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蚌埠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

更新时间:2021-07-17 浏览次数:10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0分)
  • 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新”首要是指(    )
    A .   国家的独立自主 B . 人民的当家做主 C . 确立了社会主义 D . 提高了国际地位
  • 2.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一英国学者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
    A . 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 .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 . 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 . 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 3. 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 . 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 .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 .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 4. 图1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B . 抗美援朝的积极推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 . “一五计划”的实施
  • 5. 申纪兰代表参加了建国以来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符合她第一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历的是(    )
    A . 听到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B . 参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C .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D . 听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中国梦宏伟蓝图
  • 6. 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 . 土地改革 B . 艰辛探索 C . 三大改造 D . 改革开放
  • 7. 图2漫画的作者意在说明(    )

    A . 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B . 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 . 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 . 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 8. 高考的内容有时会反映出政治的方向。1977年的某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但这个“纲”在1978年底被果断停止使用。题目中的“抓纲”是指(    )
    A .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 以经济建设为纲 C . 以文化建设为纲 D . 以思想建设为纲
  • 9. (2021·惠民模拟) 春联的内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    )
    A .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 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 . 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 . 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 10. 图3中绍兴市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最快时期的出现,与下列政策直接相关的是(    )

    ①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允许创办乡镇企业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1992年,深圳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其原因是(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 C . 香港、澳门地区的成功回归 D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 ②③④⑤⑥ B . ①②③④⑤⑥ C . ②③④⑤ D . ③④⑤⑥
  • 13. 图4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推行
  • 14.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 . 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 . 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D . 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5.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是(    )
    A .   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 B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 民间团体的经济交流 D . 两岸直接“三通”
  • 16. 2019年是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图5是人民海军不同时期的主战装备,这反映出人民军队(    )

    A .   武器现代化水平提高 B . 成为友好交往的使者 C . 实战化训练不断加强 D . 形成海陆空防御体系
  • 17.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活动是(    )
    A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为万隆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B .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被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 . 美国在中美双方的《联合公报》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 .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18. 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招待会上的致辞中说:“建交时,中美双边贸易不足25亿美元,相互投资几乎为零;2017年,双边贸易超过5800亿美元,各类投资累计超过2300亿美元。”这直接表明中美建交(    )
    A . 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反恐合作 B . 消除了两国的经济贸易摩擦 C . 加强了两国的环境保护合作 D . 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
  • 19. (2018·临沂)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个飞船”是(    )
    A . 神舟一号飞船 B . 神舟三号飞船 C . 神舟五号飞船 D . 神舟六号飞船
  • 20. 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们惊讶于中国人清一色蓝、灰、军绿色的衣着,所以有了“灰蚂蚁”“蓝蚂蚁”的形容。80年代,中国人一直被忽视与压抑的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推动“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的主要因素是(    )
    A . 三大改造 B . 港澳回归 C . 改革开放 D . 中美建交
二、辨析改错
  • 21. 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找出错误并改正。
    1. (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曾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 (2)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 (3) 王进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被称为“两弹元勋”。
    4. (4) 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 (5)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材料解析(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共36分。)
  • 22. 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材料三: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有何意义?
    2. (2) 材料二中“此翁”是谁?国际上对他有怎样的赞誉?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谁的成就?这一成就获得了什么国际荣誉?解决了困扰世界的什么问题?
    4. (4) 新中国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 2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据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等

    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庄严宣告: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重视科技力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世界共同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分析“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 (3) 材料三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此次会议做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
  • 24.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材料二:

    材料三:

    小明同学的学习笔记

    主题:中国新时代的外交

    建交国家: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

    主要活动:

    1.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2.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4.中国自1990年以来,多次执行维和任务。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并分析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的外交布局,并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怎样变化?
四、活动与探究(14分)
  • 25.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政党。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工商业创新】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政纲,新民主主义社会只不过是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到1952年,无论是在工业还是商业上,国营经济已经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并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规模较大的私营工厂只能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这个事实促使中共领导人做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策,并考虑走“和平转变”的道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

    【农业创新】

    材料二:(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体制创新】

    材料三: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我们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加快建设和完善要素市场,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个重点。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理念创新】

    材料四: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出: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些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而深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在“和平转变”中的一项创举,并分析“和平转变”的实质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两种“组织方式”分别指什么?并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不同。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及创新成果。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方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