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第2节 密度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第2课时)

更新时间:2021-12-08 浏览次数:8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上·会宁期中) 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容积是10dm3 , 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 . 1kg/m3 B . 2kg/m3 C . 2.2kg/m3 D . 2.5kg/m3
  • 2. (2020八上·铜仁期末)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ρ、ρ和ρ分别代表甲、乙、丙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得(   )

    A . ρ , 且ρ B . ρ , 且ρ C . ρ , 且ρ D . ρ , 且ρ
  • 3. (2020八上·马鞍山期末)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 甲物质密度为2.7kg/m3 B . 乙物质密度为0.9×103g/cm3 C . 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乙的体积比为3:1 D . 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乙的质量比为3:1
  • 4. (2020八上·香洲期末) 小珠同学阅读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密度/ kg/m3

    1.0×103

    水银

    13.6×103

    0.9×103

    干松木

    0.5×103

    煤油

    0.8×103

    8.9×103

    酒精

    0.8×103

    11.3×103

    A . 1kg煤油用掉一半后密度将变为0.4×103kg/m3 B . 1kg水的体积是10-3m3 , 它凝固成冰后体积变为0.9×10-3m3 C . 一个瓶子如果能够装1kg水银,那么它一定能够装得下1kg水 D . 若一个体积为2cm3铜球的质量是16g,则此铜球是空心的
  • 5. (2020八上·北流期末) 下表给出了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阅读后请判断下面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纯水

    1.0×103

    0.9×103

    煤油

    0.8×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8.9×103

    水银

    13.6×103

    11.3×103

    A . 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B .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C . 水的密度为1.0×103 kg D .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二、填空题
三、实验探究题
  • 10. (2021八下·兴化期中) 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分别测量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得到数据如表所示。

     

    序号

    蜡块

    干松木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m/g

    体积V/cm3

    9

    10

    5

    10

    18

    20

    10

    20

    27

    30

    15

    30

    36

    40

    20

    40

    1. (1) 在如图的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并标注蜡块、干松木;
    2. (2) 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是两条过原点直线,表明: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两条过原点直线不重合,表明: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
    3. (3) 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小石块的密度”两个实验,它们的实验目的不同,前者测量多组数据是为了,后者也测量多组数据则是为了
  • 11. (2021八下·姜堰期中) 某同学研究液体密度时,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甲、乙两种液体,并绘制出总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

    1. (1) 容器的质量为g,甲液体的密度为kg/m3;甲液体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液体密度;
    2. (2) 若容器装入的是密度为0.8×103kg/m3的煤油,绘制出的图象应在区(选填“Ⅰ”、“Ⅱ”或“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