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安达第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1-11-04 浏览次数:6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分别向 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 ,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 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用玻璃搅拌器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 .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 . 溶液分别与 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D .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量筒、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
  • 3. 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锌和稀硫酸反应;②碳和二氧化碳反应;③固体NaOH溶于水;④钠与水反应;⑤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⑥ 晶体与 混合搅拌

    A . ①③⑥ B . ①④⑤ C . ②③④ D . ②④⑥
  • 4. 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 ,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已知断裂1 mol N—N吸收193 kJ热量,断裂1 mol N≡N吸收941 kJ热量,则( )

    A . 的熔点比 B . 气体转化为 时要吸收724 kJ能量 C . 的同系物 D . 气体转化为 时要放出724 kJ能量
  • 5. (2020高一下·海东期末)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B .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量与参加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无关 C . 能量变化必然伴随化学变化的发生 D . 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 6. 已知: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 (摩/升•分)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 . B .   C . D .
  • 7. 对于合成氨的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和施加高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都能提高反应速率,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 B . 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有影响,都不影响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 C . 都能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只有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有影响 D . 催化剂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而压强无此作用
  • 8. 在2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1 mol A和3 mol B,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经3s后达到平衡,测得C气体的浓度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用B表示反应速率为 B . 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无关气体(如Ne),反应速率增大 C . 3s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1.2 mol D . 平衡后,  
  • 9. 下列对有关事实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编号

    事实

    解释

    锌与稀硫酸反应,加入氯化钠固体,速率加快

    增大了氯离子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锌与稀硫酸反应,滴入较多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减慢

    锌置换铜的反应干扰了锌置换氢的反应,致使生成氢气的速率变慢

    5%的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分解速率迅速加快

    降低了反应的焓变,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增多,速率加快

    面粉生产车间容易发生爆炸

    固体表面积大,反应速率加快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10. ,是工业上制造氮肥的重要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 B . 增加 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 . 降低体系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 . 若在反应的密闭容器加入 和过量的 ,最后能生成
  • 11. 某工业生产中发生反应: 。下列有关该工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工业上合成M时,一定采用高压条件,因为高压有利于M的生成 B . 若物质B价廉易得,工业上一般采用加入过量的B以提高A和B的转化率 C . 工业上一般采用较高温度合成M,因温度越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 D . 工业生产中常采用催化剂,因为生产中使用催化剂可提高M的日产量
  • 12. 现有下列两个图象:

    下列反应中符合上述图象的是( )

    A . B . C . D .
  • 13. 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发生改变 B . 如果某化学反应的 均小于0,则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 . 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D .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比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快
  • 14. 在图Ⅰ中A、B两容器里,分别收集着两种互不作用的理想气体。若将中间活塞打开,如图Ⅱ,两种气体分子立即都占有了两个容器。这是一个不伴随能量变化的自发过程。关于此过程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此过程是从混乱程度小向混乱程度大变化,即熵增大的过程 B . 此过程为自发过程,而且没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 C . 此过程是自发可逆的 D . 此过程从有序到无序,混乱度增大
  • 15. 已知448℃时反应 的平衡常数是49,则 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是( )
    A . B . 2401 C . 7 D .
  • 16. 对于可逆反应: ,下列各图正确的是(设变化过程中物质的聚集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
    A . B . C . D .
  • 17. 某温度下,对于反应 的平衡转化率 与体系总压强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1.0 mol氮气、3.0 mol氢气,置于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kJ B . 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 C . 上述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 的转化率提高 D . 保持压强不变,通入惰性气体,平衡常数不变,平衡不移动
  • 18. 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 . 打开汽水瓶时,瓶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 C . D .
  • 19. 一定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 下列叙述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C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⑤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4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消耗 ,同时生成

    A . ②③④⑤⑥⑦ B . ③④⑦ C . ②③④⑦ D . ①③⑤⑥⑦
二、填空题
  • 20. 下图是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

    1. (1) 由图可知, 的总能量(填“>”、“<”或者“=”) 2 mol HCl(g)的能量。
    2. (2) 该反应是(填“吸”或者 “放”)热反应.
  • 21. 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可利用 的反应生成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提供能量物质。

    I.

    II.

    1. (1) 的反应生成 的热化学方程式III为
    2. (2) 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I在密闭恒压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选项序号)。

      ①体系压强不变    ②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④CO质量保持不变

    3. (3) 温度为T℃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 发生反应III。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表。

      a

      b

      c

      0.125

      的转化率为

      ②T℃时反应III的平衡常数

      ③若要增大甲醇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为(任写两点)。

    4. (4) 反应I、II、III共存的体系中,升高温度 的体积分数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原因是
  • 22. 在化学反应中,能引发化学反应的分子间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这些分子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用 表示。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

    1. (1) 图中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2. (2) 已知: ,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3. (3) 对于同一反应,图中虚线(Ⅱ)与实线(Ⅰ)相比,活化能(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原因是
  • 23.             
    1. (1) I.某可逆反应在某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从0~3min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反应开始至2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 (3) 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 . B .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 D . 不再变化
    4. (4) 由图求得A的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5. (5) Ⅱ.已知:断开1mol共价键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共价键释放的能量数据如表

      共价键

      H—H

      N—H

      N≡N

      能量变化/

      a

      b

      c

      则合成氨反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