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五区县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

更新时间:2022-01-21 浏览次数:9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 1. 看拼音写词语。

    xióng wěi

    páo xiào

    gōng xiàn

    líng lì

    táo zuì

  • 2. 先把下面词句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全神注    排山海     别出心   一无际

    2. (2) 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的掌声。
    3. (3) 海边的沙地上种着的碧绿的西瓜。
二、信息匹配
三、语言表达
  • 4. 按照要求写句子。
    1. (1)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在下面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写一个表达准确的句子。

      亮相    花架子    字正腔圆

    2. (2)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根据这些现象,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3. (3)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句:“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4. (4) 下面的句子写出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句: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迷了,伸长脖子,恨不得从我们肩膀上探过去。

  • 5. 口语交际。

    看到同学小明放学后去游戏厅打游戏,你会如何劝说他;如果他认为打游戏不会影响学习,你又会怎么说服他。

    第一次劝告:

    第二次劝告:

四、连线题
  • 6. 古诗连线。

    明月别枝惊鹊,              望湖楼下水如天。

    卷地风来忽吹散,            清风半夜鸣蝉。

    九曲黄河万里沙,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莺啼绿映红,          浪淘风簸自天涯。

五、判断题
  • 7. 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七律·长征》中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既表达出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战士神勇无比。
    2. (2)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3. (3) 结合相关的资料,我知道了《好的故事》表现出了作者对生活已经失去了希望。
    4. (4) 《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出桑娜夫妇的善良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六、文言文阅读
  • 8. 文言文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 (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 .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B .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 (2) 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拊掌      然之

    3. (3)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的意思。
    4. (4) 这个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现代文阅读
  • 9. 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 (1) 短文选自课文《》。
    2. (2) 找出这一段中整体描写五个战士的语句和具体描写每个战士的语句。
    3. (3) 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对五个战士整体的描写是(A.点  B.面)的描写,对每个战士具体的描写是(A.点  B.面)的描写,这样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是(A.突出了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的特点。B.不仅写出了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 10. 课外阅读。

    母亲桥

    故乡的木桥,朴实无华。清澈的河水微波粼粼,倒映着两岸的绿树红花。河水缓缓地向东流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第一次走到桥头,看到流淌的河水吓得闭上了眼睛,非得让母亲背着我过桥。但是母亲没有答应。她拉我上了木桥,领着我一步一步跟着她走。我的脚好像特别不听使唤,哪儿有坑,偏偏往哪儿踩,我闭着眼,牵着母亲的手不知过了多久,才艰难地过了木桥。母亲累得汗水淋淋,但她终究也没背我过桥。

    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让我自己去上学,每天都要经过这座木桥。我因为害怕,总是从小路走。一天,小路堵了,我只好战战兢兢就走上木桥。看见母亲站在桥的另一头,朝我招手,我放心了,蹲在地上,等母亲来抱。可是过了好久,母亲仍然没有过桥,我知道——她不会来接我了。我只好一边哭喊着“妈妈”,一边一点点地向前移动,提心吊胆地过了木桥,扑进母亲的怀抱,委屈地哭泣着。母亲接着我,擦干我的眼泪。她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害怕自己一个人过桥了。

    如今,我已经长大,一次和母亲说起童年过桥的往事,母亲露出微笑动情地说:“哪有母亲不疼自己的儿女啊,但人生之路是还得靠你自己走啊。”

    家乡的木桥,它引我走上最初的人生之桥,我的面前一定还有更为艰难的桥,家乡的桥——那指引我蹒跚学步的桥,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架在我心中的“母亲桥”,伴我一生,引我走向成功。

    1. (1) 默读短文,结合关键句,概括地说说作者写了两次经过木桥,分别是怎么走过木桥的?

      第一次:母亲领着我的手,我

      第二次:母亲在桥的另一头看着我,我

    2. (2) “一天,小路堵了,我只好战战兢兢就走上木桥。看见母亲站在桥的另一头,朝我招手,我放心了,蹲在地上,等母亲来抱。可是过了好久,母亲仍然没有过桥,我知道——她不会来接我了”联系这段话,写一写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
    3. (3) 母亲脸上露出微笑动情地说:“哪有母亲不疼自己的儿女啊,但人生之路是还得靠你自己走啊。”

      这句话是作者对母亲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让我自己走过木桥,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能力。

    4. (4) 短文为什么要以“母亲桥”为题?恰当的选项是(    )
      A . 母亲站在桥的另一头,朝我招手。 B . 母亲从小对我的教育,为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架起了一座走向成功的桥。
八、习作。
  • 11.    请你从“乐、泪、忙、悔、变”等词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习作。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故事。要写出自己表达的中心意思,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要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字数在450字以上,题目自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