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南昌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01-27 浏览次数:8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 1.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
    1. (1) 挥手自兹去,
    2. (2) ,只有香如故。
    3. (3) 《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4. (4) 白居易在《卖炭翁》中运用肖像描写,表现卖炭艰辛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
  • 2.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021年4月13日,中国女足克服重重阻碍,逆转战胜韩国,拿到了东京奥运会最后一张入场券。因为看台上飘动的五星红旗,这个夜晚成为了名其实的“玫瑰之夜”。球迷们的欢呼声、呐喊声zhèn(   )耳欲聋。赛后,女足队员们诚地望向冉冉升起的国旗,激动得不断擦拭眼泪,真情表达自己对足球的一片zhì  ài(   )。

    A . fú  振  qiān  掣爱 B . fù  振  qián  挚爱 C . fù  震  qián  挚爱 D . fú  震  qiān  掣爱
  •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B . 当时,中国动画的基础较为薄弱,能叫得出名字的作品不胜枚举 C . 看着挂在枝头的累累硕果找不到买主,种植农户心急如焚 D . 时代之大变局已经到来,新一代的我们怎能袖手旁观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连绵辽阔的冰峰、平坦晶莹的冰河历历在目。 B . 包括温室气体浓度等在内的一系列指标都在提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已是迫在眉睫的紧急任务。 C . 截至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4个“祭祀坑”已出土金面具残片等重要文物约500余件。 D . 你们不仅是患者眼中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更是我们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三、名著阅读
  • 5. 名著阅读
    1. (1) 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人名)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保尔的成长过程中,他虽身体瘫痪、双目失明,但他选择和命运抗争,两次写下了《》,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
    2. (2) 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班级开展了一次讨论会。保尔不屈服命运的故事深深影响着大家。有的同学以此激励自己前行;但也有同学说,如今已是和平年代,保尔精神已经过时。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段发言稿,表达你的观点。(150字左右)
四、对比阅读
  • 6.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與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跂:提起脚后跟站着。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志()       于()       假(

    2.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 (3) 甲乙两文共同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用乙文原句作答)?试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些染绿的鸟鸣

    孙晋芳

    ①如果在滚滚红尘里俯仰久了,俗务与喧囂让你感到身心疲惫,或者你向往远方,喜欢品山读水,那么去竹山吧,去听听鸟鸣,听听那些绿色的鸟鸣,尽享天赐的美好。诗人沃伦说:“我终于肯定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而是鸟鸣时那种宁静。”

    ②好山有好鸟。竹山,林木葱茏,蔚然深秀,该是鸟儿们的天堂,那鸟鸣也该如山林般茂盛吧。我兴致盎然,然而一直到山顶,似乎并无鸟鸣的痕迹。在竹山游客中心工作的同行者说,我们走的这段路,没有高树,鸟儿少。

    ③满心疑惑,怅怅下山。在观景台偶一抬头,一对老鹰从南飞来,很快掠过树林消失在了山那边。那君临天下般的威严令人心生敬畏,只是没有听到鹰叫。但竹山有鸟飞过,我这样安慰自己。

    ④夜幕下的竹山,无边的寂静。无星无月,天空幽深似海,远山连绵如兽。光照里,花枝摇曳,树影斑驳,竹林山壁笼着金辉,像一幅油画,几多朦胧,几多神秘。蓦地,一声鸣叫破空而来,驻足谛听,半晌又叫了一声,再半晌又一声……悠长而孤单。几分钟后,叫声短促,由远而近,似在应答。竹山也有鸟叫,聊可慰藉。

    ⑤夜静更深,一只失眠的布谷鸟开始夜游,叫声由东而西,由西而东。这是我熟悉的“王八打够”,又最陌生,这种鸟属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主,只闻其声,从未睹其真面目。今晚这只,可是旧时相识?一声声,不疾不徐,清亮真切,仿佛就盘旋在房前屋后。布谷鸟,又叫杜鹃、尸鸠、杜宇、郭公、子规等,传说是古蜀国君主杜宇冤化而成,有杜鹃啼血之说,是诗词歌赋里的常客,从遥远的《诗经》里一路唱到现在。这种鸟好像从来都不合群,叫声让人觉得孤独、哀切、忧伤。听到那叫声,一些句子便蹦了出来:“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⑥鸟儿当是人类最永恒的伴侣。儿时,掏鸟蛋、孵小鸟,将幼鸟放在被窝里。也曾用麻绳拴住麻雀腿拎着玩,直到麻雀逃走或死去;也曾吃过灶火里烧得焦黑的麻雀。丝毫没意识到那是毁灭,是杀生。鸟鸣里有着童年的味道。

