主题?
    2. (2) 阅读材料三,这枚纪念章是为纪念那场起义?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 (3) 材料四中“开始学制度”“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分别是指哪些运动?在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的运动后期,知识分子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4. (4) 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请你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进行排序。
  • 33. 百年风雨,百年辉煌,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创造了非凡历史。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在某个“红色之旅”的展览厅里,讲解员正在结合两幅大照片(如图),深情地为参观者讲述有关历史事件。

    材料二:最初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中国革命与俄国一样,无产阶级要实行大罢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由此,共产党人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但这时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城市暴动,都先后失败。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实行不同于俄国革命的模式,进行游击战争和武装割据的方式。

    —摘编自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材料四:

    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请你为这个历史事件写一份解说词。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历程并谈谈你的认知。
    3. (3) 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国共两党怎样的关系?从“南昌”到“井冈山”,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 (4) 材料四的人物及其事迹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请以其中一人为例加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