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奉贤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学业质量绿...

更新时间:2021-07-16 浏览次数:15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体中能作为杠杆的是(  )
    A . 一把剪刀 B . 一段橡胶软管 C . 一根弹簧 D . 一段棉线
  • 2. 如图所示,O为支点,B点挂一重物G,分别在A点施力F1、F2、F3 , 在C点施加力F4 , 若要使杠杆水平平衡,这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 F1 B . F2 C . F3 D . F4
  • 3. 如图所示,沿不同方向分别用F1、F2、F3的力,以不同速度匀速拉动物体A时,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关于三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1最小 B . F2最小 C . F3最小 D . 一样大
  • 4. 甲机器的功率为100瓦,乙机器的功率为200瓦,两台机器正常工作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机器做功一定快 B . 甲机器做功一定多 C . 乙机器做功一定快 D . 乙机器做功一定多
  • 5. 苹果成熟后在竖直加速下落过程中的(  )
    A . 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B . 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C .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 D .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 6. 今天早晨你家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  )
    A . 100℃ B . 50℃ C . 25℃ D . 0℃
  • 7. 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 . 春天,柳絮飞舞 B . 夏天,荷花飘香 C . 秋天,落叶纷飞 D . 冬天,瑞雪飘飘
  • 8. 电脑CPU温度过高会导致系统不稳定、蓝屏、死机等各种问题,目前采用的散热器主要由金属散热片和风扇组成。下表是四种材料的比热容,若选作散热片较为科学、且性价比高的材料是(  )

    0.39×103

    0.88×103

    0.46×103

    0.13×103

    A . B . C . D .
  • 9. (2021·宝山模拟) 四冲程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
    A . 吸气冲程 B . 压缩冲程 C . 做功冲程 D . 排气冲程
  • 10. 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A、B两圆柱体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已知液体质量m<m。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则抽出液体的质量Δm、Δm和液体的体积ΔV、ΔV的关系是(  )

    A . Δm<Δm , ΔV>ΔV B . Δm<Δm , ΔV<ΔV C . Δm>Δm , ΔV>ΔV D . Δm>Δm , ΔV<ΔV
二、填空题
  • 11. 用一轻质杠杆抬起重物,动力臂为2米,阻力臂为1米,阻力为30牛,则动力为牛;这是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这类杠杆的缺点是
  • 12. 如图所示,物体A和B所受重力都为200牛,当用力分别通过甲、乙两滑轮匀速提起物体A和B时,力FA牛。乙滑轮是滑轮(选填“定“或“动”),若A物体上升1米,则力FA做功焦。(不计滑轮重力及摩擦)

  • 13. 如图所示,若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滑下,他的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4. 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100℃,人体正常体温为℃。
  • 15. 冰的比热容是2.1×103焦/(千克·℃),读作2.1×103,它表示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千克的冰温度升高l℃吸收的热量为焦。将一块冰切割去一半,则剩下的冰的比热容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6. 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然后快速压下活塞,可观察到棉花着火燃烧的现象,此过程中活塞对筒内空气,使空气的能增加,这与四冲程汽油机中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 17. 一只空瓶的质量为0.1千克,装满水时的总质量为0.5千克,瓶中水的质量是千克,瓶的容积是3。当该瓶内装满某种液体时的总质量为0.6千克,瓶内液体的质量是千克,液体的密度是千克/米3
  • 18. 如图所示,该装置为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天平”,其制作过程和原理如下:

    选择一根长1.5米左右的轻质刻度尺(两端最大标度为70厘米)作杠杆,将中点O支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左侧离中点10厘米的A位置用细线固定一个质量为120克、容积为50厘米3的容器,右侧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50克的钩码(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测量时往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就可以直接测出液体的密度。

    1. (1) 该“密度天平”的“零刻度”应标在右端离支点O厘米处;
    2. (2) 该“密度天平”的量程为千克/米3~千克/米3
    3. (3) 若适当增大钩码的质量,该“密度天平”的量程将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 19.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在力F1、F2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F2的力臂l2

  • 20. 如图所示是一只温度计的局部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5℃时温度计的液面位置并把液柱涂黑。

  • 21. 甲、乙、丙三个相同柱状容器内分别盛有体积不同的水,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铁球、铝球( > > )分别浸没在水中(水不溢出),此时水面等高,请在图中画出放实心球之前水面的大致位置。

四、计算题
  • 22.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杠杆长0.4米,在它的中点B处挂一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求:

    1. (1) B处所挂物体的重力G;
    2. (2) 在杠杆上A端施加的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最小的力FA的大小和方向。
  • 23. 在大小为4×103牛的牵引力作用下,一辆载重卡车匀速行驶在平直高速公路上,1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250米.求:
    1. (1) 车引力做的功W.
    2. (2) 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
  • 24. 一壶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70℃(已知c=4.2×103焦/(千克·℃)。求:
    1. (1) 水升高的温度Δt;
    2. (2) 水吸收的热量Q;
    3. (3) 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1.68×105焦的热量,求水的末温t
  • 25. 如图所示,高为0.3米、底面积为1×10-22的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中盛满水。求:

    1. (1) 容器中水的质量m
    2. (2) 将一个实心均匀圆柱体物块A全部放入容器内的水中浸没后,有水溢出,如果物体A的质量为mA , 物体A的密度为 A , 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表示溢出水的体积V
    3. (3) 若整个容器在物块A放入前后的总质量的变化量Δm是物体A质量的0.6倍,求物体A的密度值 A
五、实验题
  • 26. 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停在如图(a)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选填“处于”或“不处于”)平衡状态,可以调节右端的螺母,将它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位置平衡,目的是为了便于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在杠杆上挂1牛的重物,如图(b)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若将所挂的重物往右移1格,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27.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之间关系时,所用的实验装置。

    1. (1) 两只烧杯里的液体,要求它们的物质种类,质量;(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2. (2) 实验中,应使两杯液体升高的温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3. (3) 本实验中借用“加热时间”来表示
  • 28. 在“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中,小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电子天平、、烧杯和盐水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①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的盐水部分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盐水的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的质量m2

    ④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 29. 小婕和小丽同学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分别测出几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测量结果分别记录如表一~表三所示。

    表一:塑料颗粒

    表二:水

    表三:酒精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1

    20.0

    26.0

    4

    35.0

    35.0

    7

    24.0

    19.2

    2

    30.0

    39.0

    5

    44.0

    44.0

    8

    30.0

    24.0

    3

    40.0

    52.0

    6

    50.0

    50.0

    9

    40.0

    32.0

    1. (1) 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 (2) 进一步分析比较三个表中的实验数据,小婕同学认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但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不同。小丽同学认为;同种物质,体积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但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不同。你认为小婕的观点,小丽的观点;(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3. (3) 为了比较上述两个“比值”的意义,她们找了一块海绵,用手紧压海绵,发现海绵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小,说明海绵越密时,的比值越大,海绵越疏时,的比值越大。在上述两个比值中,比值更能直观合理地反映物质的紧密程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