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江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09 浏览次数:6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农学家周季维在河姆渡出土的稻粒形态分析鉴定书中指出:“在同层堆积中尚存大量空秕稻壳及稻叶、茎秆凝块……证为水生型一年生栽培稻,而非采集稻野生稻和多年生野生稻。”该鉴定表明(   )
    A . 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 . 黄河下游率先进入农业社会 C . 河姆渡先民已成功培育水稻 D . 新石器时代农耕技术较粗糙
  • 2. 考古学表明,大约属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大地万邦林立部分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具备了国家的初步形态。这说明当时中国(   )
    A . 已经进入阶级社会的繁荣阶段 B . 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 C . 处于部落联盟向国家的转变时期 D . 手工制造业十分发达
  • 3.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完成统一的诸侯国分别是 ( )
    A . 吴王阖闾;楚国 B . 越王勾践;齐国 C . 齐桓公;秦国 D . 楚庄王;赵国
  • 4. 体现了井田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是 (   )
    A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 . “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D .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5.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其含义是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追忆先人德操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
    A . 儒家思想 B . 道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 6. 战国中后期,荀子主张“礼法兼用”,韩非子也尝试为法治寻找“道”的依据,《吕氏春秋》一书则兼容了儒、墨、道、法诸家言论。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
    A . 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B . 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C . 儒家学派的地位下降 D . 中国思想专制局面形成
  • 7. (2020高一上·黑山月考) 秦始皇时期,在广东设置了南海郡,南海郡守的产生方式是(    )
    A . 世代相袭 B . 考试选拔 C . 地方推荐 D . 皇帝任命
  • 8. 通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修建直道、驰道,“车同轨”,建立以都城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来强化和巩固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
    A . 秦始皇统治时期的秦朝 B . 刘邦建立的汉朝 C . 杨文帝统治时期的隋朝 D . 李渊建立的唐朝
  • 9. 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在 (   )
    A . 秦朝重修万里长城之时 B .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 C . 战国时期的晋楚争霸之时 D . 西汉王朝建立之前
  • 10. 观察下图,这一对峙局面反映的是 (   )

     

    A . 夏商周时期并存 B . 春秋战国时期 C . 南朝和北朝对峙 D . 五代十国时期
  • 11.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包括(   )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农民南迁         

    ③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④南方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2. 《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令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   )
    A . 崇尚节俭 B . 大修文治 C . 整顿吏治 D . 奢侈腐化
  • 13. 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作诗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此诗意在 (   )
    A . 总结隋朝灭亡的根源 B . 称赞隋朝大运河的功绩  C . 抨击隋炀帝的目光短浅 D . 分析运河演变的历程
  • 14.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
    A . 周边的少数民族入侵 B . 统治集团的内讧变乱 C . 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 D . 横征暴敛和苛政黩武
  • 15.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我们之所以肯定她的统治,是因为她当权期间 (   )
    A . 剪平了各地的武装叛乱 B . 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C . 唐朝进入全盛的阶段 D . 完全消除了土地兼并
  • 16. 下图中的内容是对唐朝某一事件的描述。该事件 (   )

    ·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是破坏国家统一的叛乱

    ·使中央集权势力大为削弱

    ·导致北方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A . 使唐玄宗成为最高统治者 B . 成为全国民族融合的高峰 C .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D . 使世家大族力量开始崛起
  • 17. 三省六部制是由西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项政治制度。这一制度 (   )
    A . 成为士族维护特权的工具 B . 提高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 C . 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大变革 D . 避免了中央政权的决策失误
  • 18. 唐太宗说:“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有受其弊者。”材料反映了唐朝尚书省 (   )
    A . 组织机构整齐严密 B . 是具体负责执行的事务机关 C . 是皇帝议政的场所 D . 负责审核皇帝的决策和诏令
  • 19. 下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 (   )

    人物

    贡   献

    隋文帝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

    正式设立进士科

    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人数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A . 成为唐朝全盛的根本因素 B . 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C . 制约了科技和文教的进步 D . 消除了考试的弊端
  • 20. 学者徐中约认为:“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该“制度”指的是(   )
    A . 三省六部制 B . 科举制 C . 三公九卿制 D . 行省制
  • 21. 唐朝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政事堂。每当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由此可见,政事堂的设立 (   )
    A . 消除了宰相权力 B . 加强了尚书令的决策力量 C . 导致了冗官现象 D . 提高了中央机关行政效率
  • 22.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句描述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取代的是哪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   )
    A . 世卿世禄制度 B . 军功爵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 23.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这“贡士之法”是指 (   )
    A . 世袭制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 24. 唐朝中央政府在西域的高昌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唐朝政府的这一举措(   )
    A . 说明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开始显现 B . 说明唐朝对天山南北进行了有效管辖 C . 标志着中央政权反击匈奴战争的结束 D . 标志着西北少数民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 25.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佛教的发展(   )
    A . 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 . 与儒家思想完全融为一体 C . 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D . 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 26.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对此解释最全面的是(   )
    A . 《金刚经》是我国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B . 佛教被唐朝政府确立为官方宗教 C . 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佛教传播 D . 活字印刷术促进了雕版印刷技术的进步
  • 27.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主要的文学成就包括(   )

    ①建安文学             ②民歌           ③戏曲艺术          ④南朝骈文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8.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
    A . 生产技术的成熟 B . 对外交流的盛况 C .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 丝绸之路的开通
  • 29. 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汉朝与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在科技领域颇有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属于两汉时期的是(   )
    A . 造纸术的改进 B . 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C . 印刷术的发明 D . 《梦溪笔谈》的问世
  • 30.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统一各项税收并取消各种杂税。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  所以称为“两税法”。两税法的实行(   )
    A . 强化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B . 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 . 成为唐朝走向强盛的根本原因 D . 使土地兼并之风得到根本解决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4分,第32题26分,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经济萧条,盗贼猖獗。汉文帝在“十五税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赋税,将田租税减到“三十税一”,甚至连续全年免田租,以鼓励农民重回田地,从事农业生产;他还亲自参加劳动,劝课农桑。景帝也规定“不受献,减太官”“省徭役”。文景父子克勤克俭,勤政爱民,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仁政,保证了政策的持续性,百姓自食其力,勤于耕作,形成了勤劳务实的社会风气,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摘编自黎芸《析文景之治》

    材料二  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为历代政治家所推崇。唐太宗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百姓丰衣足食,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贞观王朝对商业不歧视,给商业发展提供诸多便利,使商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新的商业城市如雨后眷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唐太宗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采用和亲政策,发展民族关系。贞观五年,唐太宗下令在长安重修国子监,后又兴建书学、算学、律学三科学校,吸引四方儒士云会京师,高丽、百济、新罗及吐蕃等国君长亦遣子弟来唐留学。

    ——摘编自乾莹<显赫于青史影响于后世——贞观之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景之治的主要举措。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云:“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家世,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曰:“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日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 (1)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 (2)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3. (3) 指出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