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03-16 浏览次数:5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请在答题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 (1) 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2. (2) 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3. (3) 《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4. (4) 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了自己被贬的原因,不卑不亢,磊落坦荡的句子是:“ 。”
  •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甲]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乙]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huáng  ①  , 无愧  ②  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③

    (选自《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

    1. (1) 请用正楷字体书写下面文字。

      不到长城非好汉

    2. (2) 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和拼音。
    3. (3) 语段③处感叹号的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在感叹句末尾 B . 用在感情强烈的陈述句末尾 C . 用在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D . 用在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4. (4) [甲][乙]两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尽管……可是…… B . 既……又…… C . 也许……也许…… D . 如果……就……
  • 3. “家风”是世代家族成员树立的价值准则。社区开展征集有关家风方面的对联活动,请你根据上联,拟对下联。

    上联:启智明礼家风好

    下联:

二、阅读(45分)
  • 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1) 本文作者,字,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 (2)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百废兴       具:同“俱”全、皆 B . 巴陵状       胜:美好 C . 楫摧       倾:倒下 D . 岸芷汀兰       汀:河岸
    3. (3) 下列句中的“异”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渔人甚异之 B . 使内外异法也 C . 独在异乡为异客 D . 永州之野产异蛇
    4. (4) 作者在第三、四段中,描写阴晴两种景象有怎样的作用?
    5. (5)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
  •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花云传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①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②趣: 赶快。

    1. (1) 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

    2.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

    3. (3) 太祖即位后,“立忠臣祠祀之”。请用简洁语言概述,文中哪些事件能够体现花云的“忠。
  •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洒满阳光的晒谷场

    洪忠佩

    ①稻田收割谢幕,便迎来了晒场的开场。

    ②等母亲用笸箩把稻谷担到晒场时,晒场上已经很热闹了。通常,像担谷这些重体力的事,在村里都是男人做。可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这些活儿就只能落在母亲肩上。

    ③割禾抢时,晒谷抢天。此刻,村里人一个个在晒场上忙得不亦乐乎。有人在驮晒簟,有人在抬风车。和我年龄相仿的少年也不闲着,扛扫帚,扛谷耙。

    ④一床一床的晒簟铺展开来,如划了线般整齐。晒簟是篾片编织的,铺开的面积有两块露天电影幕布拼接起来大小。家家户户将笸箩里的稻谷倒在晒簟上,用谷耙呼啦呼啦地耙开耙匀,整个晒场在阳光下,似是淌金一样。母亲站在晒簟边,一手攥住笸箩的箩沿,一手使劲拍着箩底,生怕还有稻谷粘在笸箩之中。

    ⑤晒场在土墩上,地势高于平地。我站起身,就能够看到村庄的全貌,田段和一丘一丘的梯田。我知道,过不了几天,一丘丘稻田将会变成另一个样子,种上一畦畦的苞芦、黄豆。远远地,我还看到田埂上的禾戽在游走——禾戽半斜着,几乎看不到驮禾戽的人,好似只是禾戽在缓慢地移动。晒场上没有遮挡,即便有草帽遮住头顶上的阳光,也挡不住无处不在的燥热。倚在风车边,我忙不迭地把笸箩倒过来,底朝天,再叠上两只,这样就有了短暂的阴凉处。

    ⑥比晒场上的人们还要忙碌的,是窥视已久的八哥、斑鸠、麻雀、鹟莺。它们一群群地围着晒场飞进飞出,屋顶、树梢、篱笆、晒场,一一落下。趁着晒谷的村人不注意,它们偷偷摸摸地迅速啄几口。在鸟儿中,觊觎晒簟上稻谷最多的,当数麻雀。它们总是噗噗地落下一群。鹟莺与麻雀一般大小,棕脸,绿毛,却只是从竹林边偶尔光顾晒场。

    ⑦在晒场上晒谷的人,怎会不知道鸟儿的存在?他们看见了鸟儿,就挥手哟嗬一声,驱赶一下,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敌意。鸟儿也不胆怯,人一转身,便照样啄吃不误。人们谈起鸟儿,脸上总会带着笑意,虽然语调中有着几分无奈。在父老乡亲的心目中,鸟儿都是自然的宠儿。

    ⑧午后阳光明晃晃地刺眼。偏偏母亲在这个时候要我和她一起去晒场耙谷翻晒。我晒蔫了,想悄悄溜走,结果被母亲拦住。她抚着我的头说:“眼下农忙,你去看看村里哪个小孩不帮父母搭把手?”

