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

更新时间:2022-06-14 浏览次数:6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过程中熵变为负值的是(   )
    A . 液态溴蒸发变成气态溴 B . SnO2(s)+2H2(g)=Sn(s)+2H2O(l) C . 电解水生成H2和O2 D . 公路上撒盐加快冰融化
  • 2. (2020高二上·怀仁期中) 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    )
    A . 浓度的改变 B . 压强的改变 C . 使用了催化剂 D . 正逆反应速率关系的改变
  • 3. 2020年5月5日,广东省东莞虎门大桥出现桥面抖动现象,专家对桥墩的主体钢筋进行了全面检测,并确定了其安全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桥墩钢筋容易发生化学腐蚀 B . 在海面与空气交界处的钢铁,比海底下的钢铁更容易被腐蚀 C . 可以在桥墩钢铁上嵌附铜片,减慢其腐蚀速率 D . 将桥墩钢铁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4. 在一定条件下,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2(g)+yB2(g) 2C(g)。2s内的反应速率: (A2)=0.5mol·L-1·s-1 (B2)=1.5mol·L-1·s-1 (C)=1mol·L-1·s-1。则x和y的值分别为(   )
    A . 2和3 B . 3和2 C . 3和1 D . 1和3
  • 5. 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实验中,温度计只使用2次 B . 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C . 向盛装酸的烧杯中加碱时要小心缓慢以免洒出 D . 用铁丝代替玻璃棒搅拌,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大
  • 6. 由人体冷冻学之父罗伯特·埃延格所著的《不朽的前景》一书列举了大量证明冷冻复活可能的事实,如许多昆虫和低等生物冬天都冻僵起来,春天又会自动复活。下列说法符合题意且与上述信息相关的是(   )
    A . 温度越低,化学反应速率越慢 B . 低温下分子无法运动 C . 温度降低,化学反应完全停止 D . 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 7.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评价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热化学方程式

    评价

    A

    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 将稀硫酸和NaOH溶液混合

    H2SO4(aq)+2NaOH(aq)= Na2SO4(aq)+2H2O(l)

    ΔH=-57.3 kJ·mol-1

    正确

    B

    醋酸和稀NaOH溶液混合

    CH3COOH(aq)+NaOH(aq)=

    CH3COONa(aq)+H2O(l)

    ΔH=-57.3 kJ·mol-1

    错误,因为醋酸的状态为“l”,而不是“aq”

    C

    160 g SO3气体与足量液体水反应生成H2SO4放出热量260.6 kJ

    SO3(g)+H2O(l)=H2SO4(aq)

    ΔH=-130.3 kJ·mol-1

    错误:因为反应热ΔH=-260.6kJ·mol-1

    D

    1 mol C8H18(l)在O2(g)中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534 kJ的热量

    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ΔH=-1 068  kJ·mol-1

    正确

    A . A   B . B   C . C   D . D
  • 8.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当X、Y选用不同材料时,可将电解原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氯碱工业中,X、Y均为石墨,Y附近能得到氢氧化钠 B . 铜的精炼中,X是纯铜,Y是粗铜,Z是CuSO4 C . 电镀工业中,X是待镀金属,Y是镀层金属 D .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X是待保护金属
  • 9. 关于下列各实验或装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①可用于测溶液pH B . ②是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Na2SO3溶液 C . ③是滴定操作时手的操作 D . ④中滴入一滴NaOH标准液使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 10. 在含Fe3+ 和I的混合溶液中,反应 (aq)+2I(aq)=2SO (aq)+I2(aq)的分解机理及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

    步骤①:2Fe3+(aq)+2I(aq)=I2(aq)+2Fe2+(aq)

    步骤②:2Fe2+(aq)+ (aq)=2Fe3+(aq)+2SO (aq)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Fe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反应速率与Fe3+浓度有关 C . v( )=v(I)=v(I2) D . 步骤②比①所需活化能大
  •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钡中毒患者可尽快使用苏打溶液洗胃,随即导泻使Ba2+转化为BaCO3而排出 B . 珊瑚虫从周围海水中获取Ca2+ ,经反应形成石灰石(CaCO3)外壳,逐渐形成珊瑚 C . 水中的Mg(HCO3)2、Ca(HCO3)2 , 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MgCO3、CaCO3 , 故水垢的主要成分是MgCO3、CaCO3 D . 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利用了盐类水解的原理
  • 12.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关于“鼻冲水(氨水)”的记载明确指出:“鼻冲水,……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方不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鼻冲水”是弱电解质 B . “鼻冲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C . “鼻冲水”中含有分子和离子的种类为6种 D . “鼻冲水”不能使二氧化硅溶解
  • 13. 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 N2O4(无色),分别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ⅰ:将NO2球分别浸泡在热水和冰水中,现象如图1。

