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长沙市北雅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01-27 浏览次数:8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面对于汉字现象与规律归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们应多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例如:出轧(zhá)、辗轧(yà)。 B . 大部分的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襁(qiăng)褓、膏(gāo)药。 C . 我们应注意区别形近字,例如:“狡辩”应为“狡辨”,“懈殆”应为“懈怠”。 D . 我们要注意成语中的一些特殊字形,例如:“川流不息”不要写成“穿流不息”。
  • 2. 下面空格处成语使用恰当的的一项是(   )

    期末临近,各学科的考试。面对繁琐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 , 有些同学得心应手;上课时,有些同学散漫怠情,有些同学专心致志;复习时,有些同学、敷衍了事,有些同学制定计划、有条不紊;考试时,有些同学对成绩不以为意,有些同学信心满满、全力以赴。学习态度决定学习高度,正在考试的你,愿意成为哪一种考生呢?

    A . ①络绎不绝   ②不知不觉   ③漫不经心 B . ①络绎不绝   ②不知所措   ③漫无边际 C . ①接踵而至   ②不知不觉   ③漫无边际 D . ①接踵而至   ②不知所措   ③漫不经心
  • 3. 下面语句摘自某同学的作文,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因其人格高洁,使之成为端午节中国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 B . 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是白衣天使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 C . 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成功攻破了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 D . 制订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是我们能否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 4. “各种书体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之美”是从下面解说书法的语段中抽出来的,若还原的话,最恰当的一处是(   )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它越来越受到重视。[乙]书法艺术,从精神层面上讲是“书为心画”,从人格层面上讲是“字如其人”,从表现层面上讲是“心正则笔正”。[丙]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道劲有力。行书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绵婉流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丁]

    A . B . C . D .
  • 5. 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诗圣”杜甫身居草堂,心怀天下;“诗魔”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讽喻诗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不平则鸣”而作《马说》。 B . 2021年(辛丑牛年)小礼12岁,这年他的姐姐小雅处在及笄之年,小雅生肖属猪。 C .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D . “愚见”“拙作”是自谦之词:称自己的意见或看法为“愚见”,称自己的作品为“拙作”。
二、情景默写
  • 6.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依照你的积累与理解,完成填空。
    1. (1)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2. (2) 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大同社会中提倡的“故人不独亲其亲,”都是博爱精神的体现,可谓异曲同工。
    3.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三、综合性学习
  • 7. 综合运用。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请你参加“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 (1) 引用名句。学校准备举行“以和为贵”主题演讲比赛,下列名句中不适合被引用写进演讲稿的句子是(_____)
      A .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B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 .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 . 和谐之美有着巨大的凝聚力。
    2. (2) 巧妙劝说。

      数学课上,小明的答题思路更简洁明了,小强的答题思路虽繁琐但也正确。课下,小明因此嘲笑小强不如自己。两人因这道题的答题方法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假设你是他们的同学,请从“以和为贵”的角度劝说小明正确对待这件事。

    3. (3) 分享故事。班级拟举行有关“以和为贵”的故事分享会。请仿照示例谈谈你所了解的经典故事让你领悟到的“和”的真谛。

      示例:“将相和”的故事让我懂得:只有胸怀宽广、以国家为重的人,才能做到不计自己的得失,忍让他人,以和为贵。

四、诗歌鉴赏
  • 8. 诗歌阅读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释]①乱峰:形容山峰很多。西湖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葛岭等。②线头:指毛毯上的线头。③蒲:香蒲,湖上生长的一种水草。④勾留:稽留,耽搁。

    1. (1)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写西湖春景,全诗围绕一个春字和一个湖字,展开景境。 B . 首句的“画图”二字可谓诗眼,其后五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写画图中景象,尾联以不舍之情作结。 C . 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载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化、一种出新。 D .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颔联“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五、课外阅读
  • 9. 文言文阅读

