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2 智取生辰纲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智取生辰纲》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23 浏览次数:13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gōu)当     怨(chàng)     (yú)候        (chēn)怒 B . (óu)气      (nèn)地       啰(zào)       (yǎo)酒 C . (qū)      (chěng)辩     气(chuǎn)     (pǔ)刀 D . (guō)嗓     (gàn)系       吹(xū)        (kuī)望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辰牌    分晓    候车室    絮絮聒聒 B . 劈手    畜生    添加剂    喏喏连声 C . 寻思    颠倒    蒙汗药    面面撕觑 D . 尴尬    歇息    朱砂记    死心踏地
  • 3.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宋江起义的发生、发展、成功的过程,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B . 《水浒传》的叙述方式带有说书的痕迹,如“话说”“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等。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既可以因为故事发展的需要安排许多巧合,也可以打断故事进程进行议论。 C . 《智取生辰纲》围绕“智”展开,明暗两条线索一起发展,之所以能“智取”,是因为晁盖一方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且有周密的计划。 D . 从写作特色上看,《水浒传》一书的人物语言、行为描写非常出色,尽管许多地方没有明确点明有关人物的姓名,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判断。
  • 4. 下列各句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总有一天会变老,变得老态龙钟 B . 北京的地下水一旦被大量污染,其结果不堪设想 , 所以必须抓紧对北京城市污水的治理。 C . 人类能生存和发展多久,归根结底取决于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能撑多久。 D . “宏志班”的学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却不以为然 , 一心扑在学习上。
  • 5. 在《智取生辰纲》一文中,对杨志失败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①杨志性格粗暴,不善于笼络人

    ②杨志与都管、虞候各怀私心

    ③黄泥冈地势险恶,天气炎热

    ④生辰纲是奸臣所获的不义之财

    ⑤杨志刚愎自用,不能体恤下属

    ⑥押送生辰纲的兵马太少,寡不敌众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④⑤⑥
  • 6. 阅读课文《智取生辰纲》,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杨志押运生辰纲组织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B . 故事主人公杨志是一个性情暴戾、急躁而又精细、强干、机智的人。 C . 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的主要艺术特点。 D . 能够成功夺取生辰纲的原因在于以晁盖为首的八条好汉,是一个紧密团结、足智多谋、敢向贪官挑战的战斗集体。
二、填空题
  • 7. 语文常识

    ①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是

    ②《智取生辰纲》选自,作者人。

    ③小说是以刻画为中心,通过来反映社会生活。

  • 8. 填空。

    ①《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②杨志的绰号是,《水浒传》中写杨志的情节,除了本文的“押送金银担”外,还有

三、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说一声也不打紧。(不打紧:不要紧) B . 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晓事:明事理) C . 左右将到村里去卖。(左右:不久) D . 不说价。(一了:向来,从来)
    2. (2) 指出文中划线的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七个客人”是指

      ②两处“一个客人”中,前一处指;后一处指

      ③“那汉”指

    3. (3) 对这段话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白胜挑酒装作路过,故意不卖,只是为了增强诱惑力。 B . “贩枣人”买下一桶酒,当面吃尽,以此来显示酒中无药,借以迷惑杨志。 C . “贩枣人”故意在另一桶舀酒,一面吃一瓢以此来消除杨志的疑虑,另一人再来舀酒,已巧下蒙汗药。 D . “贩枣人”与“卖酒汉”假戏真做,把杨志撇在一边,让他当观众。这一幕精彩的表演,不由杨志不信,终于上了圈套。
    4. (4) 读了此段,你认为是哪一个人什么时候将蒙汗药放进桶里的?
    5. (5) 这段文字向我们刻画描写了一个群像,请简要概述一下选段中群像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6. (6) 《智取生辰纲》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另一条是,这两条线索没有明、暗之分,因为两股势力的斗智斗勇始终在正面进行着,而两条线在相交合,就形成了故事的高潮。
  •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人生的标点
    ①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个句号,圆满而充实。
    ②母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逗号,总有未完的续音,这样才不会终结,才会充满希望。于是,当我失败时,再也不愿让衰草抚慰伤痕,拒绝让微风抚平记忆。我要靠我自己站起来,是的,要靠自己,我要自己去写完那逗号后的下文。渐渐地,我懂得了“逗号”的真正内涵。
    ③父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冒号,永远都给人启迪,引人思索。于是,我在生活中尝试着发现,尝试着拓新。记得,是太阳的柔光,是落叶的飞舞,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春去秋来,我便用心灵在人生的冒号后写下了我最珍贵的感受。
    ④爷爷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引号,把经历中最刻骨铭心的片段“引”起来,藏在心底,让它成为回忆的瑰宝,前进的鞭策。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是她牵着我走向人生大门,是她教会我如何做人。是她在我悲伤时给我心灵的安慰,在我失败时给我重振的勇气。我将这段记忆放在引号中,成为我心灵深处的宝石。
    ⑤奶奶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面对自己的荣誉、鲜花,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淡泊一切浮躁,去寻找一种比生命更长久的踏实。面对别人的过错,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微笑着用你的胸怀去容纳整个世界。于是,我学会了什么是沉着,什么是宽容;我兴奋地发掘,我应有的一颗包容万物的心灵。
    ⑥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孩子,其实,没有谁的人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句号,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可贵的是,你一直都在追寻着句号。这不是目的,而是过程。但重要的,也就是这过程。”
    ⑦我忽然间发觉,我在寻求“句号”的过程中成长了。我懂得了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于是,我学会如何去珍惜我所经历的一切。曾经的历程就像退了潮的海,虽已不再汹涌澎湃,但它还是将贝壳留给了沙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我,虽然没有得到人生的句号,但我已经拥有了最弥足珍贵的经历。毕竟,只要努力追求过了,就可以无悔。
    ⑨我相信,我终究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竖立的感叹号!
    1. (1) 从全文看,文章以“人生的标点”为题有何用意?
    2. (2) 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是什么?它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 (3) 依照文中画横线句,用“曾经的历程就像……虽……但”的句式仿写。
    4. (4) 品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内涵。

