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2-02-14 浏览次数:57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八上·高明期末) 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得出,他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是(    )
    A . 闭关锁国,腐败不堪 B . 兵弱银荒,国力日衰 C . 列强瓜分,国家危亡 D . 惩治毒贩,打击侵略
  • 2. 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下列关于120年前的庚子年的时代主题表述正确的是(   )
    A . 侵略与反侵略 B . 变法救亡图存 C . 民主科学自由 D . 社会主义探索
  • 3. 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羊等家畜,小麦等农作物,橄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材料旨在强调新航路开辟(   )
    A .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 . 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 C . 有助于殖民国家资本原始积累 D . 使世界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 4.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应用转化的重大成就是(   )

    ①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

    ②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

    ③内燃机的发明

    ④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③④
  • 5. 下图为一忠同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笔记。图中①②处应该是(   )

    A . ①三国同盟军事集团形成    ②武汉会战 B . ①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太平洋战争 C .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凡尔登战役 D . ①三国轴心初步形成        ②台儿庄战役
  • 6. 以1913年外国输华货物的指数为100,英国的输华货物在五年后减至51.5,法国减至26,德国货完全停止进口,只有美国和日本趁机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与材料现象相关的史实是(   )
    A . 欧洲国家尊重中国主权 B . 美日加紧侵略摆脱危机 C . 中国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D . 民族工业获得空前发展
  • 7. 1839年《中国丛报》(旧译《澳门月报》)发表评述:“我们已经反复检查销毁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的托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项任务更加忠实的丁。”该评述的史实发生在(   )
    A . 香港 B . 澳门 C . 厦门 D . 虎门
  • 8. 2020年5月9日,第7艘055型导弹驱逐舰在江南造船厂下水,这是2020年下水的第1艘万吨驱逐舰,它的服役将会让中国海军航母编队整体作战能力向前迈进一大步。回顾历史,我国海军近代化建设开始于(   )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辛亥革命时期 C . 甲午战争时期 D . 北伐战争时期
  • 9. 学习历史,应该分清哪些是历史事实,哪些是历史解释。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 .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 .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D .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10. 下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历史事件与历史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阶段 B . 中共七大召开——第二阶段 C . 重庆谈判——第三阶段 D . 平型关大捷——第四阶段
  • 11. (2019九下·青秀开学考)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一书中提到1848年2月发表的某一文献,“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该文献是(    )
    A . 《神曲》 B . 《哈姆雷特》 C . 《战争与和平》 D . 《共产党宣言》
  • 12. (2021·涡阳二模) 下图是对1801年—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 . 对外加强殖民掠夺 C .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 D . “电气时代”的到来
  • 13. 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
    A . 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布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筹备并成立了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C .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 .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 14. 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图所示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 . 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 B . 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C . 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 . 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威震敌胆,下列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昌起义    ②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③百团大战

    A . ①③② B . ②③① C . ①②③ D . ③②①
  • 16. 麦迪逊说:“州的独立与自尊白大,是这个国家的祸根…除非把各州统统消灭,并将它们全部联合到一个巨大社会里,否则就不能铲除这一祸根。”为“铲除这一祸根”,美国实行(   )
    A . 君主立宪制 B . 邦联制 C . 联邦制 D . 三权分立制
  • 17. 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   )
    A . 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 B . 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C . 德国致力于发展军事业 D . 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 18. (2020·桥西模拟) 《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一书中写到:华盛顿会议的结果对日本的安全以及在中国的利益构成了威胁,从而激起了日本对美国的极端仇视,为日美争夺太平洋霸权埋下了种子。这段话说明了华盛顿会议(    )
    A . 中美两国形成与日本对抗的同盟 B .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 . 太平洋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国际秩序 D . 顾及到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 19. 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时所做的笔记,其中④属于(   )

    A . 历史原因 B . 历史过程 C . 历史事实 D . 历史结论
  • 20. (2018·徐州) 漫画具有针砭时弊的社会批判功能,富含历史文化价值。下列漫画反映的是(    )

