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第一次学...

更新时间:2021-09-12 浏览次数:6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读某河流流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及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对图示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 .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 . 全年温和湿润 D .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 (2) 与1980年相比,对2010年图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最可能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更大 B . 河流含沙量更小 C . 河流汛期更长 D . 河流结冰期更长
    3. (3) 下面对PQ河段治理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 . 西侧坡植树种草使土不下坡,东侧坡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B . 西侧坡修建梯田防止水土流失,东侧坡建设挡风墙防风固沙 C . 西侧坡退耕还林减少水土流失,东侧坡修筑梯田并建设水田防护林 D . 西侧坡与东侧坡均大量种草
  • 2. 茶树喜温暖、好雨雾、怕积涝、耐酸怯碱。我国茶树种植面积广大,下图为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四大茶区自然环境的共同特征是( )
      A . 1月均温在0℃以上 B .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C . 地形类型为丘陵 D . 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2. (2) 我国自古以来就通过“茶马古道”将西南茶区的茶叶运往高寒的青藏地区,“茶马古道”兴盛的主导因素是( )
      A . 市场 B . 交通 C . 政策 D . 劳动力
    3. (3) 江南茶区中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是( )
      A . 科技投入大,机械化水平高 B . 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多发 C . 家庭大农场经营,商品率高 D . 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 3. 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图中指数越大,表示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 B . 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 . 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D . 北京对河北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
    2. (2)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 促进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 . 河北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 . 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河北 D . 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 4. 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3. (3) 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 . 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 . 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 . 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 . 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 5. (2019·西安模拟) 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    )
      A . 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增大 B . 年径流量增大,年输沙量减小 C . 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减小 D . 年径流量减小,年输沙量增大
    2. (2) 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 中上游修建水库 B . 中上游植树造林 C . 流域降水增多 D . 全球气候变暖
  • 6.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7.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及其该地区近三十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河流的影响是(   )
      A .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B . 河流含沙量减小 C . 河流流域面积增大 D . 河流汛期缩短
    2. (2) 为更加合理地开发农业资源,该地区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 . 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B . 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C . 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D . 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
  • 8. 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据图表判断,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 )
      A . 湖南、安徽、重庆 B . 四川、云南、江西 C . 上海、浙江、江苏 D . 广西、湖北、云南
    2. (2) 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区域发展比较协调 B . 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 C . 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 D . 经济布局亟待优化
  • 9. 下图为湖南省1997~2009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变化趋势图。结合图中信息,关于该省1997~2009年城市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程失调 B . 速度变慢 C . 拉力减弱 D . 水平降低
  • 10.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 . 产业转型升级 B . 食品价格大增 C . 环境质量下降 D . 交通拥堵加重
    2. (2)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3. (3) 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 . 资源密集型产业 B . 劳动密集型产业 C . 资金密集型产业 D . 知识密集型产业
  • 11.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1. (1) 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 . 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 . 横断山区、江南丘陵 C . 横断山区、四川盆地 D . 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 (2) 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成因是( )
      A . 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 . 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 . 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 . 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 12. 下图为某地区河湖分布图,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对图示地区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 . 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 C . 河流在冬季没有结冰现象 D . 夏季河流水位日变化不显著
    2. (2) 图示地区一年中平均风速最小的季节为(   )
      A . 夏季 B . 冬季 C . 春季 D . 秋季
    3. (3) 图中调节渠的修建(   )
      A . 使①河段径流量减小 B . 减小②河流的流量 C . 有利于维护湖泊生物多样性 D . 会加大大海子南北盐度差异
  • 13. 下图是我国某两个省级行政区甘蔗种植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1中的M N曲线分别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 . 闽、赣 B . 粤、桂 C . 川、鄂 D . 苏、琼
    2. (2) 影响M省级行政区甘蔗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自然灾害   ②工业化城市化   ③生态退耕    ④种植结构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4. “五常大米香天下”,五常市有“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的美誊。下图为五常市区域简图,读图,影响该地稻米品质最主要的区位条件有(   )

    ①优惠的政策②优越的气候条件③悠久的种植历史④肥沃的土壤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综合题
  • 15.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1) 分析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2. (2) 简述阶段二由于资源开发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 (3) 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请从工业结构、工业布局、生态效益等方面说明调整的主要内容。
  • 16. 读“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指出影响黄河流域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
    2. (2) 说出圆圈所示区域自然环境的特征,比较该区域东西部生态治理的差异。
    3. (3) 关于今后黄河入海泥沙的数量,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趋于减少,二是将会增加。你持哪种观点?理由是什么?
  •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汉江全长 1532 千米,流域涉及鄂、陕、豫、川、渝、甘 6 个省市。汉江航运价值高, 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

    1. (1) 在长江各大支流中,汉江是历史上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简析其区位条件。
    2. (2) 近代以来,汉江航运不断萎缩,简析其原因。
    3. (3) 你认为要振兴汉江航运可采取哪些措施?
  •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湿岛”,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草原辽阔,物产丰富,向右“塞外江南”“中亚绿洲”之美誉,因此,它成为人们向往开发的神奇土地。

    材料二 薰衣草,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香草之一,其原产于法国普罗旺斯,后被广泛载重。我国新疆伊犁河谷与法国的普罗旺斯地处同一纬度带,且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相似,现种植面积达1300多万平方千米。

    材料三 伊利河谷薰衣草种植区分布图

    1. (1) 说出伊犁河谷的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 (2) 从气候的角度分析伊犁河谷成为薰衣草产地的条件。
    3. (3) 有人提出,将伊犁河谷薰衣草的种植面积扩大至现在的2倍,甚至更多。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