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兴化市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阶段学...

更新时间:2022-02-15 浏览次数:7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 1. 根据语境写词语。
    1. (1) rì kòu在侵华战争中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强烈的民族仇恨,让国人反抗的心fèi téng 起来了。
    2. (2) 人的生命是多姿多彩的,人年轻时,宛若黄河之水天上而来,奔腾páo xiàoxiōng yǒng澎湃;又如火山之浆地中喷薄,冲天贯日,电石火花难以dǐ yù;也有的人,如深谷之兰,幽雅绽放,芳香四溢……
  • 2. 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báo bó)   (qǐ yì)立   (zòu zhòu)

    (jiē xiē)开   疙(dā da)   (bàng páng)

  • 3. 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糟糕  笨拙  念念有辞  大步流星 B . 汇集  愁怨  跌跌撞撞  别出新裁 C . 悬崖  眺望  大步流星  自作自受 D . 干噪  陨石  忐忑不安  坚强不屈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路。 B .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C .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D . 美丽的故宫博物馆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气势宏伟,惟妙惟肖
  •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 B . 《桥》《穷人》这两篇课文的结尾都非常新颖巧妙,富含深意。 C . 《竹节人》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 D . 《狼牙山五壮土》是按照“接受任务-——引上绝路——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顺序来写的。
  • 6.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我正端详着“平湖秋月”,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美啊!”

    “今天我要早点回家,不能陪你一起去看电影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这两个句子分别用“”和“”代替了“说”,我还想到了:。我也可以不用“说”,来写人物说话:

  • 7. 根据课文内容和古诗文填空。
    1. (1) 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来到美丽的大草原,我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想起老舍(草原)中的句子:“”。

      翻山越岭,来到杭州西湖,突然遇到一场骤雨,我终于体会到苏轼笔下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将一场骤雨描写得淋漓尽致的诗句““。

      跋山涉水,漫步在稻田边上,到处蛙声一片,我情不自禁吟咏起辛弃疾的名句“”。“江山如此多娇”,令我联想到解放军战士”驻守在边疆,保卫着祖国,因为他们深知:“祖宗疆土,”。

    2. (2) 一顾倾人城,,潭影空人心。

      此曲只应天上有,,却话巴山夜雨时。

      ,笑问客从何处来。等闲识得东风面,

  • 8. 阅读《新语文读本》与《全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
    1. (1) 《全阅读课本》中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故事,这本书是(    )。
      A . 《童年》 B . 《爱的教育》 C . 《红岩》
    2. (2) 读了《绿山墙农舍的早晨》,我觉得安妮是一个( )孩子。
      A . 悲观忧郁 B . 热爱生活 C . 沉默寡言
    3. (3) 在《人蚁激战》一文中,下面哪件事不是西蒙做的?(    )
      A . 拟定详细作战方案 B . 指挥与蚁群的战斗 C . 迅速打开闸门放水
    4. (4) 冰心《纸船》以折叠纸船的方式,寄托自己对(    )的情感。
      A . 母亲 B . 祖母 C . 父亲
二、阅读与理解。(25分)
  • 9. 阅读《丁香结》选段(见附页),完成题目。

    丁香结(节选)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1. (1) 这两段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围绕这句话,作者主要写了这些地方的丁香,又分别从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2. (2) 选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觉得丁香花开得茂盛,请抄写一句,并写出点评分析。

      抄写:

      点评分析:

    3. (3)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 . 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形象。 C . 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 . 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 10. 阅读《长津湖之战》,完成题目。

    长津湖之战

    材料一:

    ①尽管年轻的中国军队首次亮相异国战场,就让世界大吃一惊,却似乎没有影响到“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自信。此时的“联合国军”,仅是地面部队就达22万之众。美军投入朝鲜战场的作战飞机有1100多架,还有虎视眈眈盯着朝鲜半岛的3个航母战斗群。倚仗强大的实力,麦克阿瑟以东西两大集团“钳型攻势”向北推进,企图赶在鸭绿江冰封之前抢占朝鲜全境,东西两线的指挥官:一个是担任过麦克阿瑟参谋长的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一个是绰号“斗牛犬”的美军二战名将、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

    ②麦克阿瑟面对众多记者夸下海口:“我已经向小伙子们的家人打了包票,圣诞节让他们回家过节!”他还狂妄宣称:鸭绿江并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碍,中国人也并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麦克阿瑟有着狂妄的资本。1919年6月,人民军队诞生前8年, 39岁的麦克阿瑟已是西点军校校长。两个月前几乎置朝鲜人民军于死地的仁川登陆,更是把这位美国五星上将推上了军事生涯的巅峰。然而,麦克阿瑟轻视了所面对的对手,忽视了这是一支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向敌人屈服的军队,忽视了这是一支从诞生之日起就一路披荆斩棘、在严酷环境中逆势成长壮大的军队,虽然没有飞机、缺少大炮,但从不缺少以弱胜强的战争经历。毛泽东为志愿军选配的指挥班子,都与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一样,是从长征路上拼杀出来的赫赫战将。

