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七单元 /16 /16.2 *登泰山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2 《登泰...

更新时间:2021-11-11 浏览次数:84 类型:同步测试
一、《登泰山记》
  • 1.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 (lù)      雕(qiè)      山(diān) B . (yá)      石(dèng)      须(yú) C . 申(wù)      岱(cí)      姚(lài) D . 盖(qī)      石(xià)      绛(hào)
  •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见云中白若樗辅数十立者(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助词,无实义)

    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雾若带然(停留)

    A . ①④⑥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⑤ D . ②⑤⑥
  • 3. 下列各项中,对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②今所经中岭山巅

    ③亭东自足下皆云     ④其远古刻尽

    A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4.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 .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C .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D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B . 其阴,济水东流 C . 道皆砌石为磴 D . 明烛天南
  • 6.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 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B . 半山居雾若带然 C . 与子额坐日观亭,待日出 D . 石苍黑色,多平方
  • 7.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 . 此东海也 C . 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D .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 8.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B . 阴,山南水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C . 乾隆,是清高宗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 D . 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
  • 9. 下列对《登泰山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此行姚鼐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 B . 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 C . 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云雾、日光的描写,勾画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 D . 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
二、默写
  • 10.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登泰山记》一开篇即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的句子是“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人济”。以此统摄全篇,使读者对泰山有个总体印象。

    2. (2) 《登泰山记》中“”两句从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中突

      出了登山之艰难。

    3. (3) 《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的句子是“”。
    4. (4) 《登泰山记》中描写作者登上山顶看到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天空的句子是“”。
三、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明皇封禅泰山 , 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节选自段成式《酉阳杂俎》)

    同治四年 , 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 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 , 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节选自薛福成《登泰山记》,有删改)

    戊申晦 , 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猜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曾国藩。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B .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C .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D .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转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水”“岳母”。 B . 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C . 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 D . 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泰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 B . 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C . 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如出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 D . 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萨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

      ②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5. (5) 乙、丙两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