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陇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1-18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内江) 下列选项是小美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进行的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 体温约为45℃ B . 身高约为1.60mm C . 质量约为50kg D . 眨眼一次时间约为5s
  • 2.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同学们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 . 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传播 C .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D .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 3.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经过5s,丙车前进了20m B . 甲车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C . 乙车的速度最小 D . 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 4. (2021·枣庄) 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 B . 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 C . 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 D . 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
  • 5. (2021·山西)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 .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 6. (2021·济宁)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选项正确的是(   )
    A . 平面镜成像,透过玻璃版看到的像是蜡烛的虚像 B . 小孔成像透过小孔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发生漫反射时,有些光线不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 光的色散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 7. (2021·眉山)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 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将蜡烛移到 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将蜡烛移到 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C . 将蜡烛移到 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 . 将蜡烛从 刻线处移向 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
  • 8. (2021·河南) 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B . 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C . 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 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白、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 9. 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

    1.0×103

    0.9×103

    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8.9×103

    煤油

    0.8×103

    2.7×103

    A .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 . 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 .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也相同 D . 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 10. (2017八下·泗阳期中) 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下列说法能够成立的是(   )

    A . 能装1kg纯净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酒精 B . 能装下0.8kg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2kg纯净水 C . 同体积的水和酒精质量之比是5∶4 D . 同质量的水和酒精体积之比是2∶5
二、填空题
  • 11. (2021·上海) 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时高,观众听到的声音程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不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不同。
  • 12. (2021·青海) 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直线运动,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


  • 13. (2021·菏泽) 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甲图所示,则读数为℃;乙图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判断(选填“A”或“B”)物质为非晶体。


  • 14. (2020八上·河池期中)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走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5. 河水看起来比真实的要浅,这是光的缘故,所以不要冒然下河游泳。小明的爷爷是远视眼,他需配戴合适的(选填“凸”或“凹”)透镜。
  • 16. (2021·齐齐哈尔) 新冠疫情期间,某医院急诊室的一个氧气瓶充满氧气,在给急救病人供氧时用去了一半氧气,则氧气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密度(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17. (2021·怀化) 由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密度最大的是(选填“a”、“b”或“c”)物体,它的密度是g/cm3


  • 18. 物理教研小组做研究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图。

    1. (1)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 (2) 当θ增大5°,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将(选填“增大”、或“减小”)°。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20.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晓雯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 (1) 在如图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成探究活动,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
    2. (2) 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3. (3) 晓雯将玻璃板移动,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蜡烛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 21. 小明用焦距为15.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各器材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1. (1) 实验前,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 (2) 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 (3) 实验时,若一只苍蝇落在了凸透镜上,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苍蝇的像。
    4. (4) 小明将一副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地方,若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向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即可重新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 22. 实验小组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等器材测量牛奶的密度。

    1. (1) 天平调平衡后,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通过加减砝码的一番操作,当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该____(选填序号):
      A .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 . 移动游码 C . 取下最小的砝码后移动游码
    2. (2) 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16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cm3
    3. (3) 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kg。
    4. (4) 小明测量的牛奶密度为kg/m3
    5. (5) 在向量筒倒入牛奶时,如果不慎有牛奶溅出,则测出的牛奶密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
  • 23. 建筑工地需要400 m3的沙石,为了估测沙石的密度,用一只空桶平平装满一桶

    沙石,测得桶中的沙石的质量为52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 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20kg, ρ=1.0×103kg/m3 ,  g取10N/kg。求∶

    1. (1) 桶的容积是多少?
    2. (2) 沙石的密度是多少? 
    3. (3) 若用一辆载重4000kg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多少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