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1-10-10 浏览次数:2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 1. 根据拼音并结合语境,写词语。
    1. (1) 他为人处事十分洒脱,即使在生人面前也从不jū shù
    2. (2) páo xiào的海水飞溅起雪白的浪花。
    3. (3) 10月1日这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yuè bīng 仪式在天安门广场lóng zhòng 举行。
    4. (4) 人们为dǐ yù风沙袭击,大量地营造防护林。
    5. (5) 京张高铁线第一长隧道顺利guàntōng,火星探测正在chóu划。
  • 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běng)紧    笨(zhuó)      (qíng)着    一(hōng)而散 B . (méng)古   (xuàn)染     风(mĭ)    (chì)咤(zhà)风云 C . (wú)      鸣(zhuàn)     (qiă)住      黑(xū)(xū) D . (wú)媚      衣(jīng)       单(báo)     直(bèn)会场
  • 3. 下列加点字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翠色(将要)流      居高(面对)下      忐忑(心神不定)不安 B . 全神(集中)注      死而后(已经)      (砍断)钉截铁 C . 硕大无(朋友)      前功(尽头)弃      心(向往)神往 D . (照顾)影自怜      惟妙惟(相似)      别出心(安排)
  • 4. 回忆课文内容,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七律·长征》的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把巍峨雄伟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这样写更加突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B . 《草原》一文生动地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主要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快乐。 C . 《灯光》一课,“灯光”是一条线索,这灯光里寄托了作者的哀思和愿望,无论过去多久,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 D . 《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两篇课文都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 B .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呢?” C . 这些英雄人物,有的具有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有的具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有的具有乐善好施的善良品质。 D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6. 跟《春日》这首诗写的是同一个季节的诗句是(    )
    A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 .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D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7.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小说,作者是(    )。
    A . 列夫·托尔斯泰 B . 亚米契斯 C . 高尔基 D . 老舍
  • 8. 下列诗句通过月亮表达出孤寂之情的是(    )
    A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C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D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9. 下列关于小说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B . 小说的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C . 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突显人物形象。 D . 小说都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 10. 找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B . 老师用和蔼的语气和慈样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C . 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衣服、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 D . 抗日战争期间,有多少英雄为了保卫家园而流血牺牲呀!
  • 11.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卵石,沐浴在溪水中______________;鲜花,盛开于田野中______________;

    浮萍,徜徉在池塘里______________;圆月,倒影在湖水里______________。

    ①岁月恒久,失去了自己的棱角     ②随波逐流,享尽了一生的洒脱

    ③微风乍起,碰碎了摇曳的月影     ④时光短暂,奉献了自己的芬芳

    A . ①④②③ B . ②④③① C . ④①②③ D . ①③②④
  • 12. 积累运用。
    1. (1) 旧时茅店社林边,
    2. (2) ,视死忽如归。
    3. (3) 听说公园计划在重阳节举办菊花展,我不禁想到了孟浩然的诗句:
    4. (4) 学了第三单元,我们知道了,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也会有所不同。
    5. (5) 宋代朱熹在《春日》中描写春天百花盛开的句子
    6. (6)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第二句情景交融,这样写的好处是
    7. (7) 《童年》、,被称为(作者)的“自传体三部曲”。
  • 13. 口语交际。

    最近,学校正在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模型比赛,你很想参加。你觉得应该怎样获得妈妈的支持?

二、阅读理解(25分)
  • 1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矗立  屹立  耸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  遥望  俯视)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烈  激情  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陆续  连续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1. (1) 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词语。
    2. (2) 文中空白处标点依次是(    )
      A . !,! B . ,!! C . 。,! D . , ,!
    3. (3) 短文刻画人物形象没有用到的描写方法是(    )
      A . 语言描写 B . 动作描写 C . 心理描写 D . 神态描写
    4. (4) 请用小标题概括这部分内容:
    5. (5) 此片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你写一个片段,用上该写法。
  • 15. 课外阅读

    你在伞里吗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若即若离:

      晦暗:

    2.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 (3) 插叙是叙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短文第(    )段属于插叙。
      A . B . C . D .
    4. (4) 下列关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标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③④段中的两个“小小的愿望”含义不同。 B . 文中的三处破折号作用相同,三处省略号作用也相同。 C . “我”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关爱女儿、细心体贴的妈妈。 D . 女儿两次回答“在”响亮而干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体贴妈妈、乖巧懂事的女儿。
    5. (5) 读画横线的句子,“我”为什么感到“温暖”?又为什么感到“一阵阵战栗”?
    6. (6) 第①段中的“砸”字改用成“落”字好不好?为什么?
    7. (7) 读短文最后一段,描写此时“我”的心理活动。
三、习作表达(30分)
  • 16.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快乐,有忧愁,有成功,有失败……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4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