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1-12-26 浏览次数:9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上新”,再次惊艳世人。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羊头罍,与河南殷墟遗址和湖南炭河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有相似之处。结合下列出土在同时代的青铜器,可以推断(   )

    A .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文化交流 B . 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交流十分频繁 C . 各地文明独立发展体现多元特征 D . 中原文明经丝绸之路传到巴蜀地区
  • 2. 西周建立后,周公营建洛邑,将商代“顽民”强行迁移到这里,以军队驻守。隋炀帝即位后,深感“关河悬远,兵不赴急”,认为必须“因机顺动”营建东都洛阳。两朝营建洛阳(   )
    A . 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 . 旨在控制前王朝的残余势力 C . 力图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 D . 反映了政治中心东移的趋势
  • 3. 《小雅·瞻彼洛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这样的表述,“君子万年,保其家室”“君子万年,保其家邦”。这说明西周(   )
    A . 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 . 实现了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C . 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 D . 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 4. 下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人物

    评价

    司马迁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李贽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枇糠。

    A . 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准确 B . 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C . 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 D . 对人物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影响
  • 5. 汉朝,地方学校主要是郡国学。武帝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之官,蜀郡太守文翁首先在成都建立,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规定,学官的诸生(弟子),必须是好孝悌和“明经饬行”的。这说明西汉政府(   )
    A . 官僚政治体系严密 B . 注重儒家德行教育 C . 皇帝权力高度集中 D . 才能是选贤的标准
  • 6. 《中国社会史》中记述:“公元前198年,中国一公主下嫁匈奴首领单于。汉君每年向单于奉献丝、酒、米、铜币等重要礼品。”为改变这一状况,汉武帝采取的直接举措是(   )
    A . 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B .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C . 任用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反击 D . 实行盐铁官营,加强经济控制
  • 7. 汉代以前中原人民习惯于席地而坐,即跪坐。魏晋以来,随着胡汉杂居,胡床自北而南广为流行,促使高足家具出现,改变了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这说明(   )
    A . 民族交融推动汉人生活习惯改变 B . 胡汉交融以汉族吸收胡人文化为主 C . 胡人汉化与汉人的胡化同步进行 D . 胡族文化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 8. 隋朝修建的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 . 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 . 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 . 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D . 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 9. (2021高一上·普宁期中) “两税之立,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此赋税制度的实施(   )
    A . 推动了租庸调制继续实行 B . 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 . 加重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 杜绝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 10. 627年,唐太宗封孔子为“先圣”;666年,唐高宗封孔子为“太师”;739年,唐玄宗颁发诏书,授孔子以王爵,谥号“文宣”,称“文宣王”。上行下效,全国各地纷纷修建孔庙,一时孔庙林立,随处可祭拜孔子。这反映出唐代(   )
    A . 儒学正统地位得以恢复 B . 社会尊儒氛围较为浓厚 C . “三教合一”局面已结束 D . 借助孔子加强文化专制
  • 11. 下图为唐代卷草纹,该纹在魏晋时期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忍冬纹演变而成。忍冬纹花卉形态消瘦、清朗,纹样简单,单纯质朴,而唐卷草纹多与牡丹、石榴、凤凰等动植物纹样灵活组合,变得雍容华丽。这一变化(   )

    A . 体现唐文化兼收创新的特征 B . 突显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深入 C . 源自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D . 说明物种丰富决定艺术形式
  • 12. 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关于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统计表。据此可推知(   )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A . 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B . 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强 C . 科举制受现实的制约 D . 封建统治基础受动摇
  • 13. (2020·新高考I)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
    A . 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 . 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 . 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 . 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 14. 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口状况的发展趋势,出现如下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区域人口“南增北减” B . 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C . 连年战乱使人口锐减 D .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 15. 忽必烈还在潜邸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窦默为忽必烈讲解三纲五常、正心诚意之说;姚枢为忽必烈讲解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这种状况(   )
    A . 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 B . 延缓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C . 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 D . 改变了汉族人民的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

    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韩非子(战国)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贾谊(汉代)

    批评商鞅舍弃礼义,专用法制,破坏了家庭伦理关系。

    一一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等

    1. (1) 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子与贾谊对商鞅变法的态度及原因,并揭示评价的本质。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籍记载,黄河水患最早见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战国以来,各国的长

    期战争,大家竞筑堤防所致,此时亦有决水以浸敌国者。西汉初年,由于春秋战国以来水利失修,黄河河道被破坏,造成严重水患。汉武帝而动员包括社会各界的人士参与到黄河水灾的救助之中,同时利用朝廷的大臣来治理黄河水患。如元光三年的黄河水患;“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为了安置灾民,汉武帝还采取大规模移民的政策,将遭受水灾的民众迁离本土,迁往漠北地区或江南地区,使这些民众脱离了黄河水灾的侵扰,过上安定的生活。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汉平帝时,黄河、汴渠决口,冲坏河堤。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夏天,朝廷征调

    几十万军队,派王景和王吴修筑渠道和河堤。修筑的河堤从荥阳到千乘(现山东广饶县)海口绵延一千多里。虽然王景节约工程费用,但花费还是以百亿计算。第二年夏天,水渠建成了,汉平帝亲自巡视并下诏,令沿河郡国设立负责河堤的官员。研究表明,自王景治河后的800年中,黄河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决溢和改道,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牛志奇《史籍中的黄河治理》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黄河频发水患的原因。概括汉武帝治理黄河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东汉时期黄河治理的特点。
    3.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黄河治理的意义。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

    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都有兵力配备,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根据材料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唐朝的边疆治理做出合理解释。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地方行政区的演变

    秦汉

    秦在全国统一实行郡县制。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末朝廷委派州牧对各刺史部(原为监察机构)进行管赣,地方行政体制变为州一郡一县三级。

    隋唐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唐初,州的数目过多,不易管理,开始设道(原为监察区),“安史之乱”后形成道一州一县三级行政。

    宋元

    北宋在州、县之上设行使单一行政或监察职能的“路”,元代设立有固定管辖区的行省,之下置路、府、州、县等各级行政

    ——摘编自武君婷《中国县制的历史演进及社会功能》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