    ⑨看到母亲满头大汗,我没有作声。

    ⑩尽管民谚说,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但母亲还是交代我用谷耙去翻晒,上午、中午、下午各一次。至于稻谷是否晒得干燥,全凭母亲的经验。接近傍晚时,母亲会从晒簟里抓一小撮稻谷,放在掌心搓一搓,接着拿起一粒放进嘴里,“咔嚓”一声把谷粒咬碎,只见她满意地笑道:“晒干了,饱满着呢。”

    ⑪呼呼呼,风车迎风转动。母亲身材瘦小,需要踮起脚尖,才能把笸箩里的稻谷倒进风车的漏斗里。风车过滤掉混在稻谷中的稗子与杂质。母亲捶着腰说:“今年接春接得好,冷浆田里收成好。忙点累点算什么,有收有晒就是好日子。”

    ⑫暮色里,炊烟在鳞瓦的屋顶上升起,母亲还要忙着把晒干的稻谷归仓。

    ⑬这一夜,母亲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锅谷花。随着灶里的柴火燃起,铁锅的温度升了上来,母亲用木铲铲些稻谷倒在锅里爆炒,像变戏法似的,就有了一锅爆谷花。然后,用竹筛筛去谷壳,加上一勺红薯糖,抑或蜂蜜,那种香甜足以让一家老少暖心。

    ⑭翌日清晨,雾霭在山间缭绕,村里鸡犬相闻,又是一天村庄生活的开始。母亲比啁啾的鸟儿还早。她在菜园里已经摘了一篮豆角,说是趁天气晴好赶着去焯水晒。

    ⑮一个晒场,盛放着一个村庄。在山里村庄,晒场宽阔、平整。一年四季,轮番晒出的,不仅是稻谷,还有油茶籽、豆角、辣椒、黄豆……夜晚,偶尔也有露天电影和戏班登场。乡亲在晒场上一边看戏一边聊天……

    ⑯一晃,过去好些年了。那些年,田野与晒场不仅磨砺了我的肩膀和耐力,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一家一户的炊烟,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

    ⑰梯田中的有机稻谷,金灿灿的,又将迎来一年的丰收季。我仿佛闻到了田野收割的气息,以及稻谷与阳光的味道。刹那间,家乡田野与晒场上经年的往事奔涌而来。母亲笑着说:“九成开镰,十成进仓。有梦想,就有奔头。”农家田地上的事物,收藏的都是满满的阳光。

    [注]①禾戽(hù) :古时水稻(谷物)脱粒工具。

    1. (1) 阅读①-⑫段,将稻田收割结束,到稻谷晒千归仓的工序补充完整。

      稻田收割结束→   ①    →将稻谷倒在晒垫上→   ②   →用风车过滤掉混在稻谷中的稗子与杂质→稻谷晒干归仓

    2. (2)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 (3) 全文存在写阳光下的晒谷场,第13段却写了夜里母亲炒谷花一事有何用意?
    4. (4) 文章第④段、第⑧段和第⑰段都提到了“阳光”,除了指自然界的阳光,“阳光”还有哪些含义?(答出两点即可)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人也是路“走”出来的

    何冠军

    ①我们常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其实,换个视角思考,走路者和路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②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人们每天所走过的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视野范围、认知角度、思考方式。可以说,道路如同“压模的般,于无声中在个人身上留下印记,并塑造着我们的处事态度、行为习惯。这种潜移跃化的影响,虽不易察觉却客观存在。

    ③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是一种选择,也体现为人对道路环境的理解和认同。可以说,在选择道路的同时,个体也将自身融入环境;就能成为道路风景的一部分。

