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11-30 浏览次数:7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 1. 周文王的祖父古公“有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少子季历,季历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 其在昌乎!”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 为公季。据此可知,当时( )
    A .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B . 宗法制度尚未完善 C . 等级秩序遭严重破坏 D . 周王已经实现集权
  • 2. 下图是成都羊子山一号墓出土的汉代《盐井》画像砖。画面上的盐井,装置着提取盐卤的滑车,盐卤正通过架设着的竹管,缓缓地流向烧着火的铁锅中。这说明汉代(   )

    A . 盐井最早出现于成都地区 B . 手工业者的地位较高 C . 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改变 D . 制盐业技术水平较高
  • 3. 某学者说:“宋代词曲盛行,从汴京到临安,花阵酒池,四处闻丝竹之声;燕馆歌楼,八方新声巧笑。每到夜晚,市民们往往结伴出游,到瓦舍勾栏去购物,欣赏杂剧、歌舞演出,人们乐此不疲,常常深夜而归。” 由此可知,宋代词曲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市民阶层的壮大 C . 坊市界限被打破 D . 主流思想的嬗变
  • 4. 明太祖曾说:“朕惟武功以定天下,文德以化远人……使知礼义,以美风俗。”清朝对边疆地区采用“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宣,旷然更始而不惊,靡然向风而自化”的政策。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边疆治理(   )
    A . 放弃了羁縻政策 B . 注重道德教化 C . 体现了宗教宽容 D . 重视人才培养
  • 5. 明末清初思想家陈确断言 “饮食男女皆义理所从出,功名富贵即道德之听归……确曾谓人心本无天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王夫之认为 “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 ……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别有理也”。据此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价值取向是(   )
    A . 存理灭欲 B . 理欲并存 C . 格物致知 D . 以民为本
  • 6. 1895年清政府发出了“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上谕,鼓励民族资本参与开矿、办厂、修路等实业;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同时鼓励各地设立商会,并制定了奖励工商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措施的实施 (   )
    A . 利于民放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便于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C . 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D .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 7. 20世纪初,不裹足会和天足会等组织在中国城乡相继建立;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新生活的新女性崭露头角,女子已开始有了上学甚至出国留洋的机会;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令内务 部通各省权禁裹足文》。这说明( )
    A . 妇女解放扩大了辛亥革命的基础 B . 中国女子解放由此开始 C . 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女子解放 D . 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 8. 毛泽东曾说:“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资本主义因素弱,使中国没有形成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全国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广大农村自给自足的地方性自然经济仍占据显著优势,可以相对独立于城市顽强存在。”毛泽东旨在说明中国(   )
    A . 近代落后的原因 B . 革命道路的特殊性 C . 建立武装的条件 D . 中共领导的必要性
  • 9.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情况。这反映出(   )
     

    1954年

    1959年

    1964年

    1975年

    1978年

    1983年

    中共党员

    55%

    57%

    55%

    75%

    74%

    68%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45%

    43%

    45%

    10%

    12%

    20%

    A . 民主集中制成为主要原则 B . 政协与人大具有互补性 C . 人大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 D . 民主政治发展过程曲折
  • 10. 仔细观察下图所示的漫画《圆满》。该漫画反映了(   )

    A . 中国已经成功地迈入强国行列 B . 全球经济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C . 中国入世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D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 11. 公元前5世纪, 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在其作品中开始对神表示怀疑,同情穷人和奴隶,拥护民主,反对虐待妇女,如他在《伊翁》《酒神的伴侣》等剧中责备天神嫉妒、残忍、不道德,害死了很多好人。该剧作家的作品(   )
    A . 摆脱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B . 具有人文精神色彩 C . 凸显了戏剧创作的繁荣 D . 说明公民范围扩大
  • 12.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文学家费尔丁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当贵族与国王正在争斗生活之华丽时,乡绅们正在翘首企望获得贵族的地位,而商人们正在步出柜台,挤入乡绅的行列。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 . 奢侈浪费成为社会主流 B . 工业革命带动生活水平提高 C . 君主立宪制度不断完善 D . 消费竞争集聚社会转型力量
  • 13. 有学者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歪曲,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在作祟,资产阶级国家自然 成为统治阶级调整社会秩序的工具,他们组成“富人俱乐部”,对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本能的厌恶,以 白人“尊贵”的血缘纽带维系着“贵族”们的传统。该学者意在说明美国宪法(   )
    A . 具有鲜明的局限性 B . 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 . 承认了黑人奴隶制 D . 忽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 14. 1809年,柏林大学首创研究班的教学形式,大力发展基础科研和应用科研。1821年柏林技术学院成立,并把学制由两年延长为三年,开设数学、化学和矿物学等学科。柏林工学院、卡尔斯卢合工艺学 院等一批高等专业学院一也是这时建立的。由此可知,当时德意志的教育变革(   )
    A . 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B . 加快了军国主义的扩张步伐 C . 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 D . 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快速发展
  • 15. 1951—1955年,苏联肉类的年平均产量为570万吨;1961- 1965年,年平均产量达到930万吨,增长 60%以上;在同一时期,奶类年平均产量由3 790万吨变为6 470万吨,增加70%以上;1955年的农庄庄员平均月收入为25卢布,1965年达列51.3卢布。这一现象表明苏联(   )
    A . 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B . 集体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 新经济提高了农业产量 D . 经济模式的突破改变农业落后局面
  • 16. 西班牙画家达利(11904-1989年),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象力的艺术家,其作品将怪异梦境般的 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结合在一起。下图是他的代表作《空间大象》。这类作品(   )