    A .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 “铁幕演说”的发表 D .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 21. 二战后,美国、日本和西欧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经济发展共同原因的是(   )
    A . 加强区域联合,结成发展联盟 B . 重视培养人才,大力发展教育 C . 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 D .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 22. (2021八下·霍林郭勒期末) 如下图漫画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   )

    A .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B . 放缓经济发展速度 C . 温室效应环境恶化 D .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 23. (2021·西山一模) 下图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促使B点到C点变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

    A . 推行“以工代赈” B . 创立养老金制度 C . 颁布《紧急银行法令》 D . 颁布《农业调整法》
  • 24. (2019·泰州) “罗斯福无意发动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 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 . 继续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 . 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 . 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二、填空题
三、综合题
  • 28. 资本主义的到来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它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资本主义有一个确立、巩固、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治变革、思想解放和科技革命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等东方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这是其他任何地区所没有的。

    材料二:14-16世纪的欧洲,充满了新时代到来前夜思想文化变革的蓬勃朝气和人类反对封建神学,向自然挑战的无畏精神,是“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材料四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和扩大,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遍及欧洲、美洲、亚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1. (1) 阅读材料一,西欧新兴城市与其他地区的城市相比,其独特性体现在哪里?随着城市的发展,哪一阶级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阶级条件?
    2. (2) 材料二中的“人被发现”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3. (3) 材料三中 17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指的是什么?18世纪发生的革命中为“关于‘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而颁布的法律性文件有哪些?
    4. (4) 阅读材料四,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哪些革命或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巩固和扩展?试各举一例。
    5. (5)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 29. 诺贝尔奖设立于1900年,某一国家、区域获得诺贝尔奖数量的变化,折射出的是世界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6世纪以来,世界科学中心从意大利(1540-1616)开始,英国(1640-1730)、法国 (1770-1830),德国(1814-1920)、美国(1920-今),历经四次转移。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与形成机制》

    材料二:诺贝尔奖的诞生,正好见证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的转移。从1900年到1920年,德国人共斩获19个自然科学奖项,1919年赢得了当年度所有科学奖项。二战后美国人改写了诺贝尔科学奖的游戏规则,仅1941年至1960年就拿下了44个奖差不多占到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诺贝尔科学奖,与世界格局同时而动》

    材料三:二战后,日美欧盟和OECD国家的国内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都较为稳定地在高位徘徊。日本的投入力度远超其他发达国家,日本内阁于2001年通过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政府研究开发经费上预定投入GDP的1 %,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增加了40%的科研投入,这可能是引起其诺贝尔奖井喷现象的一个关键要素。

    ——摘编自潘龙飞、周程《步入大科学时代的诺贝尔奖》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意大利和英国先后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共同文化条件,并举出集中体现英国这一地位的人物与其代表成就一例。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1900年后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经济条件。
    3. (3) 据材料二、三,分析二战后“诺贝尔科学奖游戏规则”的改写给世界各国发展科技带来的启示。
  • 30. “我无法呼吸”——连日来在国际舆论场中持续发酵。这声“无法呼吸”,对美国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材料一:他兴起于美洲大陆,是一个没有“童年”、没有母语的国家。……殖民者在此先后颁布了《糖业法》《印花税法》等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矛盾,使他和母邦兵戎相见。

    ——摘编自《图说天下》

    材料二: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2000多个废奴社;在南方奴隶主势力声称实施奴隶制是南方各州的固有权利,如果受到联邦法律的侵犯,蓄奴州有权退出联邦。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解决了这一问题,美国变成一个真正具有统一主权、统一政治机制的国家。

    ——摘编自杨积讯《论美国<联邦宪法>的长久存续》

    材料三:1929—1933年,美国国民经济陷入绝境。……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摘编自《图说历史课程标准》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材料一中美国“无法呼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和母邦兵戎相见”指什么事件?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时美国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指出奴隶制被废除的文件,以及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3.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美国此时“无法呼吸”的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回答,解决“无法呼吸”的具体措施及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