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2-01-07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考古发现,齐齐哈尔附近的一处遗址里有大量用于渔猎的压制石器和骨器。石器工具的制作,可分为压制、打制、磨制3种,以压制石器占绝大多数。据此判断,该遗址最早可追溯至( )
    A . 旧石器时代 B . 新石器时代 C . 夏朝时期 D . 商朝时期
  • 2. 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
    A . 开发了边疆的荒漠土地 B . 加剧了民族之间的战争 C . 发展了封建政治制度 D . 加速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
  • 3. 观察下图。图中现象有助于( )

    A . 加速西周灭亡 B . 增强秦国实力 C . 延缓统一进程 D . 促进民族交融
  • 4. 对于先秦学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载其父司马谈之论,分为阴阳、儒、墨、法、道德六家;《汉书·艺文志》中增加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形成先秦学术诸子十家;《汉志》推原其始,以为诸子学说都出于王官。据此可以推知,先秦时期( )
    A . 思想文化非常活跃 B . 各家学说地位平等 C . “百家争鸣”纯属杜撰 D . 周朝王室垄断文化
  • 5. 秦朝时期,丞相司直作为丞相属官,其监察职权的范围十分广泛,监察对象包括御史大夫、司隶校尉、郡守、皇亲国戚等,可谓“职无不监”。这一制度的设置( )
    A . 导致了中央官制的混乱 B . 目的是强化专制统治 C . 削弱了监察机构的职权 D . 消除了割据分裂的根源
  • 6. 秦始皇事后对于焚书事件曾说:“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其“焚书”( )
    A . 保存了传统的文化典籍 B . 致使先秦诸子理论消失 C . 是实行文化专制的表现 D . 摧毁了所有的历史书籍
  • 7. “盖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这说明西汉盐铁官营( )
    A .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 . 激化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 . 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 8. 下表所示为《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所列汉元帝时期中央政府的官员出身相关情况。此表作为史料可直接用于研究汉代( )

    中央致府官员总数

    出身可考人数

    经学之士出身人数

    经学之士出身所占比重

    50人

    31人

    17人

    54.8%

    A . 儒家学说的政治影响 B . 人才选拔的具体标准 C . 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 D . 官员队伍的优化程度
  • 9. 东晋时期,北方南下人口避开沿江膏腴之地,逐空荒而居,不与当地土著发生经济利益冲突,而且多向江南的岗阜地区发展,种植麦、菽。据此可知,北民南迁( )
    A . 加剧了江南的人地矛盾 B . 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C . 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D . 有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 10. 改革指把国家发展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 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 .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 .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 . 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 11. 中国经济史专家全汉昇先生称:“隋炀帝因为要游幸江都而开凿的运河,完成不久以后·····变为唐宋帝国的大动脉。”其强调的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
    A . 造就了唐宋帝国的空前繁荣 B . 为唐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 .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 . 加快了隋朝的统一进程
  • 12.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这说明唐太宗为政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 发展社会经济 B . 稳定社会秩序 C . 减轻人民负担 D . 倡导政治清明
  • 13. 唐太宗发现中书、门下省长官颇多龃龉扯皮之处,于是在门下省内设政事堂(亦即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的联席会议),“由是鲜有败事”。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突显了君主权威 C . 分化了宰相权力 D . 提高了行政效率
  • 14. (2020高一上·林芝地期末) 唐代科举除设明经、进士等常举科目外,还设置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临时性的制举科目,包括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这表明唐代(    )
    A . 士族阶层开始衰落 B . 科举取士具有随意性 C . 平民政治地位提高 D . 官吏选拔具有多元性
  • 15. 中唐时,韩愈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呼声,以恢复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为己任。这反映了当时( )
    A . 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B . 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 . 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 . 民众受到异族统治
  • 16. 有人评某书法大家在醉酒后的书法创作神态:“笔飞墨舞,其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下列书法作品中与之风格一致的是( )
    A . B . C . D .
  • 17.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其变法( )
    A . 实现了富国强兵 B . 增加了政府收入 C . 达到了强兵目的 D . 改善了民众生活
  • 18. 两宋时期,某协议规定,“(宋)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这一内容出自( )
    A . 北宋与辽朝的协议 B . 北宋与西夏的和议 C . 金朝与辽朝的协议 D . 南宋与金朝的和议
  • 19. 《百家讲坛》曾提到的“塞北三朝”实际上指的是两宋时期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其中与北宋、南宋都对峙过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 . 辽、西夏 B . 西夏、金 C . 辽、金 D . 金、蒙古
  • 20. 元朝设置十行省的目的和作用,各有侧重。如“生齿繁夥,物产富穣,水浮陆行,纷轮杂集”,“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其治所均设在行省北端的水陆交通要冲,而不置于该行省的中心地带。元统治者如此设置的主要用意是( )
    A . 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经济 B . 节制地方,搜刮江南财富 C . 以北制南,稳固南方秩序 D . 犬牙交错,强化中央控制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平王东迁以后,王室的势力日益衰弱,天子的威信低落,仅存共主的虚名。这时有诸侯国一百余,不再听命于天子,互相兼并,出现了大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同时,天子不能控制“天下”的土地,诸侯也不能控封国内的土地,贵族们也无力经营管理他们所分到的井田。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秦朝在全国范围普遍实行郡县制度,郡的主要长官是郡守,郡下设若干县,万户以上的大县设“令”,不满万户的小县设“长”。公元前216年,始皇下令要人民向政府据实登记所有田地,按亩纳税,这是秦王朝在全国范围推行土地私有制的法令。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焚书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烧掉六国史书、《诗》、百家语,仅保留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第二年,有些儒生和方士对始皇不满,秦始皇先后逮捕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全部在咸阳坑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表现,并归纳其阶段特征。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春秋时期相比秦朝社会发生的变化。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蜀国主要官员选拔情况