    ⑦在城市,鸟声渐稀。各种声音在耳畔肆虐。偶尔的鸟鸣如将一粒石于投入大海,微弱得几不可闻。诸多污染,使鸟儿们生活得战战兢兢,一不小心某块透明的玻璃便断送了它们的歌喉。

    ⑧夜,除了寂静还是寂静。布谷鸟的叫声如一首小夜曲,带我入梦。

    ⑨被一片鸟声唤醒,犹疑梦中。揉揉眼凝神听,真真切切的一鸟啁啾、群鸟和鸣。唧唧啾啾,嘁嘁喳喳,喈喈嘎嘎……有的激情无限高声呐嘁,有的心情愉快放喉歌唱,有的羞怯腼腆低吟浅唱,有的比赛似的对唱,有的像在窈窃私语地讨论着什么。或低沉短促,或高亢悠长,或舒缓柔曼,像一支大型交响乐。布谷鸟是乐队的主角,沉稳悠扬的歌声无处不在;那粗粝洪亮又单调的一定是被称为“吉祥鸟”的喜鹊了,可是曾好心送喜却被锁在金笼的那只吗?那水灵灵、脆生生、娇滴淌的该是画眉了,声音里透着青花细瓷的质感……还有那些不知是什么鸟的歌唱,无论哪个声部都清灵悦耳,好像在清泉里浸润过似的。

    ⑩好久没有这样静心地聆听过鸟鸣了,那些如水般清澈空灵的歌吟,一波一波地漫过来,多少疲惫得以抚慰,多少污浊得以涤荡,多少郁积因之清爽,多少困顿因之消解。聆听鸟鸣其实是聆听自然,聆听自然其实是聆听自己的心灵。恍惚间,如庄生梦蝶,物我相忘,不知今夕何夕。

    ⑪拉开套房东间卧室的百叶窗,一棵大树赫然立在窗外,一条枝杈触着玻璃,似要跟我握手。我报之以微笑。忽然一只小麻雀飞来站在那树枝上。麻雀体形纤小,毛色土灰,细脚伶仃,身似圆球,脚趾紧紧地抓住树枝,亮晶晶的圆眼睛像墨色珍珠,正点晃着小脑袋向窗子里张望。我向这清晨来访的客人招招手,它摇晃着脑袋唧唧唧唧地跟我打着招呼。我转身去拿手机,想给这个调皮可爱的灰姑娘拍照,回来却岌现鸟儿不见了,早被那些青枝绿叶揽进了怀里。

    ⑫走出傍崖而悬建在半坡上的空中车房。多么美好的早晨啊!夜里一阵嘈嘈切切,珠落玉盘,世界被清洗一新。绿主宰了一切,好像造物主把所有的绿都倾情泼洒给了竹山,触目所及,无不是绿的:嫩绿、浅绿、淡绿、翠绿、碧绿、深绿、墨绿,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深深浅浅。山是绿的,水是绿的,风是绿的,阳光是绿的,鸟鸣是绿的。贪婪地呼吸着绿色的空气,心也被染绿了。整个是绿的海洋,那一幢幢集装箱房像泊在绿海里的船舶,又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彩鸟。鸟儿们便是朵朵浪花,自由自在地飞翔歌唱。

    ⑬“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竹山的鸟,是幸福的鸟,任意东西,不必担心四处碰壁,不必提防贪婪者的枪口。

    ⑭“翻飞多好鸟,婉转弄芳辰。”走在开满鲜花的山路上,时见鸟儿起起落落,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忽见一只大个山鸡,在满是星星般美丽野花的山坡上,踱着步子,仪态万方。好像知道我们要给它拍照似的,摆了个侧身造型,亮出了金黄色的长长的尾羽。也有的小鸟不屑于此,一旦发现我们图谋不轨,倏地飞到花丛里去了。