    晋灵公好狗

    晋灵公好狗,筑狗圈子于曲沃,衣之绣。嬖人屠岸贾因公之好也,则夸狗以悦公,公益尚狗。一夕,狐入于绛宫,惊襄夫人,襄夫人怒,公使狗搏狐,弗胜。屠岸贾命虞人取他狐以献,曰:“狗实获狐。”公大喜,大夫之俎 , 下令国人曰:“有犯吾狗者刖之。”于是国人皆畏狗。狗入市取羊、豕以食,饱则曳以归屠岸贾氏,屠岸贾大获。大夫有欲言事者,不因屠岸贯,则狗群噬之。 赵宣子将谏,狗逆而拒诸门,弗克入。他日,狗入苑食公羊,屠岸贾欺曰:“赵盾之狗也。”公怒便杀赵盾,国人救之,宣子出奔秦。赵穿众怒攻屠岸贾,杀之,遂弑灵公于桃园。狗散走国中,国人悉擒而烹之。君子曰:“甚矣,屠岸贾之为小人也绳狗以蛊君卒亡其身以及其君,宠安足恃哉!人之言曰:‘蠹虫食木,木尽则虫死’,其如晋灵公之狗矣。”

     [注释]①嬖(bì)人:受宠爱的人。②虞人:古代掌山泽、田猎之官。③俎(zŭ):古代切割肉所用的砧板,引申为肉食。④刖(yuè):断足,古代一种酷刑。⑤赵宣子:即赵盾,春秋时为晋国执政。后文的赵穿为其族人。⑥蠡(dù)虫:俗称“木鱼”,木头里的蛀虫。

    1. (1) 下面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说文系传统论》中说:“悦,犹说也,拭也,解脱也,若人心有郁结能解释之也。”因此文中“则夸狗以悦公”的“悦”可解释为“使…高兴”。 B . “食狗以大夫之俎”中的“食”可依据课内迁移法判断,与《马说》中的“食之不能尽其材”的“食”一个意思,解释为“喂”。 C . 文中多次出现虚词“以”,“则夸狗以悦公”的“以”和“食狗以大夫之俎”的“以”意思不同。 D . 成语“因地制宜”的“因”是“依据”的意思。由此可以推断,“赵穿因众怒攻屠岸贾”的“因”也是“依据”之意。
    2. (2)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屠岸贾之为小人也/绳狗以蛊君卒/亡其身以及其君 B . 屠岸贾之为小人也/绳狗以蛊君/卒亡其身以及其君 C . 屠岸贾之为/小人也绳狗以蛊君/卒亡其身以及其君 D . 屠岸贾之为/小人也绳狗以蛊君卒/亡其身以及其君
    3. (3) 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屠岸贾命虞人取他狐以献,曰:“狗实获狐。”

    4. (4) 请分析并概括晋灵公的形象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多条技术路线并举是我国新冠疫苗研发的布局,目前已有灭活和病毒载体两条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获批上市。

    新冠疫苗有的打三针,有的打两针,有的打一针,这是因为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特性不同。但其目的只有一个:保障效果和安全性。

    虽然制备方法、接种程序上各不相同,但目前投入接种的在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注射)、年龄范围(18周岁及以上)、安全性和最终免疫效果(均满足世卫组织和我国药品审评中心CDE的保护效力要求)方面几乎是一致的。

    (材料二)

    近期中国内地出现疫情散发病例,疫苗接种意愿也随之上升。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2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0299.1万剂次。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疫苗接种有两个保护效果:第一,是对疫苗接种的个体产生的保护效果;第二,在人群当中,当接种的个体达到一定比例时就能够形成对群体的保护,这个叫做群体免疫概念。群体免疫对不同的传染病所需要的接种率的临界值是不一样的,传染性越强,需要接种的比例就越高,像新冠,它需要接种率达到人群的70%、80%,才能产生群体保护效果。

    (材料三)

