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粤沪版 /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4 升华和凝华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粤沪版物理八上 4.4 升华和凝华

更新时间:2021-08-21 浏览次数:5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番禺模拟) 物质处于A物态时,具有固定的形状;处于B物态和C物态时,具有流动性。对处于C物态的物质进行降温压缩后,也可以使其转变为B物态。下列哪种物态变化为升华(  )
    A . 物态A变为物态C B . 物态B变为物态C C . 物态C变为物态B D . 物态A变为物态B
  • 2. (2021·河北模拟)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 B .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 . 干冰能够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 D . 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 3. (2020八上·柳州期末) 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   )
    A . 汽化而成 B . 升华而成 C . 先汽化后液化而成 D . 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 4. (2020八上·宽城期末) 如图所示,碘锤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酒精灯外焰温度约600℃)(   )

    A . 浸入开水中 B .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 . 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 . 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 5. (2020·本溪模拟) 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凝华 B . 液化 C . 蒸发 D . 熔化
  • 6. (2020·扬州模拟) 在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很快的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是113.7℃,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

    A . 浸入开水中 B .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 . 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 . 至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 7. (2020八下·襄阳开学考) 如图是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冰雕大奖赛中展示的一件冰雕作品,当地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作品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

    A . 汽化 B . 液化 C . 升华 D . 凝华
  • 8. (2020八上·通榆期末)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干冰或冰块对食品进行保鲜,这是利用了(    )
    A . 干冰熔化吸热 B . 干冰升华吸热 C . 冰块汽化吸热 D . 冰块升华放热
  • 9. (2019八上·澧县期中) 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   )
    A . 冻肉出冷库食肉里的冰熔化成水 B . 肉进冷库时肉里的水凝固成冰 C . 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其表面 D . 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其表面
  • 10. (2019九上·合肥期中) 我们的家里每天都“上演”着大量的物态变化,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A . 放进冰箱的水结成了冰 B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C . 煮菜时锅盖内侧出现大量水珠 D . 用湿手从冰箱取冻肉时,手会与冻肉粘在一起
  • 11. (2019八上·翠屏期中) 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   )

    A . 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 B . 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 C .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 D .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
  • 12. (2019八上·张家港期中) 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樟脑丸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雪景”是樟脑丸升华而成的 B . “雪景”是樟脑丸凝华而成的 C . “雪景”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 . “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
  • 13. (2021·包河模拟) 在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展示的一件冰雕作品,如图所示。该冰雕作品连续放置在-20℃的气温下,过一段时间后,其体积和质量会逐渐变小,这是因为该冰雕发生了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14. (2021·安徽模拟) ①夏天,洒在地面的水不久后就会变干;②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发黑;③清晨出现的白雾,会在太阳出来后慢慢地散去;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上述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中,物态变化过程相同的是(只填入序号)。
  • 15. (2021·金乡模拟) 寒冷冬天的清晨,吴老师准备开车去上班,上车后,看到挡风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选填“车内”或“车外”)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
  • 16. (2020八上·扶风期末) 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的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的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 17. (2020八上·陇县期末) 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这个过程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热量(选填“放热”或“吸热”)。
三、解答题
四、实验探究题
  • 19. (2020八上·高新期中) 小明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把“碘锤”放入热水中,
    1. (1) 观察到黑色固态碘颗粒逐渐消失,变成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 (2) 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她查询了一些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她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3. (3) 小明发现实验速度较慢,产生的气体颜色也较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她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