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试...

更新时间:2021-12-01 浏览次数:116 类型:复习试卷
一、课内阅读
  • 1.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 (1) 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填序号)

      A.溺      B.故      C.堙      D.少女

      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②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④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

    2. (2) 故事的主人公是。精卫填海的原因是,精卫填海的过程是。(引用原文的话)
    3. (3) 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4. (4) 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    )
      A . 八仙过海 B . 愚公移山 C . 嫦娥奔月 D . 女娲造人
    5. (5) 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
  • 2.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shǎo  shào)女,名日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水石,以堙于东海

    1.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2)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 部分的意思。
    3. (3) 《精卫填海》选自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典籍《》,这是一则故事。精卫原为“",因为在东海“",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请用原文填空)我们现在常用“精卫填海"比喻的崇高品质。
    4. (4) 下面哪种情况可以用“精卫填海"来赞扬?(    )
      A .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时想出了比官员更好的称象的办法。 B . 元朝文学家王冕少时寄住在寺庙,夜里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至天亮。 C . 王羲之日复一日地练习书法,以致门外涮笔的池水都被染黑了,最终成为东晋的大书法家。 D . 王祥的继母冬天想吃鲤鱼,于是王祥便卧于冰上,融化寒冰求得鲤鱼。
  • 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子:       折枝:

      ②取信然

      之:       信然:

    2.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尝与诸小儿游。

      ②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 (3) 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4. (4) 如果再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道边苦李 B . 王戎与诸小儿游 C . 王戎七岁 D . 多子的李树
  • 4. 背写课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 (1) 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2. (2) 王戎与诸小儿想比有哪些过人之处?(    )(多项选择)

      A.仔细观察        B.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C.会对脑筋        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二、课外阅读
  • 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①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③。

    【注释】①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②校(jiào):通“较”,比较。③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1. (1) 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曹操想称大象的重量,大臣们的表现是:,曹冲称象的办法是:

    2. (2) 曹冲与王戎的相同之处是:
  • 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 (1) 文中多次出现“度”。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A.尺码,标准。     B.刻度。     C.量,计算。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其足,而置之其坐。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

      曰:“宁信 , 无自信也。”

    2.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 (3) 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说:“宁信度,无自信也。”

    4. (4)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7. 课外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1) 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
      A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 . 何不/试之以足 D . 私拟作/群鹤舞空
    2. (2) 下列划线的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 楚人有涉江/郑人有欲买履 B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昂首观 C . 又留蚊素帐中/土墙凹凸处 D . 遽契舟/常蹲
    3. (3)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楚人有江者       ②契其舟

    4.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 (5) 寓言故事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人和事的认识,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 8. 课外阅读。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 (1)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与日        ②渭不足

      饮大泽        ④弃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②未至,道渴而死

      ③弃其杖,化为邓林

    3. (3) 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4. (4) 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5. (5) 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 9.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1. (1) “嫦娥奔月”中的“奔”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音是,意思是。【A.紧赶,赶忙或赶急事;B.奔走,急跑。】这个读音还能组成词语。它另一个读音是,可以组成词语
    2. (2) 给下列下划线的字注音。

      羿请不死之药        蟾蜍

    3. (3) 嫦娥是怎样飞上月亮的?(请引用原文回答。)
    4. (4) 故事为什么说嫦娥飞上月亮变成了丑陋的蟾蜍?
    5. (5) 远古人借助神话寄托自己的幻想,在《嫦娥奔月》中,人们的幻想是什么?实现了吗?请举例说明。
    6. (6) 你还积累了哪些带“月”字的成语,请写在下面。(至少2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