      面对别人的过错,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微笑着用你的胸怀去容纳整个世界。

    5. (5) 请发挥想象,你觉得人生还会是什么标点?说说理由。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时迁偷甲

    [明]施耐庵

        (为赚金枪班教师徐宁上梁山,宋江、吴用派鼓上蚤时迁去东京徐宁家盗取徐家祖传的一副雁翎砌就圈金甲。时迁溜进徐宁家院,看见盛甲的大皮匣拴在卧房梁上。)

        ①约至二更以后,徐宁收拾上床,娘子问道:“明日随直也不?”徐宁道:“明日正是天子驾幸龙符宫,须用早起五更去伺候。”娘子听了,便吩咐梅香道:“官人明日要起五更出去随班;你们四更起来烧汤,安排点心。”时迁自忖道:“眼见得梁上那个皮匣子,便是盛甲在里面。我若趁半夜下手便好;倘若闹将起来,明日出不得城,却不误了大事?且捱到五更里下手不迟。”听得徐宁夫妻两口儿上床睡了,两个丫鬟在房门外打铺。房里桌上却点着碗灯。那五个人都睡着了。两个丫鬟一日服侍到晚,精神困倦,亦皆睡了。时迁溜下来去身边取个芦管儿,就窗棂眼里只一吹,把那碗灯早吹灭了

        ②看着伏到四更左侧,徐宁觉来,便唤丫鬟起来烧汤。那两个使女从睡梦里起来,看房里没有灯,叫道:“阿呀,今夜却没了灯!”徐宁道:“你不去后面讨灯,等几时?”那个梅香开楼门,下胡梯响。时迁听得,却从柱上只一溜 , 来到后门边黑影里伏了。听得丫鬟正开后门出来,便去开墙门,时迁却潜入厨房里,贴身在厨桌下。梅香讨了灯火入来看时,又去关门,却来灶前烧火。两个使女也起来生炭火上楼去。多时汤滚,捧面汤上去,徐宁洗漱了,叫烫些热酒上来。丫鬟安排肉食炊饼上去,徐宁吃罢,叫把饭与外面当直的吃。时迁听得徐宁下来,叫伴当吃了饭,背了包袱,拿了金枪出门。两个丫鬟点着灯,送徐宁出去。时迁却从厨桌下出来,便上楼去,从隔子边直踅到梁上,却把身躯伏了。两个丫鬟又关闭了门户,吹灭了灯火,上楼来,脱了衣裳,倒头便睡。

        ③时迁听那两个丫鬟睡着了,在梁上把那芦管儿指灯一吹,那灯又早灭了。时迁却从梁上轻轻解了皮匣,正要下来,徐宁的娘子觉来,听得响,叫梅香道:“梁上甚么响?”时迁做老鼠叫。丫鬟道:“娘子不听得是老鼠叫?因厮打,这般响。”时迁就便学老鼠厮打,溜将下来 , 悄悄开了楼门,款款地背着皮匣,下得胡梯,从里面直开到外门。来到班门口,已自有那随班的人出门,四更便开了锁。时迁得了皮匣,从人队里趁闹出去了。

    1. (1) 下面句子里划线的词语对表现时迁的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时迁却潜入厨房里,贴身在厨桌下。

      ②(时迁)悄悄地开了楼门,款款地背着皮匣。

    2. (2) 选文三次写到时迁的“溜”。这三次“溜”,分别由哪里溜到哪里?
    3. (3) 选文两次写到时迁用芦管吹灭碗灯,每次的目的是什么?
    4. (4) 选文体现了时迁哪两个特点?请用简略的语言分条概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