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共同体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

更新时间:2022-01-05 浏览次数:7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体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
    A . 月亮 B . 蜡烛的火焰 C . 日光灯 D . 太阳
  • 2. 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频率
  • 3. (2016八上·蚌埠期中)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 . 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 .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 . 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 4. 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 5. 小明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到小孔会成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像,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他准备制作一个LED屏作为物体进行研究,下列关于LED屏制作形状的选择最适合的是(   )
    A . B . C . D .
  • 6. 小科同学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纸面上得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若凸透镜远离纸面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 . 一定小于10cm B . 一定等于10cm C . 一定大于10cm D . 可能小于10cm,也可能大于10cm
  • 7. 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 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 . 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 . 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 . 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 8.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能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应该使(  )
    A .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稍远些 B .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稍近些 C .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稍远些 D .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稍近些
  • 9. (2019八上·绿园期中) 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 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

    A . 光线a B . 光线b C . 光线c D . 光线d
  • 10. 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它们的初位置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操作不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   )

    A . 仅将蜡烛移至刻度线M的左侧某处 B . 仅将光屏移至刻度线P的右侧某处 C . 仅将凸透镜向左移至刻度N处 D . 将透镜右移3cm,且光屏移至刻度线Q的右侧某处
  • 11. 小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 . 一定大于20cm B . 一定在10cm到15cm之间 C . 一定小于10cm D . 一定在15cm到20cm之间
二、多选题
  • 12. (2020八上·天津月考) 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
    A . 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 B . 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吸热 C . 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 D . 冬季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凝固、吸热
三、填空题
  • 13. 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选填“大”或“小”)。日常生活中,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很大。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减弱噪声。
  • 14. 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制造烟雾缭绕的“仙境”,它是利用干冰(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吸热降温,然后舞台上方的(选填“空气”或“水蒸气”)遇冷放热(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烟雾缭绕的“仙境”。
  • 15. 绿色植物只(选填“吸收”或“反射”)绿色光,绿色光(选填“是”或“不是”)光的三原色之一,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 16. 洋洋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m,若洋洋以1m/s的速度后退远离平面镜,3s后人与像的距离为m,镜中的像的大小将。(变大/变小/不变),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不透明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 17. (2018八上·丹徒月考) 走在宜城中学图艺楼前面的水池旁边,细心的昊昊同学发现池底的鹅卵石好像(填“浮起来”或“沉下去”),此时是由于光从中射向中发生 形成的,看到的实际是鹅卵石的(填“虚”或“实”)像.
  • 18.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形成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反射.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颜色的.
  • 19.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 (1) 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实)像;
    2. (2) 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m;
    3. (3) 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0.5m,说明水位(上升/下降)。反射角比原来反射角(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0. 如图所示为光由空气向玻璃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界面是(选填“PQ”或“MN”),它的(选填“左”或“右”)侧是玻璃,入射角是度。

四、作图题
  • 21.        
    1. (1) 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2. (2) 如图所示,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在图中标出反射角β,并用箭头标出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3. (3) 如图所示,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4. (4) 如图所示,请作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五、实验题
  • 22.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空气中的入射角α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γ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θ

    17°

    24°

    3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

    1. (1) 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 ;(选填“改变”或“不变”)
    2. (2)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选填“增大”或 “减小”);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 90°;
    3. (3) 当光线以 32°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等于,依据是
    4. (4)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一个“水凸透镜”,与外观尺寸相同的玻璃凸透镜相比,“水凸透镜”的焦距更(选填“大”或“小”)。
  • 23.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 A和B一前一后垂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点燃的是蜡烛A。

     

    1. (1)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
    2. (2) 实验时,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3. (3)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蜡烛 B 并在原位置放一光屏,然后(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发现,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若在A的像和玻璃板之间放一个木板, 还(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像;
    4. (4) 如果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 0.2m,则像____;
      A . 向上移动0.2m B . 向下移动0.2m C . 向上移动0.4m D . 不动
    5. (5) B与A的像重合后,如果保持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把玻璃板慢慢靠近蜡烛 A,发现蜡烛 B(选填“可能”或“不可能”)仍与蜡烛 A 的像重合。如果桌面略有倾斜,该实验(选填“仍能”或“不能”)完成。
  • 24.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的接缝ON转动。

    1. (1) 如图甲,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上,于镜面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并用量角器测出∠NOB=∠AON,是为了得到结论。接下来,将硬纸板和镜面M不垂直,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时,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OB(选填“能”或“不能”);
    2. (2) 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竖直放置的纸板向后缓慢旋转,发现F上反射光线消失,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选填“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3. (3) 在此实验中为了更好观察到光线,硬纸板的表面最好做成(选填“白”、“黑”)色的、(选填“光滑”、“粗糙”)的。
  • 25.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a)

       

    温度

       

    (b)

       

    1. (1) 实验中,选择(选填“大块”或“粉末状”)的固体来做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2. (2) 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3. (3)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是
    4. (4) 如果有时的此种物质,可能处于____.
      A . 固态 B . 液态 C . 固液共存 D . 以上都有可能
    5. (5) 另一小组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
    6. (6) 小华设计了一个记录萘熔化过程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丁图所示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b)

  • 26. 同学们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小凯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但是在同一直线上,这样(选填“也可能”或“不可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但是小敏认为必须让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在同一高度才有利于多次实验,小敏的理由是 ;
    2. (2) 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敏同学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小凯测量并绘制出物距u和像距v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也得到了该透镜的焦距。小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u等于像距v等于时,成倒立的实像这一规律;
    3. (3) 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得再大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4. (4) 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时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5. (5) 实验过程中,若用手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则光屏上的像(填“只有下半边”、“只有上半边”或“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6. (6) 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该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填 “变大”、“变小”或“等大”),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下图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图中的 。

      A.B.C.D.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