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靖安学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1-09-23 浏览次数:1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20分)
  • 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 (1)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 (2)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3)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jié(   )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fá(   )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那□醒他的是他自己对于黎明的过于殷切的想望。(节选自《艾青诗选•吹号者》)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轻jié     困 fá

    2. (2) 加点字“埋”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mái B . mán
    3. (3) 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 3. (2016·长沙)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 . 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直可爱的机器狗。 C . 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 . 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 4. 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青春偶像。请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①钟南山  ②文天祥    ③袁隆平

    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二、阅读理解(50分)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 (1) 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
    2. (2) 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潮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1. (1) 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断两处)

      夜 雪 大 作 时 欲 登 舟 至 沙 市 竟 为 雨 雪 阻

    2. (2)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湖中得更有此人

      复不遂

      ④任之而

    3. (3) 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上下一   余强饮三大而别 B . 住西湖      上下十里间 C . 是日定矣    湖中焉得有此人 D . 下船        郡下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5. (5) 甲文中“”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俱寂的意境,而一个“独”字表达了作者的情操;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的描写角度是描写,写出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善读可医愚

        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意义的。

        刘向说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

        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被坏书、坏影视作品和有害网站坑害,从一个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制方面的知识造成的恶果。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

    1. (1) 本文显然不是一篇驳论文,但开头举出“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的说法,其目的是:
    2. (2)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3. (3) 作者将“医愚”和“善读”结合起来论述,从论述的重点来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 (4) 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冬霜暖阳

        ①上午,我坐在客厅的日影里,剥平包菜,一片一片撕碎,放到洗菜盆里……做这些零碎琐屑的事,一屋子都是安宁……因为专心,无杂念,情绪也随之平和。宛如一些美好的时光,因为短暂,让人贪恋。把平包菜撕完,日影移走——大概因小区前面起了三四十层的高楼,冬天的日光贵重,但凡投照下来,必然暖融融的,所以美好。

        ②儿时,我们村里老人集体坐在背风的草堆旁,无别事,也就为晒晒太阳,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起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不知他们在日光下想些什么,但,那一刻是安宁的。

        ③一年里也没有多少次机会,可以望见蓝天了。

        ④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常年的失眠纠缠,让人感叹青春岁月一去不还。医生建议,唯锻炼,方能缓解一二。于是,清早买菜,特意拐弯去屋后的荒坡走了走。

        ⑤荒坡上的枯草仍有霜迹,寒光凛凛,踩上去格外清脆。水渠里倒伏的莽草身上,霜意犹深,迎着光,直刺人眼。这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比如雾呀,霜呀,总是招人喜爱。

        ⑥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白茫茫,一个人走在上学路上,前后均不见人,到了学校,头发能拎出水。我妈妈每次去一个叫作“横埠河”的集镇买柴,总是有雾的天气。站在村口,我望着她去时的方向,渐渐地,渐渐地,茫茫白雾里,一个妇女挑柴的身影终于显现出来,她把一担柴来回换着肩,一点一点地出现在圩埂上……我总是幻想,她或许会带一根油条回来,或许别的好吃的呢,总会有的吧。我站在原地,仿佛胜券在握。

        ⑦只是,每次都落空。也不介意,至少望着她一点点自白雾里现身——那么漫长的等待过程,我起码是快乐的,充满着企盼和渴念的。

        ⑧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过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有时,更甚至,失去未必比得到更沮丧。失去,可以让灵魂痛苦;得到时的狂喜,永远那么浅薄轻飘,不值一提。生命只有在一次次失去时的煎熬里,才会慢慢强大无摧。

        ⑨失败也是升华,如浊浪淘沙,日日年年,总有一天成就你珍珠或者金子,只要自己不先撒手放弃。

        ⑩所以,一直喜欢雾天,天地同白,湿了山川草木,以及行走其中的人。如今,雾已难见,雾霾常有。幸而还有霜,让我魂牵梦绕。

        ⑪相比雾来说,霜更美,满身寒气,萧杀而来,又呼啸而去。小时候村庄里每一户人家的鱼鳞瓦,都是霜的同谋。童年,每到严冬,屋头上皑皑一片浅白,不是雪,是霜。泡桐树被冻僵了,生在原地一动不动。在日光下,唯有霜是跳跃的,麻雀一样忽东忽西。最疼爱的事情是,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稻草,被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裹起来,呵护备至——你说霜为何这么疼惜掉在地上的一根稻草呢?夜里,一根稻草独自躺在地上,孤单无依,没有谁肯给它暖意,唯有霜是宽厚仁慈的——还是我来裹它取暖吧。

        ⑫天地之中,真是有情有义。霜不仅裹落单的稻草,还裹稻草垛、棉花垛……霜想把天地里一切孤单的东西都暖起来。

        ⑬脚下的荒草,在霜的包裹中依然清脆,迎着光,熠熠生辉。我内心的狂热,竟也在日光里一点点激发出来,然后点燃。或许命运不尽完美,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暖、有期盼……这一生,何曾白活。

    1. (1) 文章描写了儿时的哪三个场景?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

      ②结合语境,分析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

    3. (3)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的理解。
    4. (4) 文章第⑪⑫段在写作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或写法的角度作答)
  • 9.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下面小题。
    1. (1) 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A注视着走过来的朱赫来和那个士兵,心里非常乱,想不出主意。“怎么办呢?”在最后一分针,他骤然想起了他衣袋里的手枪。

      ②《西游记》

      B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j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③《朝花夕拾》

      C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

         ②   ③

    2. (2) 艾青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是“土地”,请谈谈你对《我爱这土地》中的“土地”这个意象的理解。
三、写作(5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流露着诗情画意;青春,散发着淡淡馨香;青春,回荡着悠扬旋律。因为有青春做伴,我们才可以追寻更广阔的天空、领略更精彩的人生!

    以“青春做伴好飞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套作,不抄袭。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用化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