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1-10-27 浏览次数:8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鸦片战争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2. 1839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其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后来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达到了该目的。这个“岛屿”是(   )
    A . 辽东半岛 B . 香港岛 C . 台湾岛 D . 澎湖列岛
  • 3.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标志是(    )
    A . 定都天京 B . 天京事变 C . 天京陷落 D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4. 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的主题之一。下列再现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影片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甲午风云》 C . 《太平天国》 D . 《火烧圆明园》
  • 5. 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 清政府武器落后 B . 封建制度腐朽 C . 政府妥协退让 D . 战备不足
  • 6.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 .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 公车上书 C . 强学会成立 D . 创办《万国公报》
  • 7. 2017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68岁生日。中国海军不断强大,那么你知道我国开始近代化并建立近代海军是在哪一时期(   )
    A . 鸦片战争时期 B . 甲午战争时期 C . 辛亥革命时期 D . 洋务运动时期 
  • 8.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洋务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 9. 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

    A . 江南制造总局 B . 福州船政局 C . 大生纱厂 D . 汉阳铁厂
  • 10. 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   )

    A . 康有为 B . 邓世昌 C . 梁启超 D . 谭嗣同
  • 11. 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俄国 D . 美国
  • 12. 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列强侵入北京城有关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②④
  • 13.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想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会涉及到哪段历史 (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4. 关于义和团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口号是“扶清灭洋” B .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C .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D . 清政府没有承认其合法地位
  • 15. (2018八上·阳江月考) 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不属实的是(    )
    A . 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 . 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C . 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 . 老四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二、材料解析题:(45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人趁中国危难之机,获得了中国大片领土。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 (2) “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3. (3) 材料一这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4. (4) 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指什么?
    5. (5) 材料三中“中国危难”指的指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指什么?
    6. (6) 列举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例)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请回答:

    1. (1)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
    2. (2) 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分别是上述条约中的哪一条款?
    3. (3) 根据材料,概括这三个条约的相似之处。(至少两点)
    4. (4) 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5. (5) 归纳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6. (6) 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人士,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
  • 18.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一一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谁?(中央和地方各一位)
    2. (2) 这一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3. (3) 这一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4. (4) 列举这一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各一例。
    5. (5) 这一运动的积极作用?
  • 19. 材料: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
    1. (1)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
    2. (2) 这一事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至少两位)
    3. (3) 这一运动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4. (4) 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