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19 苏州园林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测试

更新时间:2021-07-17 浏览次数:8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ǎo)     嶙(xún)      对(chèn)      (zháo)眼 B . (jiān)     回(láng)     (qiáng)薇     依(bàng) C . (yán)漏      轩(xiè)      (jiàn)赏      松(bǎi) D . (zhēn)酌     丘(hè)       (mò)样        (lóu)空
  •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宣染    蔓延    玲珑    俯仰生姿 B . 堆叠    映衬    毗邻    浮光略影 C . 庸俗    景致    攀登    安静闲适 D . 墙壁    阅厉    雷同    珠光宝气
  • 3. 下列句子中与“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一句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 游览者来到园里,哪一个不是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B . 游览者来到园里,谁都是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C . 游览者来到园里,谁不是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D . 游览者来到园里,每一个都是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吗?
  •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面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 . ③①②④⑥⑤ B . ③②①⑤④⑥ C . ②①⑤④⑥③ D . ②③①④⑥⑤
  • 5.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了参加这次航模比赛,同学们自出心裁 , 制作出很多新颖的飞机模型。 B . 三峡两岸数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怪石林立,别具匠心 , 非常壮观。 C . 对于山城重庆来说,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 , 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观念。 D . 我站在山顶向远处望,只见重峦叠嶂 , 巍峨壮丽。
二、填空题
  • 6.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②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 7. 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易,自出心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②他们讲究亭台轩谢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招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错别字:          

    改正:          

  • 8. 选词填空。

    ①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完整)的画面而存在,决不(允许、容许)有欠美伤美的(地方、败笔)。

    ②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追求)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 (简单、简朴)而别具匠心。

三、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 (1) 简要说明第①段在文段中的作用。
    2. (2) 指出第②段和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3. (3) 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4. (4) 说说第④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颐和园乐寿堂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山色湖光共一楼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________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________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 (1) 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的要求。
    2. (2) 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哪两种功能。
    3. (3) 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4. (4) 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5. (5) 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画中游”,并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这幅大画之中。

  • 11.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承德避暑山庄

       ①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狭长的谷地上,占地面积584公顷。它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始建于康熙42年,建成于乾隆55年,历时89年。山庄以朴素山野气息为格调,取自然原景本色,吸收江南水秀风光,而建成山中有园,园中有山的独特园林。这座园林又因众多群体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一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园。

       ②避暑山庄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殿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正宫按封建礼制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的正殿是澹泊敬诚殿,全部由楠木建成。清代皇帝在山庄时,重大的典礼都要在此举行。四知书屋是清帝大典前休息更衣以及平时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后寝主要有烟波致爽殿和云山胜地楼。烟波致爽殿是皇帝的寝宫,因康熙誉称这里“地既高敞,气亦清朗”“四周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而得名,并列为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首。其正中设宝座;西暖阁是皇帝的卧室,床后有暗道;东暖阁是皇帝与大臣议论国事的地方。云山胜地楼是帝后观赏湖光山色的地方,它不设楼梯而以假山为磴道。出正宫门便是万壑松风殿,这是清帝批阅奏章及读书处。正宫东侧为松鹤斋,原供皇太后居住,其造型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仿。东宫在宫殿区最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殿场所,不幸于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焚毁。

       ③苑景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宫殿区以北为湖泊区。湖区集南方园林之秀和北方园林之雄,将江南园林的景观移植到塞外。湖区的中部有三岛,西为环碧,北有如意洲,东有月色江声,皆以堤桥相连。环碧岛清静幽雅,原为王子读书处。岛北采菱渡是宫女下湖采菱的渡口。如意洲上古建筑比较集中,其中延熏馆是正宫建立前皇帝处理朝政之处。水芳碧秀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后祝寿之地。如意洲北面有青莲岛,上有烟雨楼。沿长湖北行可到清时七大藏书阁之一的文津阁。

       ④从文津阁东行便到平原区。区内“万林园”古木参天,绿草如茵,中央搭有豪华蒙古包,为清帝来山庄时举行宴会和游乐活动的场所。沿热河泉南行可达金山岛,岛上亭台楼阁一派江南景色。再沿湖畔南行可到月色江声岛,这里是皇帝读书、望月、听泉之处。再往前即到“水心榭”,它是宫殿区与湖区间的重要通道。站在水心榭,环视四周皆为美景。

       ⑤山庄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区,这里山峦峻峭,属燕山余脉风云岭山系。峰冈崖坡之上,与山水林泉巧于因借,宜亭斯亭、宜轩斯轩、宜庙斯庙,康、乾时期在山区修建了40余处楼、亭、庙、舍,均有游览御路和羊肠步道相通。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阻挡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这里峰奇石异,林木繁茂,气候十分阴凉。另有磬锤峰、蛤蟆石等奇景。康熙帝曾经夸耀此地说:“天然风景胜西湖。”

       ⑥避暑山庄周围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合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

       ⑦避暑山庄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摘自《旅游纵横》2012年第10期,有删改)

    1. (1) 承德避暑山庄的整体设计原则是什么?

    2. (2) 本文展开说明时主要采用的是哪种说明方法?

    3. (3) 文中哪句话具体说明了承德避暑山庄的设计建造是“取自然原景本色”?

    4. (4) 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①康、乾时期在山区修建了40余处楼、亭、庙、舍,均有游览御路和羊肠步道相通。

      ②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