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12月联...

更新时间:2021-10-12 浏览次数:8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塔式起重机模型如图甲所示,小车P沿吊臂向末端M水平匀速运动,同时将物体Q从地面竖直向上匀加速吊起。图乙中能大致反映Q的运动轨迹是(  )

    A . B . C . D .
  • 2. 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可视为质点),但没有拉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 . 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相互抵消了 C . 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3. 磁性车载支架(图甲)使用方便,它的原理是将一个引磁片贴在手机背面,再将引磁片对准支架的磁盘放置,手机就会被牢牢地吸附住(图乙)。下列关于手机(含引磁片,下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汽车静止时,手机共受三个力的作用 B . 汽车静止时,支架对手机的作用力大小等于手机的重 C . 当汽车以某一加速度向前加速时,手机可能不受支架对它的摩擦力作用 D . 只要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合适,无论是向前加速还是减速,手机都可能不受支架对它的摩擦力作用
  • 4. 如图,一小球通过细线悬挂于O点,不计空气阻力,用水平拉力F缓慢拉动小球,小球在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OA绳上的拉力T和拉力F的变化规律是( )

    A . T增大,F减小 B . T增大,F增大 C . T减小,F增大 D . T减小,F减小
  • 5. (2020高三上·安徽月考) 一辆装满石块的货车在某段平直道路上遇到险情,司机以加速度 紧急刹车.货箱中石块B的质量为 ,则石块B周围与它接触的物体对石块B的作用力为(   )

    A . B . C . D .
  • 6.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2 kg,m2=3 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 N,F2=20 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 , m2上,则(  )

    A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5 N B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 N C . 在突然撤去力F2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D . 在突然撤去力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13 m/s2
  • 7. (2017高一下·商丘期末) 质量为2kg的质点在xy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点的初速度为3 m/s B .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 N C . 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D . 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
  • 8. 如图(a),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弹簧正上方O点由静止下落。以O点为原点,作出物块从O下落至最低点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b)。弹簧形变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B . 下落过程中,在 处,物块的速度最大 C . 下落过程中,在 处,物块的位置最低 D . 在x1<x<x2和x2<x<x3的两段过程中,a—x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均等于
二、多选题
  • 9. 以下四个实验中,可能用到打点计时器的是(   )
    A .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B .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C .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D . 探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 10. (2020高一上·唐山期中) 某同学在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时,为得到一组对应的分力和合力,他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先用两个测力计拉动系在橡皮条E端的两根细绳,把橡皮条E端拉到O点,再改用一个测力计把橡皮条E端拉到O点,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

    A . 力F的作用效果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B . 测力计及细绳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测力计刻度盘 C . 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绳之间的夹角应为 D . 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只需记录两个测力计示数
  • 11. 某校羽毛球运动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原地纵跳摸高训练。已知质量m=50 kg的运动员原地静止站立(不起跳)摸高为2.10 m,比赛过程中,该运动员先下蹲,重心下降0.5 m,经过充分调整后,发力跳起摸到了2.90 m的高度。若运动员起跳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影响,g取10 m/s2 , 则(  )

    A . 运动员起跳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B . 起跳过程的平均速度比离地上升到最高点过程的平均速度大 C . 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为960 N D . 从开始起跳到双脚落地需要1.05 s
  • 12. (2020高一上·嫩江期末) 质量 的煤块在大小恒定的水平外力作用下,冲上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从右向左以恒定速度 运动。从煤块冲上传送带开始计时,煤块的 图像如图所示,选向右为正方向。已知 内水平外力与煤块运动方向相反, 内水平外力仍然与煤乙块运动方向相反,重力加速度 则(   )

    A . 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B . 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C . 0~2s内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为3m D . 0~2s内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为6m
三、实验题
  • 13. 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通常需要测力计。如果没有测力计,能否测出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呢?某实验小组根据转换测量的方法,测出了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测量的步骤和方法如图所示:

    ①如图a,测出轻弹簧的自然长度

    ②如图b,将木块悬挂在弹簧的下端,静止时测出弹簧的长度

    ③如图c,将长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匀速运动,测出弹簧长度

    1. (1) 根据测出的物理量,请你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 =。(用“ ”表示)
    2. (2) 在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如果按图d的方法,将弹簧一端连接木块,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拉动长木板水平运动,测出弹簧长度 ,同样可以求得动摩擦因数 。比较图c和图d的两种方法,你认为图方法更好,原因是
  • 14. (2020高一上·嫩江期末)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1. (1) 将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定滑轮高度,使连接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在纸带上取一系列计数点,每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 (2) 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多次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m,重复实验,测得多组砂和砂桶的质量m及对应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作出a-m图象如图丙中①所示,由图象可知,实验过程(填“满足”或“不满足”)m远小于M;

    3. (3) 实验时,要使砂和砂桶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需要将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长木板与水平的夹角正切值为(用题目及图丙中相关字母表示),以平衡摩擦力,然后重新实验,测得多组加速度a与砂和砂桶的质量m,作出的图线应是图丙中的图线(填“①”“②”“③”或“④”)。
四、解答题
  • 15. (2018高一下·郑州月考) 将一物体从 8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 为1.8 m , g=10 m/s2 , 求:
    1. (1) 物体在空间飞行的时间 t ;
    2. (2) 物体水平位移 x ;
    3. (3) 物体 落地时的速度 v
  • 16. 如图所示,质量为m=2.4 kg的物体用细线悬挂处于静止。细线AO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37°,细线BO水平,细线CO竖直,重力加速度g=10 m/s2 , 不计所有细线的重力,sin37°=0.6,cos37°=0.8。

    1. (1) 求细线BO上的拉力大小F;
    2. (2) 若三根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100N,要使三根细线均不断裂,求细线下端所能悬挂重物的最大质量;
    3. (3) 若上下缓慢移动细线OB的端点B,并保持细线AO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不变,求细线BO上拉力的最小值Fmin
  • 17. 我国自主研制了运—20重型运输机。飞机获得的升力大小F可用 描写,k为系数;v是飞机在平直跑道上的滑行速度,F与飞机所受重力相等时的v称为飞机的起飞离地速度,已知飞机空载时质量为9.0×104kg,飞机从静止沿跑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跑道上滑行30s达到起飞离地速度为60m/s,假设飞机装载货物前后起飞离地时的k值可视为不变,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时所受阻力为飞机重力的0.1倍。
    1. (1) 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2. (2) 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时受到的水平牵引力多大;
    3. (3) 当飞机的起飞离地速度为80m/s时,飞机装载货物的质量是多少。
  • 18. 如图所示,一质量m1=2kg的足够长平板小车静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m2=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置于小车上A点,其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给小物块一个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v0=6m/s的初速度,同时对小物块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F=6N的恒力。取g=10m/s2.求:

    1. (1) 初始时刻,小车和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2. (2) 经过多长时间小物块与小车速度相同?此时速度为多大?
    3. (3) 小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