    ③11月25日黄昏,志愿军的西线反攻在漫天飞雪中开始。那是战争史上少有的一次内外双重迂回作战。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面对的是年长他两轮的美军“进攻专家”沃克。两支战功卓著的部队——第38军和第40军承担穿插突击重任。前者,是在平津战役中参与39小时攻克天津城的“攻坚劲旅”;后者,是跟随韩先楚从东北征战到海南岛的“旋风部队”。这是战将与战将的较量,也是王牌对王牌的比拼。仅仅一天一夜,“联合国军”东西两“钳”之间就被志愿军撕开了一道口子。沃克没有料到,飞机坦克编织的立体火力网都无法阻挡中国军队排山倒海般的攻势,当他意识到已经陷入重重包围之时,赶紧命令突围撤退。

    ④第38军113师创造战史上的奇迹:用双腿跑过了敌人的汽车轮子——14小时,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袭72.5公里,先敌5分钟挡住了退路。正是这5分钟,赢得了胜利的先机。空前激烈的争夺战在山谷间展开。成群成群溃退下来的“联合国军”蜂拥而来,争取最后一线活路。雨一样的炮弹和航空炸弹密集爆炸,阵地上的岩石化成了粉末,志愿军始终坚守在阵地上……撤退和接应的两支“联合国军”, 相隔不到1公里,最终也只能相望而未能汇合到一起。狭路相逢,勇者无敌。如果说,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没有料到志愿军如此勇猛无畏,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则没有料到志愿军如此坚韧不拔。天寒地冻,50年不遇的严冬伴着暴风雪横扫朝鲜北部盖马高原的长津湖,夜间最低气温骤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战斗打响的时候,宋时伦率领的志愿军9兵团,已经在茫茫雪野中设伏6天6夜。这支从华东急赴朝鲜战场的部队中,不少人还穿着单衣,而他们的对手则是美军中装备最精良、保障最充足的第七师和陆战一师。

    ⑤长津湖之战,美第七师31团被全歼,上校团长麦克莱恩受伤被俘后身亡。这是一支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攻入俄国西伯利亚被授予“北极熊团”称号的美军精锐,“北极熊旗”成了志愿军的战利品。虽然陆战一师最后在美国舰队强大的海空火力支援下,侥幸从长津湖地区撤退,这支号称美军“王牌之中的王牌”却付出了总减员11731 人的惨重代价。战后多年,美陆战一师作战处处长鲍泽仍对仓惶逃离长津湖的那一幕心有余悸,“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在死鹰岭,穿着鸭绒防寒装的美军见到了令他们震惊的一幕:129个已经冻成“冰雕”的年轻志愿军保持着战斗姿势,年轻的士兵与手中的武器冻在了一起,129杆枪都朝着同一个方向……

    ⑥长津湖之战时的志愿军第27军79师235团一营副教导员迟浩田,43年后成为了中国国防部部长。1996年12月,迟浩田上将率团访美,接待他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克鲁拉克上将对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肃然起敬。原来,他的父亲维克托·克鲁拉克就是当时的陆战一师副师长,父亲告诉他:“打了一辈子仗,没有遇到过这么厉害的部队。”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闪耀着人民军队独特的军事智慧光芒,标志着人民军队战争经验与战略战术在现代战场上走上了新的高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争传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善战与伟大精神,树立起了敢打必胜的典范。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吊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三:

    抗美援朝战争,是决定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关键一仗。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打出了新中国的国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盛,大长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志气。这一位,(    )使新中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    )使美国领教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厉害。正如在抗类技朝战争中胜帅出征的彭德怀元帅所说:“它雄料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1. (1)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虎视耽眈:

      披荆斩棘:

    2. (2) 在材料三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语:
    3. (3) 在材料一的第①自然段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美军的人数、装备、指挥员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4. (4) 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概括出志愿军在长津湖之战取胜的原因。(最少写出两点)
    5. (5) 有人说:“如果我们今天想要在对敌作战中取胜,还要如志愿军一样,只凭顽强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就行。”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有条理地写出理由。
三、表达与写作(35分)
  • 11. 课堂演讲

    你的班级准备举办一次课堂演讲比赛,你可以从下面选择一个话题范围,也可以自定,简洁地写下你的演讲稿,注意演讲稿的格式。

    科学  读书  家乡新貌  健康饮食

  • 12. 作文。

    根据下面提供的开头和结尾,围绕“关爱”这个主题写一篇习作,写的时候注意把故事写完整,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开头:于途在公园的长椅上饶有兴致地读书,读着读着,他停了下来,皱起眉头。

    结尾:于途又高高兴兴地读起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