    人名

    史书记载

    孙乾

    先主领徐州,辟为从事

    秦宓

    益州辟宓为从事祭酒

    董和

    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

    刘巴

    诸葛孔明数称荐之,先主辟为左将军西曹掾

    马良

    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

    陈震

    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

    廖立

    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

    刘琰

    先主在豫州,辟为从事

    杨议

    辟为左将军兵曹掾

    杜微

    微固辞,零而致之

    吴国主要官员选拔情况

    人名

    史书记载

    张奋

    昭弟子奋,年二十……为步骘所荐

    顾承

    承,字子直。嘉禾中,与舅陆瑁俱以礼征

    步骘

    孙权为讨虏将军﹐召嘎为主记

    程秉

    权闻其名儒,以礼征

    阚泽

    察孝廉……孙权为骠骑将军,辟补西曹掾

    薛综

    士燮既附,孙权召综为五官中年

    陆绩

    孙权统事,辟为泰曹掾

    陆瑁

    嘉禾元年,公车征瑁,拜议郎、选曹尚书

    朱据

    黄武初,征拜五官郎中,补侍御史

    贺齐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

    ——据陈寿《三国志》整理

    材料二   黄初三年(曹魏)下诏说:“今之计、孝,古之贡士也,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资治通鉴》载:“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具体的实行流程如下:州置“大中正”,郡置“中正”,均由本处人在中央任职者担任。各郡中正将所能了解到的人才状况集中汇报给大中正,大中正便根据这些情况来品定人才,得到的品位称为“乡品”。中央司徒再根据乡品授予其具体的官职,得到的品位为“官品”。

    ——据陈寿《三国志》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蜀国与吴国选官制度的共同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曹魏选官制度调整的内容。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蜀吴选官制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武德七年(624年),(政府)所授田十分之二为世业(永业)田,(十分之)八为口分田。世业田身死得转授承户人,口分田由官收回,转给别人。同时,定租庸调法。租是每丁岁纳租粟二石或稻三斛。调是每户纳绢二匹,绫绝绸各二丈,绵三两。如纳布加五分之一,并输麻三斤。庸是每丁岁役二十日有闰加二日,不能应役,纳绫绢绝每日三尺。······虽说法律上规定买地人占地不得超越定制,但这显然只是一种虚文,开元时期(713~741年)朝官们广占良田。杜佑在《通典》中称,天宝(742~756年)以来,法令废坏,土地兼并,比汉朝更剧烈。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唐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新的税收项目,使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造成了“科敛之名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的严重局面。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在继承先前地税和户税征收精神的前提下,废止已陷入困境中的租庸调制,改行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征税,每年分夏秋两次交纳,是为两税法。

    ——摘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庸调制实行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的特点并简析其实行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