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1-08-13 浏览次数:1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书写。
二、积累。(30分)
  • 2. 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还记得刚踏进校园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yòu zhì,喜欢到cǎo cóng里捉xī shuài,把bō li弹珠当成珍宝一样收藏,小脑袋里充满各种奇妙的líng gǎn……这làng màn的童年时光呀,就这样悄悄溜走。感谢成长路上的伙伴,再相聚时轻声说一句:qià hǎo那时你也在!

  • 3. 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xiāo)  明媚  见微知暑 B . (wèi)  耽搁  万不得以 C . (huo)  哀思  焉知非福 D . (tiáo)  避兔  摆摊儿
  • 4. 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志愿成为最美“逆行者”。一份份请战决心书,一个个鲜红的手印,是战胜疫情的决心,是对国家深沉而博大的爱。他们是民族的英雄,用生命谱写一曲抗击疫情的时代赞歌。

    1. (1) 根据语境,对文中“逆行者”这个词语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 叛逆的人 B . 唱反调的人 C . 不走寻常路的人 D . 迎难而上、舍身忘我的人
    2. (2) 下列句子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意思最相近的是(    )
      A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B . 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C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 (3) 武汉人民在送别即将离鄂的医务工作者时,用诗句表达真挚的谢意。下列哪一句可能是送给浙江医疗队的?(    )
      A . “漓水春风”暖人心。 B . 春暖小城,南粤仁医。 C . 天容水色西湖好,十里东湖碧水泷。 D . 长江波涌涛声急,湘鄂本是一家亲。
    4. (4) 疫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以下描述中使用成语不恰当的一项(    )
      A . 疫情的到来让原本热闹的大街空空荡荡,真是万象更新 B . 因为疫情的缘故,戴着口罩上街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C . 武汉疫情严重时,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纷纷伸出了援手。 D . 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仅用十余天建成,太不可思议了。
    5. (5) “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快走出疫情的影响,政府实施了许多创新之举:发放消费券,县长直播带货。真是________。”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A .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 .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6. (6) 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很多英雄人物。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波义耳出版的《海陆的起源》-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B . 李大钊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坚持工作,毫不畏惧。 C . 炊事班长在长征途中为照顾生病的小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D . 詹天佑顶着各方压力,克服种种困难,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
  • 5. 根据课文内容和古诗文填空。
    1. (1) [时光匆匆]朱自清感叹:“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外,又剩些什么呢?”所以,我们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回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明白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即将毕业的我们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感恩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关爱。
    2. (2) [读书立志]读书相遇伟大的品格。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表明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心;郑燮有竹石般的坚定意志:“千磨万击还坚劲,“;于谦用“粉骨碎身浑不怕,”表达坚贞不屈的品质。他们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榜样。
    3. (3) [壮美家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跟随王观感受“水是眼波横,”的曼妙灵动;跟随王维欣赏“渭城朝雨港轻尘,”的清新明朗;跟随韩愈饱览长安“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早春景象,领略大好河山,饱含民族自豪感。
三、阅读。(35分)
  • 6.                         

    (一)春节

    [材料一]北京的春节(节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日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日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材料二]春节旅游调查数据

    [材料三]2020年春节新闻热点

    你觉得出去一会儿没事,他也觉得出去一会儿没事,明天大家都出去了,这战役就得往后拖。每个人都不出门,就能拖死耗死这场瘟疫。

    ——钟南山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疫情当前微信拜年,口罩一戴福气常在。

    ——某村宣传标语

    全县每户家庭每两天可指派1名家庭成员出门采购生活物资。所有村、小区实施闭环管理。村民要当好管控的主人,自觉勤洗手、讲卫生、不串门、不聚集、不扎堆,外出必须佩戴口罩,与他人交流时保持一定距离。严禁玩扑克、打麻将、聚餐聚会、聚众闲聊等聚集性活动。

    ——永嘉县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通告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相信中国采取的措施将有效控制并最终战胜疫情。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1. (1) 材料一介绍了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之前北京春节的习俗,其中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写 得特别详细,腊月二十三之后写得简略,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2. (2) 根据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随着时代的变化,旅游成了很多人春节过年的一种选择。

      ②2019年春节周边游消费调查表明,大多数人选择逛庙会。

      ③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景区接待游客总人数同比增长3.44%。

      ④根据材料三预测,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景区接待游客人数会再创新高。

    3. (3) 当前,我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根据材料三,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    )
      A . 做好戴口罩、讲卫生、不聚集的个人防护。 B . 医务工作者连续奋战,迅速开展医疗救护。 C . 政府的科学部署与严格防控。 D . 旅游过年,亲近大自然,愉悦身心。
    4. (4) “春节是一道流动的文化。”从三则材料中可以提取以下主题,组成一套有关春节文化的邮票,展现传统春节、时尚春节以及2020年特殊春节的生活与祝愿。

      [辞旧迎新][春和景明][平安是福][国泰民安]

      请选择其中一个主题,结合相关材料,设计一枚春节邮票,用语言描述这张邮票上的画面。

  • 7. 课内阅读

    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

    毛毛虫选择了短暂的束缚,才有了蝴蝶破茧而出的翩翩起舞;珍珠贝选择了短暂的痛苦,才有了珍珠脱壳而出的莹润光泽。为了到达理想的彼岸,为了想要的自由,我们必须穿越沙漠。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我们要乐观旷达,勇敢面对。