    实验ⅱ: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测定改变注射器体积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1现象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图2中b点的操作是压缩注射器 C . c点:v(正)>v(逆) D . 若没有能量损失,考查体系温度变化,则T(d)<T(c)
  • 14. 25℃时,用浓度为 溶液滴定 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N点溶液中存在: B . 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C . M点溶液中存在: D . 为一元弱酸
  • 15. 国际社会高度赞扬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所采取的措施,疫情防控中要用含氯消毒剂等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氯水中存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向氯水中加入少量 粉末,其漂白性减弱 B . 向氯水中通入氯气, 减小 C . 加水稀释氯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 加水稀释氯水,溶液中的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 16. 电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甲是原电池装置,电池总反应为 ,乙是电解池装置,用于含 的工业废水的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B . 乙中惰性电极作阴极,电极棒上有 放出 C . 乙中 向惰性电极移动,与该极附近的 结合转化为 除去 D . 当消耗 镁时理论上也消耗
二、填空题
  • 17.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该变化(填“能”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2. (2) 如图是碳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CO、H2的途径和三个状态的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比较E1、E2、E3的大小:

    3. (3) 某中学开展劳动实习,学生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备ZnSO4∙7H2O,该过程中需除去锌皮中的少量杂质铁,方法是先加稀H2SO4和H2O2溶解,铁变为(填离子符号),再加碱调节至pH为时,铁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至pH为6时,锌开始沉淀。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后果是。(已知 ,lg2 0.3)

      化合物

      Zn(OH)2

      Fe(OH)2

      Fe(OH)3

      Ksp的近似值

      10-17

      10-17

      10-39

  • 18. 现有常温下的四种溶液:① 溶液   ② 溶液   ③ 的氨水   ④ 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②③混合后所得溶液 ,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填“>”、“<”或“=”,下同)③;将③④分别稀释100倍后,比较溶液的 :③④。
    2. (2) 将②③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3. (3) 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的是(填序号)。
    4. (4) 将①④混合,若有 ,则混合液呈______(填字母)。
      A . 酸性 B . 碱性 C . 中性 D . 三性皆有可能
    5. (5) 若改变温度后,测得④溶液 ,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 。在该温度下,将①④混合后,测得溶液 ,则所得溶液中
  • 19. 依据原电池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设计的原电池装置。

      ①电极Y的材料是(填化学名称)。

      ②X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 (2) 如图是使用固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装置中以稀土金属材料作惰性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入 和空气,其中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 固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正极生成的 离子( )。

      ①c电极为(填“正”或“负”)极。

      ②d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如果消耗甲烷 ,假设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电能,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用 表示),需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

  • 2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醋酸的电离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取冰醋酸配制250mL 0.4mol/L的醋酸溶液,用0.4mol/L的醋酸溶液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溶液,再用NaOH标准溶液对该醋酸溶液的浓度进行标定。

      ①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解稀释过程中a、b、c点对应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②为标定稀释所得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用0.2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对20.00mL醋酸溶液进行滴定,几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mL)

      20.05

      20.00

      18.80

      19.95

      该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为mol/L。上述标定过程中,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

      C.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2. (2) 该小组同学探究浓度对醋酸电离程度的影响时,用pH计测定25℃时不同浓度醋酸的pH,其结果如表:

      醋酸浓度(mol/L)

      0.0010

      0.0100

      0.0200

      0.1000

      0.2000

      pH

      3.88

      3.38

      3.23

      2.88

      2.73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醋酸是弱电解质的结论,你认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②从表中数据还可得出另一结论:随着醋酸浓度的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利用水解理论设计实验证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三、综合题
  • 21. CCUS是一种二氧化碳的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这种技术可将CO2资源化,产生经济效益,也为我国实现“绿水青山”工程提供支撑。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利用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原料可以制取甲醇。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已知:H2(g)、CH3OH(g)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 kJ⋅mol−1和-761.7 kJ⋅mol−1

      H2O(l)=H2O(g) ∆H=+44kJ⋅mol−1 , 则CO2(g)+3H2(g)⇌CH3OH(g)+H2O(g) ∆H= kJ⋅mol−1。有利于提高H2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填字母)。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

    2. (2) 某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容器中充入6mol H2、4mol CO2 , 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50%,其平衡常数为(结果精确到0.001)。
    3. (3) 一定温度下,在两个容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条件如下表所示: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 CO2(g)和3mol H2(g)

      1mol CH3OH(g)和1mol H2O(g)

      平衡时c(CH3OH)

      c1

      c2

      则c1 c2 (填“>”、“<”或“=”)。

    4. (4) CO2可用来合成低碳烯烃:2CO2(g)+6H2(g)⇌CH2=CH2(g)+4H2O(g) ∆H=−127.8kJ⋅mol−1。0.1MPa下,按n(CO2):n(H2)=1:3的投料比充入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不同温度(T)下平衡时四种气态物质的质量分数(φ)如图所示:

      ①曲线b、c表示的物质分别为(填化学式)。

      ②A、B两点对应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A) K(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