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1-07-28 浏览次数:9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字词书写
二、句子默写
  • 2.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 (1)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 (2) 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
    3. (3) ,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 (4) 《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相对应的诗句是
    5. (5) 《逢入京使》中用夸张手法传达借惜别之情的诗句是:
    6. (6) 请写出连续两句表现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
三、选择题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臣范仲淹的诗文家喻户晓,但他镇守边塞指挥千军万马的功绩却鲜为人知 B . 柘汪镇在“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评选中一路过关斩将 , 成功入选。 C . 站在符竹庭烈士墓前,我浮想联翩 , 仿佛看见了这位八路军高级将领驰骋疆场的英姿。 D . 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 , 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 4. 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B . 重要的是我做起,因为行胜于言”是自立自强者的生动写照。其中加点字“最”是副词,“从”是介词,“因为”是连词。 C . 具有东方文明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国际交往、崇尚世界和平的民族 D . “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的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以“木兰是女郎”为构思核心,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B .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C .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孤、寡人、陛下,古时王侯的自称;公,对男子的尊称。 D . “四书五经”中,“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
  • 6.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岩》中,刘思扬、华子良等是最后幸存的共产党员。 B . 《创业史》中,在土改期间被人叫作“轰炸机”的是郭振山。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郭振山、郭世富和梁三老汉。 C . 《创业史》讲述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告别老一辈单打独斗创立家业的狭隘思维,坚持互助互帮,为建设农村合作社事业而奋斗的故事。 D . 《骆驼祥子》中,祥子从兵营里逃出来以后,牵着顺出的骆驼一路逃跑。他不敢进村,不敢睡觉,天蒙蒙亮时直接赶回了城里的人和车厂。
四、综合性学习
  • 7. 综合性学习及运用。

    2月19日,《解放军报》头版刊发反映中印边境任务部队官兵卫国戍边先进事迹的综合性报道《英雄屹立喀喇昆仑》,5位卫国戍边官兵的英雄事迹随之公布。无数国人为英雄的事迹感动落泪。为进一步培养同学们报效祖国的热情,班级拟开展“致敬戍边英雄,立志报效祖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

    1. (1) (我来策划)请你补写空余活动版块。

      板块一:爱国人物故事会;

      板块二:爱国诗词朗诵会;

      板块三:

      板块四:

    2. (2) (我来咏唱)请你仿照示例,用恰当的语言作答。

      示例:祖国是什么?太阳说: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祖国是什么?松涛说:是飞越群山的巍峨长城。

      祖国是什么?............................................

    3. (3) (我来主持)在“爱国诗词朗诵会”环节,如果你是主持人,王明同学朗诵完《黄河颂》,李硕同学接着要朗诵《土地的誓言》,请你拟写一段串词(不超过100字)。
五、名著阅读
六、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1)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试赏析诗中“暗”或“满”的妙处。
    2. (2)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七、对比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资治通鉴》

    (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注释:①之:动词,到。②过:经过。③意:心思。④轻:轻视,藐视。⑤诣:拜访。⑥虞(yú):意料,预料。⑦造次:鲁莽,轻率,大意。⑧因:于是,就。⑨就:接近。⑩拊(fǔ):抚摸,拍。

    1.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蒙以军中多务

      鲁肃过寻阳

      说肃曰

      ④计安可不

    2. (2)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4. (4) 通过甲、乙两文,说说吕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八、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是那么短,那么冷,街上没有多少人;这样苦奔一天,未必就能挣上一顿饱饭;可是年老的,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年小的,有父母弟妹!冬天,他们整个的是在地狱里,比鬼多了一口活气,而没有鬼那样清闲自在;鬼没有他们这么多的吃累!像条狗似的死在街头,是他们最大的平安自在;冻死鬼,据说,脸上有些笑容!

    祥子怎能没看见这些呢。但是他没工夫为他们忧虑思索。他们的罪孽也就是他的,不过他正在年轻力壮,受得起辛苦,不怕冷,不怕风;晚间有个干净的住处,白天有件整齐的衣裳,所以他觉得自己与他们并不能相提并论,他现在虽是与他们一同受苦,可是受苦的程度到底不完全一样;现在他少受着罪,将来他还可以从这里逃出去;他想自己要是到了老年,决不至于还拉着辆破车去挨饿受冻。他相信现在的优越可以保障将来的胜利。正如在饭馆或宅门外遇上驶汽车的,他们不肯在一块儿闲谈;驶汽车的觉得有失身分,要是和洋车夫们有什么来往。汽车夫对洋车夫的态度,正有点象祥子的对那些老弱残兵;同是在地狱里,可是层次不同。他们想不到大家须立在一块儿,而是各走各的路,个人的希望与努力蒙住了各个人的眼,每个人都觉得赤手空拳可以成家立业,在黑暗中各自去摸索个人的路。祥子不想别人,不管别人,他只想着自己的钱与将来的成功。

