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两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更新时间:2022-04-29 浏览次数:4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9年11月,俄罗斯舍维留奇火山喷发,向空中喷出滚滚浓烟。图1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图2为“舍维留奇火山喷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火山灰”来源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 . 软流层 B . 地壳 C . 下地幔 D . 岩石圈
    2. (2) 图1中表示岩石圈的是(   )
      A . d和c B . e和f C . d和e D . b和c
  • 2. (2021高一上·辽源市期末) 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主要是因为(    )
      A . 常年低大气压环境 B . 日温度两极化现象 C . 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D . 距日距离较远
    2. (2) 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3.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
      A . B . C . D .
    2. (2) 有关该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B . 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 . 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 . 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增温。
  • 4.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1. (1)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 . 太阳辐射 B . 地面辐射 C . 大气辐射 D . 大气逆辐射
    2. (2) 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 .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 .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C .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 .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3. (3) 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方,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冻害,主要原因是(   )
      A . 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 . 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 . 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D . 浓烟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 5.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应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幅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海滨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
      A . B . C . D .
    2. (2) 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拍摄的时段为(   )
      A . 16时至次日8时 B . 8时至16时 C . 18时至次日6时 D . 6时至18时
  • 6. 阅读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的地理实验活动(如图),回答下面小题。

    实验步骤如下:

    在一个平底盆中加追量的水,直至水俏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口,用橡皮筋扎紧,并用小石头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压住塑料纸,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发现沙子变湿了。

    1. (1) 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
      A . 热力环流 B . 水循环 C . 大洋环流 D . 流水作用
    2. (2) 自然界中形成该类地理现象的主要动力是(   )
      A . 地球内力 B . 太阳活动 C . 太阳辐射 D . 大气运动
  • 7. 下图为某城市的生态树池示意图,生态树池的标高一般比路面略低。完成下题。

    1. (1) 生态树池对城市水资源的影响是(   )
      A . 降低地下水的水位 B . 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C . 减轻城市内涝问题 D . 加重地下水的污染
    2. (2) 生态树池建成后(   )
      A . 蒸发量增加 B . 下渗量减少 C . 降水量减少 D . 地表径流增加
  • 8.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 . 坡度和缓 B . 岩石裸露 C . 河流、沟谷众多 D . 降水集中
    2. (2) 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9.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 海水侵蚀 B . 风化和风蚀 C . 冰川侵蚀 D . 流水侵蚀
    2. (2) 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 . 岩洞 B . 岩礁 C . 沙滩 D . 海岸
  • 10. 下图为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 (1) 地质历史时期图示出现最早的生物是(   )
      A . 被子植物 B . 裸子植物 C . 蕨类植物 D . 蓝细菌
    2. (2) 地球上生物出现后大气中的(   )
      A . 氧气含量持续上升 B . 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下降 C . 氧气含量波动上升 D . 二氧化碳含量波动下降
  • 11. 下列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 . B . C . D .
  • 12. 巴丹湖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东南边缘。地质历史时期,该湖所在地区风向多变,影响着巴丹湖的地貌演化,并造就了不同的湖泊形态。下图示意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据此推断I、Ⅱ、III阶段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A . 西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B . 西南风;东南风;东北风 C . 东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D . 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 13. (2021高二下·杨浦月考) 某同学利用水盆、沙子、小旗子等实验器材开展“河流曲流形成”的模拟实验(如下图)。据此,可以推断(   )


    A . 甲处是凹岸,旗子会倒 B . 甲处是凸岸,旗子会倒 C . 乙处是凹岸,旗子会倒 D . 乙处是凸岸,旗子会倒
  • 14. 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是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景观,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东段。雄伟壮观的瞿塘峡“夔门”景观(下图)是石灰岩山体被江水从中切穿而形成。正午前后,巫峡常常江风带雨,云蒸雾绕。乘船游历其中,宛若在山水画中穿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以下地理景观与瞿塘峡“夔门”成因接近的是(   )

    A . 挪威峡湾 B . 东非裂谷 C . 石林峰丛 D . 华山崖壁
二、综合题
  •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我国许多传统民居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图1)。图2为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

    1. (1) 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盛行气流,并给气压①~⑤的高低排序
    2. (2) 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 (3) 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填白天或夜间)。
    4. (4) 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能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5. (5) 请绘图表示图2的热力环流过程。
    6. (6) 比较C/D图中P地风力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 16.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可以使河湖水资源得以更新的水循环类型是,并写出该水循环类型的过程
    2. (2) 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环节。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环节关系最密切。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环节施加影响。(填字母)
    3. (3) 一般降水时间(填“长”或“短”),地面坡度(填“大”或“小”),植被覆盖率(填“高”或“低”),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
    4. (4) 破坏植被导致当地下渗(填“增加”或“减少”)。城市地面硬化导致当地年蒸发量(填“增加”或“减少”)。
    5. (5) 建设海绵城市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到我国各地进行研学旅行,考察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是研学的重点之一。①②③④景观是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1. (1) ①图是甲同学在考察时拍摄的地貌景观,该照片最可能位于图中地(填字母)拍摄的,该地貌的成因是
    2. (2) 乙同学考察回来说:“这次我站在温度高达65℃的地面拍摄了这张照片,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乙同学拍摄的照片最可能是图(填数字),这种地貌的成因是,多分布在图中地(填字母),该地貌景观形态上,迎风坡地势比较(陡、缓)。
    3. (3) 古人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佳句来描述丙同学的考察地,其拍摄的照片应是图(填数字),该地貌景观处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4. (4) 丁同学是在海南三亚进行研学旅行,丁同学拍摄的照片最有可能是图(填数字),研学期间该地多吹(海风或陆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