    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我们要乐观旷达。苏轼,一代文豪。他有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与睿智的思想,更有乐观旷达、闲适洒脱的心境。他命运坎坷,人生路途风雨飘零,曾经多次被贬官,可他依然乐观高歌,纵笔抒怀,《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成千古名唱。

    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我们要勇敢面对。作家史铁生在最美的年华突然双腿瘫痪,人生一下跌入低谷。他迷茫过,痛苦过,但他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勇敢地走了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他找到了写作这条路,他曾戏称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在写作这条路上,史铁生勇敢地坚持下去,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健全而丰满的理想。

    人生路漫漫,学习或生活中,难免遇到坎坷,当遭遇不自由时,我们无须迷茫,不必消沉,命运执掌在自己手中。正如思想家伏尔泰所说:“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1. (1) “不自由"本来指受到约束与限制,在文中具体是指(    )。
      A . 喜欢守旧,不懂创新 B . 孤独寂寞,不会与人交往 C . 不能说出想说的话 D . 遭受挫折,陷入困境
    2. (2) “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是本文表达的基本特点。联系选文,完成题目。

      ①本文的观点是(    )

      A.为了到达理想的彼岸,为了想要的自由,我们必须穿越沙漠。

      B.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我们要乐观旷达,勇敢面对。

      ②根据短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位人物在遭遇“不自由”时的表现。

      人物

      “不自由”

      表现

      苏轼

      多次被贬官

      史铁生

      双腿瘫痪

    3. (3) 如果要给本文再增加一个具体事例说明观点,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坚持自学,成为享誉国际的数学家。 B . 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成了盲聋哑人,凭着顽强的毅力,成为一位著名作家。 C . 刷子李一身绝活,凭借绰号奇、规矩奇技艺奇,一举成为天津码头上的奇人。 D . 贝多芬在晚年听力完全丧失的情况下,坚持创作,谱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伟大的作品。
    4. (4) 疫情期间我们也曾遭遇“不自由”,围绕这个话题我们举行一场辩论赛。请你作为反方辩手,根据提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正方:遭遇“不自由”,是坏事。疫情期间,“不自由”让我们的生活无聊乏味,原本热闹的春节变得毫无生趣,不能旅游,不能聚餐,不能串门,整个假期毫无收获。

      反方:遭遇“不自由”,是好事。

  • 8. 课外阅读

    枇杷酸·枇杷甜

    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老汉卖完枇杷的时候,天竟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老汉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我是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您。’

    “没问题。”凌师傅爽快地答道。

    凌师傅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①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进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②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

    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老汉。老汉撑起伞转身欲走,凌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凌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战,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一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女人就是小心眼”,又干活去了。

    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就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扔进嘴里,立刻吐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咂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眯成一线天:“好酸!”凌师傅抢过话:“是你的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1. (1) 对于老汉借伞,凌师傅和妻子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根据内容,补充图示。(填序号)

      ①主动借衣②一顿数落③爽快借伞④低声埋怨

    2. (2) 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真甜”,妻子吃了却说“好酸”。同样的枇杷,不同的看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老汉信守承诺送回衣服和伞,枇杷的甜包含着互相信任的味道。 B . 妻子觉得枇杷酸是因为生病没有胃口,不想吃。 C . 凌师傅帮助别人得到了快乐,所以觉得枇杷很甜。 D . 因为当时不信任老汉,妻了吃起枇杷心里别扭,觉得酸溜溜的。
    3. (3) 关注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物形象。联系选文,完成题目。

      ①本文出现了两次“狠狠地瞪”,凌师傅、妻子当时分别在想什么呢?

      批注A一把伞值多少钱?这么大的雨,老人家淋病了,可怎么办?

      批注B你傻呀?人家会为这把伞特地送回来?绝对不能借!

      批注C这把破伞本来就打算不要了,现在就当丢了呗!

      联系上下文,揣测人物想法,给文中两处“狠狠地瞪”选择合适的批注。

      第①处对应批注:

      第②处对应批注:

      ②结合人物的言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的凌师傅。

      ③本文着力刻画凌师傅的人物形象,对妻子的描写是为了(    )。

      A.侧面烘托    B.点面结合    C.首尾呼应    D.动静结合

    4. (4) 本文和我们读过的《桥》《穷人》都是小说,以下关于小说的阅读小妙招,不恰当的是(    )
      A . 留意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帮助理解人物性格。 B . 通过画人物关系图、故事情节梯等方式,梳理小说的情节。 C . 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领悟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D . 小说中的人物特点都是单五的,只需抓住一个特点评价人物。
    5. (5) “同读一本书”活动中,同学们都认为“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请选择其中一个任务,交流你的读书心得。

      任务一: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在汤姆·索亚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身边伙伴的影子吗?围绕你想到的人物,做一个即兴发言。

      任务二: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本书后,你还能想到哪本与历险有关的书籍?请为这本书写一则推荐词。

四、习作。(30分)
  • 9.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从一线医务人员到各个方面参与防控的人员,从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到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伟大出自平凡!习近平这样点赞英雄模范》

    习爷爷这样为英雄模范点赞,在生活中,你想为谁点赞呢?是与病毒作战的抗疫英雄,是像凌师傅那样伸出援手的热心人,是诚实守信的叔叔,还是苦练本领的同学……请将题目“为_______点赞”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为什么要为他点赞,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