    第74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于2021年5月24日召开。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大会发言,呼吁各方团结抗疫,确保疫苗、诊断试剂等公共产品公平可及,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多位与会国代表感谢中国援助抗疫。塞内加尔、塞拉利昂、东帝汶等国代表感谢中国援助的新冠疫苗,并称新冠疫苗作为强有力的疫情应对工具,可以帮助各国控制疫情、恢复经济。墨西哥、乌干达、尼日尔等国代表称,中国在抗疫进程中为他们提供了巨大支持,不仅分享了最初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还支持新冠肺炎疫苗知识产权豁免,推动了这些国家的新冠疫苗接种进程。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果壳”科普文章与中国新闻网新闻,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 中国的新冠疫苗研制采用多种技术路线,已投入接种的疫苗其安全性、有效性都是相对可靠的。 B . 虽然新冠疫苗在制备方法、接种程序上不尽相同,但在接种方式,免疫效果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C . 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因此要形成有效的群体免疫屏障,需要实现更高的新冠疫苗接种率。 D . 世界各国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无法独善其身,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需要各界各国的参与。
    2. (2) 下列说法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据世卫组织和我国药品审评中心CDE的检测,中国新冠疫苗的最终免疫效果是最好的。 B . 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疫苗接种率越高,群体保护效果越好。 C . 材料三中的“中国……分享了最初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中的“最初”一词若删去,不会影响语义的准确表达。 D . 截至2021年5月28日,中国新冠疫苗接种率还未达到临界值,还不能产生群体保护效果。
    3. (3) 依据材料三,请说说中国在全球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哪些做法体现了大国担当。
  • 11. 现代文阅读

    不敢

    张燕峰

    ①爷爷有一句口头禅,经常挂在嘴边,这句口头禅就是“不敢”。吃饭的时候,爷爷把碗里的米粒舔得干干净净,他说:“不敢浪费了粮食。”锄地的时候,爷爷会把杂草清理得一棵不剩,他说:“不敢糊弄庄稼。”

    ②爷爷年轻时是一个走街串巷的乡间木匠。一日,邻村一户人家的儿子要娶亲,请我爷爷去打家具。爷爷背着工具去了之后,看见新买来的木村有些潮湿,便把木材破解开之后,放在阴凉处晾晒。十多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爷爷还没有动工。

    ③巧的是,雇主邻居家的儿子也要结婚,也请了木匠来打家具。那个木匠到来之后,马上大刀阔斧地开干了。主人看他干活如此卖力,日日好酒好菜款待。我爷爷的雇主不免暗自嘀咕:两家同时买的木料,人家做得,你却做不得,分明就是想多赚些工钱。这样想着,脸色不免日渐难看,饭菜也越来越马虎。

    ④那个木匠悄悄劝我爷爷赶紧开工,爷爷皱着眉头,诚实地说:“木材还没有完全干透,还不能打家具。”那人嘲笑我爷爷死心眼,说:“干不干透跟你有啥关系?你只要做好家具,挣了钱拍屁股走人就是了。”

    爷爷梗着脖子跺脚说:“俺可不敢糟践了好木材,可不敢欺骗了东家。”

    ⑥一个月后,爷爷才开始动工,精雕细琢,干了足足20多天才完工。而爷爷的那个同行早已领了工钱,欢天喜地地回了南方老家。

    ⑦三个月不到,那家的新家具就变了形,木板的接缝处严重开裂。而爷爷做的家具结实美观,完好无损。

    ⑧这时,雇主才幡然悔悟,意识到自己当初怠慢了我爷爷,就羞惭地拿着好酒好菜登门致歉。从此,爷爷的好手艺、好名声,像长了翅膀的鸟儿一样,扑棱棱地飞到十里八乡,甚至飞到了外县。

    ⑨父亲是个读书人,从小耳濡目染,爷爷的“不敢”论早已根植于他的心灵深处。父亲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大学毕业时,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恳请他留校做他的助手,但父亲以家有未婚妻为由婉拒了教授的美意。同窗好友都嘲笑他愚顽,不懂得变通,放弃了大好前程。可父亲说,在外读书这些年,爹娘弟妹都是未婚妻辛勤照顾,做人可不敢忘了恩,负了义。

    ⑩后来,父亲工作的学校的老校长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捏造事实, 揭发老校长中饱私囊,他们也盅感父亲一起揭发。父亲强怒地说:“我刚来学校不久,对学校事务知之甚少,对老校长个人更是不熟悉,我可不敢昧了良心胡说八道,那样会遭天谴的。”

