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大冶市第五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1-12-22 浏览次数:1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 1. 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半坡遗址
  • 2. “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5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 )
    A . 蚩尤 B . C . 黄帝 D . 大禹
  • 3. (2021七上·海口月考) 传说炎帝教人们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如今考古学者在河南、西安等遗址发掘出陶罐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了(    )
    A . 传说就是历史事实 B . 传说中蕴藏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 C . 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D . 陶器和纺织是炎帝发明的
  • 4.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 . 炎黄战蚩尤 B . 商汤灭夏 C . 牧野之战 D . 春秋争霸
  • 5. 山东有《齐鲁晚报》,河北有《燕赵晚报》,武汉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名称与历史上的什么制度有关系(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井田制 D . 分封制
  • 6. 学习历史应该以史为鉴,接受前人教训,警示后人不再犯错。学习了夏商周的历史,我们发现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统治者的荒淫无道,暴虐妄为,失去民心,致使王朝灭亡,后人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
    A . 重视教育,奖励学术 B . 加强国防,充实军备 C . 任用贤才,勤政爱民 D . 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 7.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战国
  • 8. 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9.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 社会上有学问的人越来越多 B .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 分封制的实行 D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 10. 如下图历史地图能反映出( )

    A .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 . 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 . 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 11. 在四川有一座2000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5·12”汶川大地震的考验,它就是( )
    A . 都江堰 B . 长城 C . 灵渠 D . 通济渠
  • 12. (2019七上·莘县期中) 下列我国先秦历史朝代顺序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
    A . 夏→商→东周→西周 B . 西周→东周→商→夏 C . 西周→东周→夏→商 D . 夏→商→西周→东周
  • 13. 汉字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无名对秦王说,“剑” 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后只保留一种。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    )
    A . 甲骨文 B . 小篆 C . 帛书 D . 金文
  • 14. 对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史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 沉重的赋税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B . 思想的禁锢导致大泽乡起义 C . 残酷刑罚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D . 繁重的徭役导致农民大起义
  • 15.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支农民起义军?(    )
    A . 刘邦、项羽的农民军 B . 张角的农民军 C .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D . 黄巢的农民军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 16.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传承也有变化。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四: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材料五: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汉许慎《说文解字》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哪种更替首领的办法?
    2. (2) 材料二反映出首领产生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开始于什么朝代?
    3. (3) 材料三中,为了实现“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西周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作用?
    4. (4) 材料四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5. (5) 为了解决材料五中的社会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写出2点)
  • 17.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是长期形成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

    材料三: A说:“从春秋以来,战争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的,大家应反对一切战争,统治者应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互相关爱、反对战争,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正义的战争应该支持,而侵略战争则应该反对。”

    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 (1) 材料一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现象直接导致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中,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图一人物代表哪家学派?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 (3) 听了材料三中这些人的言论,请你判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其中哪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最深远?古代中国采纳C的思想来治理国家的是哪位皇帝?
  •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期的一百七十余国,经过二百余年的兼并,小国已被消失殆尽:到战国时期,只剩二十个左右国家。它们仍是日以杀伐兼并为事,战国中期以后,开始形成了七个大国争雄的局面……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黄鹏: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变法是成功的

    刘芳:商鞅因变法触及旧贵族的利益,惨遭车裂而死,变法失败了

    材料四: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七个大国”请任举两例。
    2. (2) 根据材料二,说说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农民支持商鞅变法的理由是什么?
    3. (3) 你支持材料三中谁的观点?你认为评价历史上的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秦国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