    ⑮果园里的鸟儿更是鸣声一片。桃树、杏树、梨树、核桃树、柿子树、桑树……每一树都果实累累,或绿或黄或红,鸟儿们被迷得神魂颠倒。

    ⑯太阳伸出无数根金手指,收走了山间岚霭。一只白鸟凌空照水,歌声跌落水面,浮光跃金。在清澈的鸟鸣里随意徜徉,不用担心迷路,路边风情万种的玫瑰花、月季花是最出色的向导。

    ⑰佳音盈耳,清风入怀,身体放松,心灵纯净。梭罗在阒无人烟的瓦尔登湖边造了所小木屋,垦地耕神,满足生存所需。每天以宁静的心态与自然相对,心如湖水,洁净安宁。在城市蛰居久了的人,多有返璞归真的念想,羡慕“瓦尔登湖”的宁静,却害怕失去拥有的东西,没有逃离文明生活的勇气。那么,就忙里偷闲,来此寂静山中,静听鸟鸣,释放桎梏的心灵。

    ⑱来竹山吧,来看看那无处不在的绿,来听听鸟鸣,听听那些染绿的鸟鸣,给心灵放个假。

    (选自《文苑》2020年11期)

    1. (1) 本文记述了作者在竹山听鸟鸣的经历。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我”的所闻所感。

      所闻:静夜听鸟鸣 ——深夜听布谷——

      所感:—— 似曾相识 ——激动欣喜

    2. (2) 本文语言清新典雅,语句错落有致,请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在文中找到具体一例并分析。
    3. (3) 诗人沃伦说:“我终于肯定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而是鸟鸣时那种宁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纳米颗粒开启向大脑递药征程

    ①研究结果显示,人血清白蛋白药物递送纳米系统可显著提高治疗药物的入脑效率和脑内滞留能力。

    ②长期以来,当大脑因疾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时,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把药物送达所需的脑组织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③如何跨越血脑屏障将药物递送到脑内作用于病灶,成为医学界面临的棘手难题。

    ④今年年初,《科学》子刊《科学进展》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哈佛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利用纳米颗粒突破血脑屏障,为解决药物进入大脑的难题提供了一种富有潜力的新方法。

    ⑤3月10日,在《科学》子刊《科学转化医学》上,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文称,他们开发了一种球形核酸药物,这种药物由核心的纳米颗粒与靶向小分子干扰RNA(SiRNA)结合而成,通过精确设计纳米颗粒表面的活性剂以及受体,药物能在静脉注射全身给药后穿越血脑屏障,促进肿瘤细胞的死亡。

    ⑥“这些表面活性剂以及受体就像纳米载体‘士兵’攻陷血脑屏障这座‘城墙’的‘兵器’,通过筛选合适的‘兵器’以及携带‘兵器的数量’,纳米载体‘士兵’成功实现了最大程度的siRNA包载和血脑屏障的跨越效率,从而对受损大脑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薛雪介绍。

    ⑦同样是利用纳米颗粒作为载体,薛雪团队开发了一种半乳糖修饰的“三重相互作用”稳定的聚合siRNA納米药物,利用禁食和补充葡萄糖控制血糖变化这种生物策略,触发脑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循环,Glut1特异性识别聚合siRNA纳米药物,通过转运蛋白介导的胞吞作用,使聚合siRNA纳米药物从脑血管内皮细胞腔面迁移到基底面,增强siRNA在血脑屏障中的递送。

    ⑧“研究表明,聚合siRNA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血液稳定性,可以通过血糖控制的Clut1介导的转运有效地穿透血脑屏障。”薛雪介绍,为了迷惑血脑屏障的“守卫”,增加通过效率,研究因队还增加了伪装,把聚合siRNA纳米药物伪装成红细胞膜。

    ⑨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使用纳米颗粒作为载体向大脑递送药物的研究颇具前景,科学家们也对纳米颗粒突破血脑屏障寄予了厚望。