    A . 注重抒发个人浪漫情怀 B . 意在表达反主流的个性 C . 重点突出瞬间色彩变化   D . 旨在揭露社会黑暗腐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8题14分,第15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 17.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

    材料 西安城市的发展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从西周的丰京和镐京、秦朝的咸阳、西汉的长安城到隋唐长安城,西安作为都城长达1100多年。元代《通鉴》指出,“京都(汉长安)地大人众,加之岁久,壅底垫隘,秽恶聚而不泄,则水多成苦”。同时,西安城所处地域地形平坦,浅层地下水水力坡度小,水流滞缓,循环交替和更新极为缓慢,为污染物质的长期存储积提供了有利条件。汉代长安城内大部分居民区通过土质渠道、城壕、废井等排水。生产生活污水、人畜排泄物等下渗,不断发生污染,使水质恶化。《隋书》记载,隋开皇二年((582年),“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堪宜人”。因此,隋另建新都。到宋朝,永兴军城(今西安)“井泉大半咸苦,居民不堪食”。到了现代,西安城市缺水相当严重,在我国110个严重缺水城市中位居前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约四分之一的城市居民生活饮水困难。由于地下潜水的短缺而过度开采深层地下水,造成地面大面积沉降,从而加剧了市内10多条地裂缝的扩大,使大雁塔加速倾斜、钟楼基座拉裂,一批建筑物和供水、通讯、市政设施遭到破坏。

    ——摘编自仇立慧等《古代西安地下水污染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西安地下水污染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西安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及其对今天的启示。
  • 18. 【古代、近代西方的思想】

    材料

    人物

    著作

    评价

    柏拉图

    《理想国》

    提出精英治国及分机等原则,洛克、孟德斯鸠等深受柏拉图国家学说的影响。

    杰斐逊

    《独立空言》

    马克思称它为人臭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空言”。

    亚当·斯辔

    《国富论》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代表作,亚当·斯密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但丁

    《神曲》

    闪烁着人文主义光芒的史诗。

    马克思

    《资本论》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爱因斯坦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这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说从此开始。

    汤国比

    《历史研究》

    他的思想照亮了庞大的历史,而且以若干理论、事实以及同代中伟大诗人的直觉,把历史支撑了起来。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该书出版以来,西方世界出现了盛极一时的“凯恩斯主义"。其影响遍及西方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各种思想的形成。

    ——摘编自邓蜀生《影响人类的100本书》

    根据材料所列书单 ,对任意一本书籍的书评,提出你的看法(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 19. 【抗战时期中国土地政策的调整】

    材料: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为了实现团结抗日,都先后调整自己的内外政策,争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7月22日,党中央发出了《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规定对地主没收土地财产后,“仍分给其耕种份地,及必需的生产工具”。1937 年2月10日,党中央发出《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宣布“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1937年5月,党中央宣布将土地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 减租减息是党在民族战争条件下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战略选择。通过减租减息,地租被限制在 37.5%以下,利息在1分或1分半以下,多年的欠租欠债也免交停付,因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兴趣,进 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热潮,广大农民纷纷拿起了武器,积极参军参战,保卫家乡,保卫根据地, 保卫减租减息的斗争成果。

    ——摘编自林筱璟  张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原因及其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意义。
  • 20. 【近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材料一: 19世纪以后,西方殖民主义开始侵略中国并逐步升级, 使中国人深刻地意识到什么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于是 类似三元里抗英、联省自保这样以局部自保为目的的事例逐渐减少,全国性的革命运动显著增多。 近代以来,中国被迫融入国际社会 ,许多西方近代观念,如民族国家、主权、国际法等大量涌入。从此,中国不再以自己为中心, 也不再以“华 ” “夷”思想来对待其他民族,而是开始正视自身的不足,加快向西方学习的步伐。与此相对应的分别是魏源、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及后来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及维新运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领导和影响下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大致在1905年前后,民族主义作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在中国已经形成。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对本民族无比热爱、无比忠诚的强烈感情,它一经产生,对本国、本民族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易刚明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可以称之为新民族主义。正如伯林认为,“世界主义是空洞的,人们若不属于某个文化,是无从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仅仅是在“长江 、黄河、黄皮肤” 等这些地理及 生物种族认同的基础之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各个民族在长期历史融合过程中 ,形成了休戚与共、团结 友爱、平等互助的民族精神。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团结、民族精神逐步提升与整合 ,新民族主义情绪化倾向逐渐衰落,理性化逐渐增强。全球化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民族主义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必然要保持开放性。

    ——摘编自李军虎 《浅论当代中国新民族主义的内涵及特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新民族主义的特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