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04-05 浏览次数:7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 1.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文坛泰斗晗首低眉,拜访宾客正禁危坐。

  • 2.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八千名观众一起翘首而望、屏息()声的一刹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 )然不惊。

  • 3.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B . 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C . 她责任心很强,每天任劳任怨 , 对工作充满热情并愿意将这种热情付诸于行动。 D . 暴雨骤降,那轰隆隆的雷声振聋发聩 , 路上的行人大多奔跑起来,或是找个屋檐暂避风雨。
  •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出自此篇。 B .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比喻拟人) C .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 D . 那田垄里埋葬过我欢笑,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排比)
  • 5. 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列组合使之成为通顺的语段,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办好家庭教育,不仅事关孩子健康成长,更事关公共福祉。

    ②而事实上,家庭教育涉及心理、教育、卫生等众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③“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④曾有一些人认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

    ⑤只有将其纳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才能保障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保证社会教育生态的健康有序。

    A . ③①④②⑤ B . ③①⑤②④ C . ①③⑤④② D . ①⑤③②④
  • 6. 诗文默写。
    1. (1) 岂不罹凝寒,。(刘桢《赠从弟》)
    2. (2) 思乡是一首动人的歌。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通过“”表达深沉的思乡之叹。
    3. (3) 老骧伏枥,;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4. (4) 《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写水急之妙。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 7. 八(3)班决定开展一次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也来参加吧!
    1. (1) [拟写主题语]请你为此次活动补写主题语。

      人无信不立,

    2. (2) [收集资料]请写出有关“信”的成语典故一个。
    3. (3) [材料探究]阅读下列几则新闻,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①5月21日下午,河南省招生办发布“诚信高考图解”。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诚信考试,作弊入刑”。

      ②6月1日起,青岛骗提公积金记入诚信档案,5年内难申请货款。

      ③6月2日,北京举行电商诚信与商业模式创新论坛。

      探究结果:

    4. (4) [善意说服]学校正在推动贫困生资助工作,李红的家庭条件优越,但她却在自助申请里隐瞒了真实的情况,你知道后该怎么委婉的提醒她?
三、阅读与赏析(45分)
  • 8. 名著阅读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A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关于A,我可以单独写三本书。我跟他谈了许多夜晚,谈到各种广泛的问题,我也从士兵和共产党员那里听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我同他谈话后写的访问记录就有大约两万字。他幼年和青年时代的情形,他怎样成为国民党和国民革命的一个领袖,为什么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红军怎样成长壮大起来,他统统告诉了我。他向我介绍了长征到西北的情形,并且写了一首关于长征的旧诗给我。他又告诉我许多其他著名的红军战士的故事,从朱德一直到那个把藏有苏维埃政府档案的两只铁质文件箱背在肩上走了长征全程的青年。

    1. (1) 选段出自美国著名记者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其基本特点是
    2. (2) 选文中的“A”是谁?斯诺初次见到他,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3. (3) 选文提到了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实施的对农民具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不包括(    )
      A . 重新分配土地 B . 取消高利贷 C . 取消苛捐杂税 D . 消灭资产阶级
  • 9. 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1.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全诗紧扣“春”字写景,选取了诸如“早莺”“新燕”等意象以体现西湖春天的勃勃生机。 B . 诗人畅游西湖的行踪依次是:“孤山寺北”到“贾亭西”再到“湖东”。 C . “几处”“乱花”等词语说明此时的西湖已经是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阳春三月。 D .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2. (2) 请品析尾联中“行不足”的表达效果。
  • 10. 文言文阅读

    书上元夜游(苏轼)

    已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西城入僧舍历小巷 , 民夷③杂糅,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巳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屠户与卖酒者,文中指卖肉、卖酒的人。⑤过:苏轼的小儿子。⑥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欣然从之()

      小巷()