    ⑩近年来,天津大学常津教授团队另辟蹊径,利用由人体血清白蛋白做成的纳米颗粒携带药物,尝试把药物从鼻腔滴入,绕开血脑屏障“抄近路”进入大脑,为药物治疗大脑疾病找到了一条“捷径”。

    ⑪研究结果显示,该人血清白蛋白药物递送纳米系统可显著提高治疗药物的入脑效率和脑内滞留能力。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显示,该纳米药物可改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挽救记忆障碍,减缓疾病的发病进程。

    ⑫虽然各项技术离真正应用于临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可以说,纳米颗粒已开启向大脑递药的新征程。

    (节选自《科技日报》2021年4月,有删改)

    1. (1) 依照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纳米颗粒药物

      注入方式

      功效

      球形核酸药物

      静脉注射

      聚合siRNA纳米药物

      静脉注射

      附着在红细胞上增加通过效率

      鼻腔滴入

    2.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如果将它插入本文的第④段和第⑤段中间,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该研究团队表示,虽然这项成果是使用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来探索和开发的,但是基本上神经系统疾病都可以从这项工作中受益。

      ②之前开发的在创伤性脑损伤后将治疗药物递送进入大脑的方法,依赖于创伤后血脑屏障暂时被破坏的短时间窗口。

      ③而科学家研发的这一纳米颗粒递送平台,不仅可以用于递送蛋白抑制剂,还可以用于递送包括抗生素、抗肿瘤药、神经肽等在内的多种药物。

      ④在血脑屏障修复后,就缺乏有效的药物递送工具了。

      ⑤该研究团队发现,创伤性脑损伤相关的继发性掼伤,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

      A . ⑤②④③① B . ⑤③②④① C . ①⑤②④③ D . ①②④③⑤
    3. (3) 作为一篇科普文章,作者在第⑤段已用专业术语阐明球形核酸药物的作用机制,为什么还要在第⑥段重新介绍同一药理?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在五年前脱离技术第一线,一年来逐渐脱离管理的第一线。我已经61岁了。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让一个60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所以比尔·盖茨本人一定会在60岁之前退休。同样,让一个61岁的老者来领导方正也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我是属于创造高峰过去的一个科学工作者,是“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所以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那么,一个快落山的太阳,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过来的体会。所以我从我一生中觉得重要的抉择中,引发出一些话题跟大家来讨论。

    ②下面我就要谈到我第六个重要抉择,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我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榜样,比如说,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出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它就有很好的扶植年轻人的传统。第五代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布莱克,做了一件大家当时痛骂他的事情,说他背叛了恩师卢瑟福,把如此有名的基本粒子的方向关摔。但20年以后,当初大骂布莱克的人认识到,即使卢瑟福还活在世界上,当时已经难以改变这么一个趋向了,再要搞基本粒子需要投入非常昂贵的大型加速器,英国根本没有这种财力,研究重心必然移到美国。布莱克看到了这种趋势,他赶紧抓住机会,鼓励年轻人开辟新天地,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所以实际上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③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后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怪的。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当前的就是权威,就是代表,这是误解,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五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世界上很难找到60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60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

    ④我发现,在人们认为我是权威这个事情上,我真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却说我是权威。所以千万不要把院士都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尤其是发展迅速的新技术领域更是如此,当然年轻院士是例外。可喜的是,年轻院士越来越多了。

    ⑤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

    ⑥最后我送给大家一个公式,来结束我的这场“狗皮膏药”式的演讲,这是心理学家荣格的一个公式,我非常赞赏,就是“I plus We equals to Full I”(I+WE=Full I),大家很强调要体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需要把自己溶在“We(我们)”这个大集体里面,最终完全体现自我价值。我非常赞赏这个公式,把这个公式奉献给大家——“I plus We equals to Full I”,谢谢。

    (节选自《我一生中的重要块择》,有删改)

    1. (1) 同样是著名科学家面对青年学子所做的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风格有何不同?
    2. (2) 结合选文,说一说王选是如何看待权威的。你对此有何理解?
六、作文
  • 10. 请以“千里马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取身边的故事为素材;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