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五四学制)2020-2021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1-08-24 浏览次数:1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
  • 1. 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壶口观瀑布,可见一川大水硬是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ǎi (),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到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可见融雪处裸露出大山lí()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怒不可遏   格物致知   震耳欲聋   轻歌慢舞 B . 瞬息万变   目眩神迷   不修边幅   纷至杳来 C . 阳奉阴违   强词夺理   风云变换   相辅相成 D . 自圆其说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挑拨离间
  • 3. (2020·朝阳)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毕业在即,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 . 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人有“手机依赖症”。 C .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D .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 4.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令那些过去对中国有成见 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B . 山东时风“爬坡王”打造了电子打火新模式,很受农民欢迎,成为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C . 校长在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上的讲话生动具体、深入浅出,大家听了深受启发,不由的随声附和地鼓掌响应。 D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们妙手回春 , 治愈了众多患者,让他们重获健康。
  •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上指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带来严重冲击,也给世界经济带来______。中国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办这全球贸易盛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护士、医生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白衣执甲、不负重托,英勇无畏冲向国内国外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______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坚守与坚韧。

    ③在大中小学______、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A . 重击    诠释    循循善诱 B . 重创    诠释    循序渐进 C . 重创    阐释    循循善诱 D . 重击    阐释    循序渐进
  • 6. 口语交际。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你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参加社区举办的抗击疫情活动时,遇到一位阿姨要强行出小区,她既拒绝戴口罩,又不配合做登记。你该怎么劝说她?

  • 7. 名著导读。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水浒传》

        这首《临江仙》赞美的是梁山好汉,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体现在智取生辰纲,还体现在、智取文安县等。

  • 8. 古诗文填空。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

    ②山水之乐,

    ,月有阴晴圆缺。

    ,月是故乡明。

    ⑤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⑥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表达对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44分)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 . 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 .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 . 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2. (2) 赏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3. (3) 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徽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②,见缞絰③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④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⑤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⑥,即彻⑦宴席,厚周⑧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营理:筹办。⑤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⑥怃然:失意的样子。⑦彻:通“撤”,撤去。⑧周:救济。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而或长烟一      空:

      物喜,不以己悲    以:

      范文正公邠州    守:

      賵殓棺椁皆所未      具: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②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 (3) 乙文的故事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这是甲文哪句话(原文)的具体体现?
    4. (4) 为表现人物思想或精神品质,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之处?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拐 弯

    ①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当被人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说:“凡事要想得开,想不开就拐个弯。”

    ②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 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不仅在西方人眼中生命需要拐弯,中国古人亦有类似的认识。陆游也曾说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想如果把拐弯用英文大写的字母来表示,可分出若干种类型。

    ③一是把拐弯用字母“V”来表示。不仅形象上非常传神,而且真正表达了拐弯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拐弯,而是一种迂回型的拐弯,是形退实进。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从左边的趋势来说,本应向下,但到底部终止了,又改为向上。这是一种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许多人和事都是这样由挫折走向成功的。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文革”时被勒令守楼听电话。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却在困境中发现了有利因素,利用三年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这一宏篇巨著,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二是把拐弯用字母“N”来表示。这种拐弯和“V” 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它表示人们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时,原路走不通了,必须拐穹,但这个弯不是返回原来的起点,而是扔到一个新的落脚点上,从而在新的领域获得不断的发展。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不幸。关键在于你是否学会了拐弯。只要你在心里拐个弯,就会路随心转、超越自我,开创新天地。红极一时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维在一次马术比赛中意外坠落,成了一个高位截瘫者。他一度绝望过,也曾想就此了结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终选择了拐弯,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导演的影片还获得了金球奖。他还坚持用牙咬着笔,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后来这部书还成为畅销书。

    ⑤三是把拐弯用字母“W”来表示。这说明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弯很多,并不是拐一两次弯就能到达人生终点的,而是要经过多次拐弯的锻炼,经历多次挫折的磨练,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一些伟人、名人成长的轨迹,就雄辩地证明了他们正是在不断拐弯中前进,从而获得成功的。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推行“三民主义”,虽多次失败,但矢志不渝,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两院院士王选一生经历了八次选择,也就是八次拐弯,终于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被誉为“当代毕昇”。

    ⑥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转换思路的小方法,更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大智慧!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当下一些中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一蹶不振, 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请你结合本文的观点,对其进行劝说。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赔 偿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上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歌唱,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喊声:“先生,请停一下。” 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 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我脸一红 , 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啥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的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有一种流畅自然之感。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我红着脸 , 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我在店里给的是假钞。

    1. (1) 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

      以老人的话动为明线:追赶买主 → ①   → 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 → 被追上,知真相 → 获赔偿,付真钞

    2. (2) 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 (3) ⑤⑥⑫段中加波浪线的地方都写到了“我”脸红。请选择其中两处,简析“我”脸红的原因。
    4. (4) 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5. (5) “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三、 写作。(50分)
  • 13. 太阳的那束光,恩泽了大地万物;月亮的那束光,平安了捉摸不定的夜色;北斗的那束光,为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灯塔的那束光,照亮了游子归来的航程……

    书籍的那束光,驱除了愚昧,送来了智慧;楷模们发自自身的那束光,带给我们感动和“见贤思齐”的导引;老师苦口婆心劝慰我的那束光,驱走了内心的阴霾,让我充满力量努力向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点光亮,照耀人生。生活中的任何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心里的那束光,指引我们走出黑暗与迷茫,给予我们温暖和希望,帮助我们学会坚韧与顽强……你心里的那束光是什么?

    要求:以“   ▲   就是我心中那束光”为题;补充题目空缺部分再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