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

更新时间:2021-11-17 浏览次数:6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人利用火井中采得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熬煮盐井水获得井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 . 天然气燃烧的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C . 获得井盐时, 之间形成共价键 D . 该生产原理利用的实验方法是蒸发结晶
  •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开发利用氢能有利于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B . 潮汐能属于二次能源 C . 核聚变原料氘和氚互为同位素 D . 白磷转化为红磷时,内能发生变化
  • 3. 下列有关能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碘升华属于吸热反应 B . 石墨转化成金刚石需要吸收热量,所以金刚石的稳定性弱于石墨 C . “钻燧取火”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 . 燃烧反应中仅存在放热过程
  • 4. 已知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180)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803kJ∙mo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葡萄糖的热值约为 B . 若生成物中水为气态,则∆H变大 C . 该条件下, 的焓变为 D . 该条件下,完全燃烧30g葡萄糖时消耗
  • 5. 拆开 下列气态分子形成独立的气态原子时需要的能量数据如下表:

    物质

    能量( )

    a

    498

    632

    已知   ∆H=180kJ∙mol-1 , 则a为(   )

    A . 946 B . 473 C . 1578 D . 314
  • 6. 某铜锌原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极为该原电池的正极 B .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 电极流出,经溶液和盐桥流入 电极 C . 若盐桥中的电解质为 ,则电池工作时 向右侧移动 D .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7. 关于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铁板上使用铜铆钉,会加速铁板的腐蚀 B . 白铁皮(镀锌铁)表面镀层被划伤后仍能对铁起到保护作用 C . 将铁加工成不锈钢,能减缓钢铁的锈蚀 D . 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8. 一种冶炼铜的方法是在常温、常压下用溶剂溶浸矿石,浸出液经过萃取使铜和其他杂质金属分离,然后用电积法将溶液中的铜提取出来。铜电积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N极应与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B . 铅合金板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C . 电积过程中,溶液的 不变 D . 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 减小
  • 9.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 .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 C . 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D .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一定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但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
  • 10. 如图为铅蓄电池的示意图,其总反应式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放电时,左侧电极的反应式为 B . 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 C . 充电时,B电极与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D . 放电时,两电极的质量均增大
  • 11. 已知下列物质的标准燃烧热数据:

    名称

    炭黑

    氢气

    甲烷

    化学式

    则由甲烷分解获得炭黑和氢气的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多选题
  • 12. 如下图为钠硫高能二次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 ( ,难溶于熔融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B . 放电时若正极有 参与反应,外电路有 电子通过 C . 充电时阴极上 被氧化为 D . 钠硫电池相比常见锂电池,负极材料储量更丰富
  • 13. 已知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 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三、综合题
  • 14. 已知: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某同学将 盐酸与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可计算出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量取盐酸和 溶液时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2. (2) 上图实验装置存在两个缺陷,分别是
    3. (3) 若用铁片代替硬纸板,测得的中和热∆H (填“偏大”“偏小”或“无变化”)。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 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时,温度计水银球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B . 测量盐酸的起始温度之后,应将温度计用蒸馏水冲洗并用滤纸擦净,然后再测量 溶液的起始温度 C . 若不慎将 溶液溅到皮肤上,需用水冲洗干净,并涂抹3%~5% 溶液 D . 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可直接倒入下水道中排放
    5. (5) 假设盐酸和 溶液的密度都是 ,混合后溶液的比热容为 。该同学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序号

      起始温度(T/℃)

      最高温度(T/℃)

      盐酸

      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0

      23.2

      2

      20.2

      20.4

      23.4

      3

      20.3

      20.1

      23.5

      依据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 (6) 实验中改用 盐酸与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测得的中和热∆H(填“偏大”“偏小”或“无变化”)。
  • 15.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研发 利用技术,降低空气中 含量成为研究热点。
    1. (1) I.研究证明, 可作为合成低碳烯烃的原料,目前利用 合成乙烯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反应ⅳ:

      反应ⅰ为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能正确表示该反应的图示是(填标号)。

    2. (2) 计算可知∆H4=,则利用反应ⅳ生产标准状况下 时,放出热量
    3. (3) II.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 电化学储能系统吸引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兴趣。 电池中, 为单质锂片,该电池反应产物为碳酸锂和单质碳。

      则该电池中的 (填“正”或“负”)极发生电化学反应。

    4. (4) 电池工作的总反应式为
    5. (5) III.可利用电还原方法将 转化成燃料。

      在碱性介质中电还原为甲醇( )的电极反应式为

  • 16. 利用NaCl溶液可以进行多种电化学实验或工业生产,请完成下列题目。
    1. (1) I.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组装下列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探究。

      该同学观察到甲装置中的液面变化情况为,长期放置后铁钉a表面逐渐生成铁锈,铁锈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2. (2) 反应过程中观察到乙装置中左边液面降低,右边液面升高,装置中发生原电池反应,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若将乙装置中的铜丝换成铝丝,此时铁钉b被保护而不被腐蚀,此方法被称为
    3. (3) II.工业上使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氯气等重要化工产品。

      电解槽左侧为(填“阳极室”或“阴极室”)。

    4. (4) X和Y是气态物质,其中是H2
    5. (5) 由图可知,a和b的关系为ab(填“>”“ <”或“=”)。
  • 17. 某学习小组同学研究过氧化氢溶液与氢碘酸反应,查到一组室温下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0.1

    0.1

    0.1

    0.2

    0.3

    0.1

    0.2

    0.3

    0.1

    0.1

    从混合至溶液出现棕黄色的时间/s

    13

    6.5

    4.3

    6.6

    4.4

    1. (1) 过氧化氢溶液与氢碘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的氧化产物为(填化学式)。
    2. (2) 由表中编号为①、②、③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3. (3) 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对比表中数据可知a=,b=
    4. (4) 资料显示编号①的反应进行至20s时,测得氢碘酸的浓度为 ,则20s内生成I2的平均速率
    5. (5) 该实验小组同学将氢碘酸用碘化钾代替进行实验,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未观察到溶液变为棕黄色,却观察到有无色气体生成。该小组同学认为KI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为验证该猜想,该小组同学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6. (6) 该小组同学将实验编号④的温度升高,发现到一定温度下,溶液出现棕黄色所需时间变长,可能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