    2. (2) 对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予欣然从之/步西城/人僧舍/历小巷 B . 予欣然/从之步/西城V/僧舍历小巷 C . 予欣然从/之步西/城人僧/舍历小巷 D . 予欣然从之/步西城人/僧舍历/小巷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4. (4) 作者用“”(用原文回答)来描绘夜游所见市井之景。
    5. (5) 用自己的话说说苏为什么会笑?由此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 11. 记叙文阅读

    明年我回家

    ①十年前,父亲患绝症,永远离开了我们。此后,没有了父亲,我们不愿再像以前那样每年回到那座围墙内的小楼里。母亲一人独守这座空荡荡的房子也不合适,妹妹便将她接到自己家住。

    ②然而,母亲虽住女儿家,却总是隔三岔五地要回老宅去。“她不听的!风雨无阻!”妹妹经常在电话里向我抱怨,但母亲依旧我行我素。

    ③那天,在夜幕暗淡的灯光下,我陪母亲回老屋。我们姗姗而行在故乡的小路上,观现忆往,别有一番滋味和感慨。

    到了自己家的院子,母亲掏出钥匙,很用力地将“铁将军”拉开——那大门很重,母亲用力时整个身子都往上“跳”了一下,有点“全力以赴”。我忙伸手帮忙,却被母亲阻止:“你挪不动的!”她的话,其实更让我心痛:我一个大男人挪不动,你一个八十五六岁的老太太怎么能挪得动呀!

    ⑤看完前院的桂花树后院的柿子树,母亲带我进屋。母子俩事先没说一句话,却不约而同地进了楼下一间放置我父亲骨灰和遣像的房间。

    ⑥“阿爹,小明回来看你了!”父亲含笑地看着我们,只是那笑一直是凝固的——那是他相片上的表情。啊,十年了,只是一转眼的工夫!那一年,我带着去采访华西村吴仁宝的任务,顺道赶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当时他无力地朝我挥挥手,说:“你的事不能耽误,快去写吧。吴仁宝是我熟人,我们都是干出来的……”这一年,父亲走了。七年后,他的熟人吴仁宝也走了。

    ⑦“走,看看你的房间。”母亲怕我太伤感,一把拉我上楼。

    ⑧其实从进门的第一眼,我已经注意到:所有的房间内,无论是墙还是地,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沙发,甚至电话机,都与我以前在家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地放在原位,整齐而洁净。“还这么干净啊!是你经常擦洗的?”

    ⑨母亲最后把我领进我的房间。床边是一排梳头柜,也叫书桌,上面的相框内,是父母引以为自豪的他们的儿子在部队当兵、当军官时的照片,以及与他们的合影。那个时候,我们全家人多么幸福,好像有我这个当连级干部的军官就知足了!

    ⑩“你看这个……”母亲从一个包被里拿出一个暖水袋,说,“还记得那一年你们第一次春节回家,我给小孙女买的这个暖水袋吗?”那一年冬天,我带女儿回家探望父母,遇上特别寒冷的天气。南方没有暖气,屋子里跟冰窖似的,母亲急得不行,半夜打着手电去镇上敲商店的门,硬是让人家卖给她一个暖水袋。不想回家途中,雪路很滑,母亲连摔了好几跤,卧床几天后方康复。

    ⑪“倒上热水还能用。啥时你带我孙儿们回来?”母亲顺势拿过暖水袋,认真地看着我,“我这里啥都有……”母亲抱过一床棉被和一条床单,放在我手上。

    ⑫棉被软软的、暖暖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我顿觉有一股巨大的热流涌进我身,然后融入血液,一直暖到心窝。

    ⑬就在这天晚上,我异常庄重地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懂了。”

    ⑭母亲惊诧地看着我,问:“你懂啥了?”

    ⑮我说:“明年我就回家来!"