    ④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但往往只能“取一瓢饮”。走好人生之路,也必须自觉抵抗歧路的诱惑,专注走好内心认定的那条道。据说有人曾问米开朗琪罗创作经典雕像《大卫》的秘诀,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很简单,把所有不是大卫的大理石都去除,大卫就诞生了。”看清自己“想要的那块石头”,扭住目标,踏实笃行,我们才不会在前行的道路上迷茫焦虑、逡巡不前。

    ⑤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有时候,即便选准了前进的道路,处身于同样的环境,但不同的人也会葆有相异的心态。譬如,有的人一开始激情充沛,可一旦遇到麻烦、挫折,”就开始变得萎靡、消沉。他们被问题难住、被困难吓倒,甚至认为奋斗无用,索性选择后退或绕路。其实,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坚持是一种可贵的力量。回望过去,谷文昌以人生一粒种,换来“漫山木麻黄”;杨善洲退休又钻山沟沟,20余年绿荒山。成功的路上其实并不拥挤,事实证明,那些坚持朝着理想与目标积极进取、久久为功者,终能实现人生价值。

    ⑥相对来说,平坦、起伏较小的道路,的确比较好走。但正是这样的路,反而容易让人对潜存的风险放松警惕。正如古人所说,“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启示我们,无论生活、事业是否一帆风顺,都有必要提醒自己,多总结经验、教训,注重培养打逆风球、啃硬骨头的能力。当心智足够成熟、能力足够强大,我们就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把生活过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⑦一位作家曾写道:“老马识途,仅是一方面:‘途’'也在塑造途中的老马,从姿态到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路是人走出来的,人其实也是路“走”出来的。“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不断校正行进姿态,将行路体验、路人经验转化为行稳致远的持续动力,那么即便人生道路再迢遥、再崎岖,我们也能保持坚定、执着的前进姿态,抵达心中的远方。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中心论点:人也是路“走”出来的。 B . 文章第④⑤⑥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C . 第⑥段采用引用论证方法,告诉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多总结经验教训。 D . 第⑦段借助对老马识途典故的分析,意在阐述“路是人走出来的”的道理。
    2. (2)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3. (3) 下面哪句话可以作为第⑤段的道理论据?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②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 8. 名著阅读
    1. (1)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向之一是“土地”,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节选),补全下表A、B两处内容。

      我爱这土地(节选)

      假如我是一只乌,

      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复活的土地(节选)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

      重新旋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

      诗歌

      土地的象征意义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爱这土地》

      A

      表达了作者对多灾多难祖国的深沉的爱,对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劳动者的劳动者的深沉的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注和探索。

      《复活的土地》

      B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充满信心。

             
    2.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做题。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 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①此段是《水浒传》中的哪个情节?

      ②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鲁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 9. 中国是礼仪之邦,学校拟举办以“弘扬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名。

    [礼仪知识我知晓]

    1. (1) 琳琳写了一篇习作,想请老师帮着指导。她给老师编辑了一条短信。下面是短信的部分内容,其中画线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今天我写了一篇大作,文章有真情实感,相比以前的拙作有进步,家父一直教导我要虑心请教,为了能够更上层楼,我想利用周末时间到贵府拜访,不知道您是否方便?

      A . 大作 B . 拙作 C . 家父 D . 贵府
    2. (2)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礼仪规矩。生活中还有很多礼仪习惯应该注意,请写出一种。

      敲门:先轻敲一下,再连敲两下。

      坐姿:坐有坐相,不应叉腿坐。

      礼仪规矩:

    3. (3) 班级准备出一期以“礼仪知识我知晓”为主题的板报,请你设计三个版块名称。

    4. (4) 家里来客人时,奶奶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请写一段话建议奶奶使用公筷。(60字左右)

  • 10.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感觉真好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大舸争流下,青山两岸移。奋楫破浪,中国航船始终行稳致远。回望2020年,我们顶住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稳住了经济全球化的逆流,我们成功夺取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在极不平凡的年份,我们党带领人民交上了一份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成就的背后是精神,奇迹的背后有力量。2021 年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跟勤劳合作,与努力为伴,和拼搏交友,与收获握手。

    (选自人民网《以梦为马再出发》,有改动)

    作文要求:

    ⑴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⑵文体不限。

    ⑶不少于600字。

    ⑷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⑸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⑹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