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

更新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生物体由众多元素和化合物组成,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不同氨基酸的R基一定不同,人体细胞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 . 32P作标记可以检测出动物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成分 C . 宿主细胞的RNA—蛋白质复合物中的蛋白质可能来自病毒 D . 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 2. 植物生长时会出现各种现象,以下现象中与自身植物激素作用无关的是(   )
    A . 经历干热之后的大雨天气,小麦植株出现“穗上发芽”现象 B . 自然生长的松树顶端优先生长,植株呈现“宝塔状” C . 放在窗台上久不移动的盆栽植物的枝条朝向窗外生长 D . 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
  • 3.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群落中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B . “J”型增长种群的数学模型中λ大于1,并且是一常量 C .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最终演替成的群落类型不同 D . 样方法也适用于调查田螺、蚜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 4. 下列有关“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乳酸菌替代大肠杆菌进行实验,可获得相同的实验结果 B . 格里菲思实验不能证明DNA 是细菌的遗传物质 C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 D . 35S和32P同时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行实验,结果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 5. 尊重事实和证据,运用科学的思维与方法对生物学问题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是生命科学的最基本素养要求。下列对自然界中生命现象的预测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预测或分析

    A

    相比于野生型,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中,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中大量积累

    野生型的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参与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的功能

    B

    在淡水中生活的草履虫能通过伸缩泡排出细胞内过多的水,防止细胞破裂

    如果将草履虫放入海水中,其伸缩泡的伸缩频率会减慢

    C

    植物雌蕊的柱头上有多种不同植物的花粉,只有同种生物的花粉能萌发出花粉管

    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D

    人体肠道内寄生的痢疾内变形虫能分泌蛋白酶,溶解人的肠壁组织并“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引发阿米巴痢疾

    痢疾内变形虫分泌蛋白酶的过程需要能量,属于胞吐

    A . A B . B C . C D . D
  • 6. 调查发现两个家系都有单基因遗传病甲和乙的患者,系谱图如下(已知I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 通过遗传咨询可确定Ⅱ9与Ⅱ10的孩子是否患遗传病 C . 10的基因型有6种可能 D . 若Ⅱ9与Ⅱ10生育一个女儿,该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9
二、综合题
  • 7. 拟柱胞藻是一种水华蓝藻(蓝细菌),其色素分布于光合片层上。拟柱胞藻优先利用水体中的CO2 , 也能利用水体中的HCO3-(胞外碳酸酐酶催化HCO3-分解为CO2)。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CO2驯化培养拟柱胞藻,20天后依次获得藻种1、2、3.测定藻种1、2、3胞外碳酸酐酶活力并探究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对藻种1、2、3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 (1) 拟柱胞藻细胞没有叶绿体,但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光照条件下,拟柱胞藻细胞产生的O2来自于(生理过程)。
    2. (2) 据图1分析,在低浓度CO2水体中,拟柱胞藻与其他蓝藻相比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这是因为
    3. (3) 探究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对藻种1、2、3生长的影响时,水体中CO2浓度应该保持在(填“较高”或“较低”)水平;光照强度应保持
    4. (4) 图2中,B点净光合速率比A点高的原因是 。A点之前藻种1、2、3净光合速率相等的原因可能是
  • 8. 当人行走时,一只脚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会引起同侧腿伸肌舒张,屈肌收缩而产生屈曲动作;同时对侧腿伸肌收缩,屈肌舒张而产生伸展动作,使人迅速抬脚,又不会跌倒。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注:“+”表示突触释放兴奋性递质;“-”表示突触释放抑制性递质

    1.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应答。
    2. (2) 伤害性刺激使人迅速抬脚的反射过程中,兴奋是以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填“单”或“双”)向传导的。兴奋部位的神经纤维膜外侧的电位表现为电位。
    3. (3) 当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膜内的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其中会释放抑制性递质的是突触 (填“甲”、“乙”、“丙”、“丁”)。若屈曲动作早于伸展动作完成,据图分析,则可能的原因是
  • 9. 2020年一场史上罕见的蝗虫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铺天盖地的蝗虫大量毁坏当地的草场、作物,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布了沙漠蝗灾害预警。下图为东非某草原蝗灾期间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

    1. (1) 图示中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可以加快物质循环,其中的“物质”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
    2. (2) 该食物网中的牧鸡位于第营养级。若牧鸡的食物 40%来自沙漠蝗、40%来自蜘蛛,其余来自蛙,那么牧鸡要增加20g体重,最多消耗草和水稻g。
    3. (3) 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散居型蝗虫的体色会由绿色逐渐变为聚居型的黑褐色。研究发现,此时期黑褐色蝗虫体内开始合成具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从而避免天敌的捕食,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
    4. (4)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全力合作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和人道主义危机。
  • 10. 下图为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和育性,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 (1) 对正常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测定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2. (2) 白眼雌果蝇(XrXrY)产生的配子中,XrXr配子类型占全部配子的比例为。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3. (3) 已知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雌性果蝇的概率为
    4. (4) 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若M果蝇出现的原因是亲代发生可遗传变异造成的,为了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哪种可遗传变异造成的,将M果蝇与多只表现型为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Ⅰ.若子代表现型,则是亲代发生基因突变;

      Ⅱ.若,则是亲代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 11. 回答与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有关的问题:
    1. (1) 制作泡菜时,为缩短发酵周期,腌制前可加入一些雪“陈泡菜汁”,这相当于加入了一些经过的发酵菌种;还可以采取用热水短时间浸泡蔬菜的手段,此项措施能缩短发酵时间的原因是
    2. (2) 泡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醇类和亚硝酸盐,其中醇类是由假丝酵母进行 呼吸产生的。腌制过程需要控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食盐过量会导致“咸而不酸”,原因是
    3. (3) 家庭制作泡菜过程并没有实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就能成功,请解释原因?
    4. (4) 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而它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有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所以需要测定其含量来确定泡菜的可食用时间,通常应用光电比色法进行亚硝酸盐的定量。泡菜样品处理环节加硫酸锌是为了; 氢氧化钠用来;样品测定时加60%乙酸创设了显色反应所需要的酸性环境;样品及亚硝酸盐标准溶液加显色剂后需要25min,使用相同光程的比色杯在 550nm光波条件下测OD值。
  • 12.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胚胎工程的应用日益广泛,动物的繁殖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下图是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种牛的两种方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生产上对所选用的B牛的要求是
    2. (2) 方法Ⅰ中要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供体母牛,目的是,对D牛要进行处理。
    3. (3) 受精卵在体外进行培养时,需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目的是,胚胎移植应在胚胎发育到阶段进行移植,暂不移植的胚胎可使用方法保存。
    4. (4) 获取试管牛E的过程涉及的胚胎工程技术有(至少答3个),设计试管牛与试管牛的区别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