    (原文有删减)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 (2) 本文的题目是“明年我回家”,请分析题目的作用?
    3. (3) 请赏析下列语句。

      到了自己家的院子,母亲掏出钥匙,很用力地将“铁将军”拉开——那大门很重,母亲用力时整个身子都往上“跳”了一下,有点“全力以赴”。

    4. (4) 文章结尾写道“就在这天晚上,我异常庄重地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懂了。’”作者懂得了什么?请结合文章补充作者的心理描写。
  • 12. 记叙文阅读

    四季平安

    杨帮立

    ①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

    ②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白露河在这儿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现在,在大娘眼里,这河堤是巨大的白天鹅,在白茫茫的天地间煽动着翅膀。

    ③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窗台上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搂柴生火、舀水做饭,土灶被他烧得红红火火。

    ④小杨说,大娘啊,现在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了,政府给你治,没钱花了,政府有低保……这我都知道,我老了,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啊。不是有我吗,明天啊我陪大娘去县城看病去。临走时,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大娘死活不依,脸朝床里,怎么劝都扭不过来。大娘说,回去问你爹妈,咱这白露河边可是有规矩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是不兴跟人照相的,会吸别人阳寿的。小杨说,我年轻力壮的,我不怕你吸我阳寿。你是好人,我更不能跟你照相。小杨被逼得没办法,才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省城工作的女朋友想看看我工作的样子。大娘这才下了床,洗洗脸。小杨站在她后面,把手机伸到前面,说大娘的气色好着呢。.

    ⑤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该死的病,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每逄周六扶贫日,小杨都会过来,陪她拔拔草,挖挖地,种种莱,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振膀子能飞上树。小杨用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屡后的杂草割得光光的,偏偏留下几丛野花来,花开得又大又旺。

    ⑥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边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八月十五,小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说是女朋友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给他爹妈一盒,带来这一盒。

    ⑦元旦前,小杨匆匆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摁住键盘上的“1”不动,小杨的手机拨通了。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还没问小杨啥事,大娘撵到村部也没追上。驻村的工作队员嘻嘻哈哈地告诉她,小杨要接他女朋友回来结婚了。

    ⑧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她在老木箱子里扒出了牛皮纸包,打开纸包,呈现出五彩丝线来。拿出几根针,穿上不同颜色的丝线,心,渐渐向记忆打开;手,渐渐灵巧起来;脸,渐渐泛起了喜色。小杨来时,她总悄悄地把活计藏起来,她守着她的秘密,心里是满满的温暖。

    ⑨小杨说今天来给她送对联。这么深的雪,可能过不来了。一转眼,敞开着羽绒服,脸上淌着热汗,头上冒着热气的小杨站在了她面前。小杨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他开始揭掉旧春联,刮擦干净门堂门框,等大娘把热腾腾的面浆端来,小杨先找出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扯端正拍平实了:四季平安。

    ⑩四季平安,大娘念叨出声来。小杨一愣,从高凳子上跳下来:大娘,你不是不识字吗?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簸箩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季——平——安”!

    (原文有删改)

    1. (1) 说说文章用“四季平安”做标题有何作用?
    2. (2)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补充小杨为大娘做的几件事。

      为大娘生火做饭——和大娘一起收拾菜园和院子————给大娘买手机并教她用手机一一

    3. (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划线句。

      现在,在大娘眼里,这河堤是巨大的白天鹅,在白茫茫的天地间煽动着翅膀。

    4. (4)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 13.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花开花落,春去冬来。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自己在慢慢长大。回首逝去的岁月,总有一些人陪伴在我们身边,或许是相依相伴的家人、老师,或许是短暂相逢的同学、朋友,和我们一同走过一段难忘的时光,那段时光便成了我们记忆里的珍宝。

    请以“与你一起走过的时光”为题作文。

    题二:世界之大,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各种改变。先烈们的英勇牺牲,改变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换来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中国“抗疫”先锋,改变了新冠肺炎迅速蔓延的轨道,解救了危难中的中国;在特大洪水爆发时,驰援湖南的军民,改变了天灾的悲剧,用爱为受灾人民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年少的我们也曾付出了努力想要改变自己,也曾从他们身上获得改变的动力!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