    ——节选自《骆驼祥子》第八章

    (乙)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节选自《骆驼祥子》第十八章

    1. (1) 甲文中说“他相信现在的优越可以保障将来的胜利”,与普通的车夫比,祥子此时的“优越”体现在哪里?
    2. (2) 甲文中祥子“只想着自己的钱与将来的成功”,祥子这次成功了吗?为什么?
    3. (3) 乙文中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祥子还要出去拉车,这是为什么?
    4. (4)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 (5) 联系原文中祥子的悲剧结局,说说甲文中写其他车夫与乙文中写坐车的表现的作用。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当架几座桥

    郭梅尼

    ①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谈起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10岁那年,叔叔送我一本地图。在中国地图一页,我看见台湾地区用墨涂黑了,我问:‘为什么台湾要用墨涂黑呢?’叔叔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因为我国和日本打仗打输了,被日本人占了。’我当时很气愤,心想,中国的领土为什么被日本人抢占了呢?一定要把台湾夺回来!”从此,茅以升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知识,掌握木领,报效国家。

    ②茅以升从小天资聪慧,但他更得益于后天的勤奋刻苦。中学时,祖父教他读古文。祖父先将文章抄录一遍,要求他在第二天上课前背热。没想到,祖父刚抄录完,茅以升已能背诵出来。茅以升锻炼记忆力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是他背诵圆周率的故事。1940年,茅以升任职的唐山工程学院迁到贵州平越县。校庆那天举行游艺会,同学们欢迎茅院长表演个节目。茅以升不会唱歌、跳舞,就说:“我表演背圆周率吧。”他一口气背到小数点后一百位,同学们热烈鼓掌,赞叹不已。

    ③1933年春天,茅以升受命在钱塘江上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当时在杭州民间流传一勺谚语,叫作“钱塘江上造桥”,意思是指不可能做成功的事。因为钱塘江的潮水和流沙都是别处罕见的。潮水来时,潮头壁立,毁坏力惊人。流沙是极细极轻的沙粒,一遇水流即被冲刷走。江底流沙覆盖,深达40多米。所以,杭州人说“钱塘江无底”,在钱塘江上造桥被认为是异想天开。而当时,中国所有的现代化大桥都是外国人修的。经过调查研究之后,茅以升认为在钱塘江上造桥是可以成功的。

    ④钱塘江大桥正式开工后,遇到的困难一个接一个。外面传着闲言碎语,说什么“这样干下去,哪里会成功?”银行也中断了贷款,茅以升的母亲听到这些事后对他远:“唐僧取经,八十一难;唐臣(茅以升的号)造桥,也有八十一难,只要有孙悟空,有他那如意金箍棒,你也同样能渡过难关。”那时的“孙悟空”就是造桥的全体员工,“如意金箍棒”就是科学里的一条法规:利用自然规律,克服自然界的一切障碍。茅以升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建桥工人的智慧,先后攻克了80多个难题,发明了“射水法”“沉箱法”等施工方法,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

    ⑤钱塘江大桥既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又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茅以升把工地办成学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我国一些重要桥梁工程,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一些负责人都曾经历过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洗礼。建国后,茅以升又参与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先后担任专家组组长、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总设计师,为武汉长江大桥的顺利建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⑥建桥讲究处处平衡与和谐。一座瘸腿、不平衡的桥梁,怎能让车辆行人平安到达彼岸?同样,架设知识的桥梁也是如此。茅以升既通晓工程技术,在文史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学桥、造桥、写桥,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他写的《桥名谈往》《二十四桥》,博古通今,文笔极好。特别是他在《人民日报》上连载的《桥话》,更是难得的文学佳作,毛泽东曾对茅以升说:“你的《桥话》我看了,写得很好。你不仅是个科学家,而且也是个文学家哩!”

    ⑦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的日子,茅以升都始终如一地勤奋工作,即便到了晚年仍然壮心不已。他说:“我还有一桩心事,就是台湾问题。1945年,台湾光复后,我曾到台湾去参加过一次学术会议,看到了台湾的迷人景色,还看望了那里的老同学和朋友。1955年,我到日本访问,恰好住在下关(原名马关)的‘春帆楼’。当年,李鸿章签字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就是住在‘春帆楼’。看到李鸿章住过的房子,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架设连接海峽两岸人民的大桥。这是我在有生之年想要完成的一件大事。”

    1. (1) 题目“人生当架几座桥”中的“桥”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2. (2) 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 (3)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茅以升对台湾的关注,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 (4) 联系文章,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内心有一种预感。他下令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大洞,对于这个原设计中没有的重大改变,茅以升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持续3个月的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11月16日,南京政府决定炸桥以阻断敌人,深明大义的茅以升心情沉重地点了点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一语未竟,热泪夺眶而出。原来在桥下预留的大洞,就是为这一天预备的。12月23日,茅以升正式接到炸桥的密令。当晚,他来到书桌前,奋笔写下8个大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这一愿望终于在抗战胜利后得以实现,在茅以升的亲自主持下,钱塘江大桥又得以成功修复。

      (摘自“百度百科”)

    5. (5)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从茅以升身上获得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九、作文
  • 14. 作文

    请以“那段  ▲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补上合适的词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