    ⑪风波过后,老校长官复原职,有意提拔父亲做副校长,父亲坚决地拒绝了。他诚恳地说:“教育事关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也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我才不配位,可不敢贪心,占据那个重要的职位。”

    ⑫父亲在领导岗位任职多年,两袖清风,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虽退休多年,但人们还经常说起他的事,对他很是尊敬。

    ⑬如今,我们兄妹三人也已成人,牢牢铭记爷爷和父亲的教诲,“不敢”二字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时时勉励我们做诚实正直的人。人到中年,经历了许多人世沧桑,咀嚼过许多人情冷暖之后,我们愈加觉得“不敢”的可贵。

    ⑭人在做天在看,离地三尺有神明。“不敢”不是胆小怕事,更不是懦夫行为,“不敢”里藏着的是对天地万物的敬畏,藏着的是世道人心。

    (选自《意林》,有删改)

    1. (1) 文章依序讲述了爷爷和父亲的故事,请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爷爷或父亲做的事

      形象特点

      节俭、珍惜粮食

      一个月后,爷爷才开始动工打家具

      毕业时,父亲婉拒教授留校的美意

      有自知之明、谦虚

    2. (2)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爷爷梗着脖子跺脚说:“俺可不敢糟践了好木材,可不敢欺骗了东家。”
    3. (3) 文中雇主对爷爷的态度由怠慢到热情,请简要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从为人处世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两个角度谈对“不敢”的感悟。

      (链接材料)

      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数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节选自《敬畏自然》)

七、名著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片段一)

    他朝下面的湖水看了看,摇摇头说:“活见鬼!干吗,我的命不值钱哪?谁活得不耐烦,他跳就是了。”

    我这样挑逗他,他以为是开玩笑。别看我多次亲眼看到他表现得很勇敢,有时甚至天不怕地不怕,此时此刻我却认为,他敢做的,也就是打个架啦,冒个险啦,偷支手枪啦,以及诸如此类的小事,真正要冒生命危险的大无畏精神,他还谈不上。

    ……当时我简直着了迷,觉得太有意思了,为了进一步激他,又提出了这样的条件:如果他真是男子汉,想博得我的爱情,那就跳下去,跳过之后,他就可以得到我。

    他对我的建议惊讶不已,凝视了我片刻。我还没有来得及站起来,他已经甩掉脚上的鞋子,纵身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片段二)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

    “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1. (1)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个片段均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由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B . “片段一”中的“我”是冬妮娅,保尔的初恋情人,一个林务官的女儿。 C . “片段二”中,“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是指保尔站在战友墓前思索人的一生应怎样度过。 D . “片段二”中,“铁环”比喻身体伤残制约着保尔为革命事业做贡献。后来,保尔用文学创作作为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2. (2) 比较阅读上述两则片段,保尔前后既有相同点又变化巨大,请根据文段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八、语言表达
  • 13. 2021年6月17日,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以下是两名同学的讨论:

    小雅:这个标识我认识,它就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小礼:这个标识好有意义,你注意到了吗:内圈里的空间站上面,还有个小人儿,那是航天员舱外行走呢!这寓意着中国航天员首次入驻自己的空间站,还会开展出舱活动呢。

    小雅:中间的“12” 也好漂亮,“1”是化成火箭的龙!

    小礼:原来如此。这标识蓝底红边,既契合探索太空的意义,又显得喜庆庄重,真好看!

    请根据图示和讨论内容,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写一段说明介绍性文字。

    要求:(1)对象明确,信息准确;(2)说明顺序合理、条理清晰;(3)语言简明、连贯;(4)字数150-200之间。

九、写作
  • 14. 课,不仅在课堂,还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悬崖上的那一课,莫顿·亨利懂得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哲理;井房边的那一课,海伦·凯勒重拾光明、希望、快乐、自由;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的那一课,闻一多使听众们坚定了与反动派抗争到底的决心;藤萝花下的那一课,宗璞体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请以“    ▲    的那一课”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要求:请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