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嘉定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调...

更新时间:2021-07-28 浏览次数:138 类型:期中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34分)
  • 1. 默写
    1. (1) ,悠悠我思。
    2. (2) 海内存知己,
    3. (3) ,波撼岳阳城。
    4. (4) 微君之故,
    5. (5) 《关雎》中直接反映君子择偶标准的语句是
    6. (6) 《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形态的句子是
  • 2.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1) 《蒹葭》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 (2) 这首诗的每一章都以“”“”“”等景物起兴,并采用的表现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3.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这部诗歌总集共有诗篇305篇 B . 这部诗歌集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 C . “蒹葭苍苍”的意思是白茫茫的芦苇丛 D . 这首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 3.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的。此文寄托了作者的理想社会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作者不仅写《桃花源记》也写《桃花源诗》 B . 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来叙写故事 C . 成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源于本文 D . “刘子骥”完全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人物
  • 4.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王嗣宗初为秦州司理,路冲知州事,常以公事忤冲意,怒,械系之。有献新果一合者,冲谓嗣宗曰:“汝为我对诗,当脱汝械。”冲曰:“嘉果更将新合合”。嗣宗应声曰:“恶人须用大枷枷”。冲悦,舍之。

        太宗时,嗣宗知横州。上遣卒之岭南,诇察民间事。嗣宗执而杖之送阙下 , 奏曰:“陛下不委任天下贤俊,而猥信此辈,以为耳目,窃为陛下不取。”太宗大怒,遣使械嗣宗京师。会赦,复官。

    选自《宋史·王嗣宗传》

    【注释】①王嗣宗:宋太祖开宝八年状元。②诇(xiòng):侦查、探听。③阙下:指帝王所居之处

    1. (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有献新果一合者     会:   2)遣使械嗣宗京师    诣:

    2. (2) “太宗大怒”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嗣宗任秦州司理,“常以公事忤冲意” B . “会有献新果一合者”,嗣宗应声对诗 C . “嗣宗执而杖之(卒)送阙下”并上奏抗议 D . “遣使械嗣宗诣京师,会赦,复官”
    3. (3) 从文中看,王嗣宗是一个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 5.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mí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B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 (1) 上文选自作者是 我们学过他的散文
    2. (2) 看拼音写汉字: mí()散
    3. (3) A句使用描写。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
    4. (4) 请分析B句是如何表现穿行速度之快(至少说出两点)
    5. (5) 课文最后一段和前文的叙述视角有何不同?作者在文中运用这两种叙述视角分别有何作用?
  • 6.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微信红包为什么流行

    2018狗年春节除夕至初五,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了惊人的460亿个,较去年增长了43.3%。发红包最密集的是除夕这一天,达到了142亿个。

    微信红包为什么在中国人际交往中这么流行?

    可以借用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交易成本”来解释。交易成本,简单地说,就是除了价格之外的一切成本,具体到微信红包,指除了微信红包里面的钱之外的一切成本。以前的红包只能面对面给,而现在,哪怕远隔重洋,只需轻轻点击,即可给亲朋好友发一个红包,减少了不必要的奔波,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微信红包“润滑”了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已经改变了中国人的人情传统形式。网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夫妻之间因一点小事儿闹别扭,事后丈夫想和解,妻子还在生气,不愿意搭理他。聪明的丈夫就连发20个10元的微信红包,且在红包留言中“言辞恳切地讲道理”,妻子在一笑之余,终于点击接受红包,两人关系和好如初。人们把这种办法调侃为:“和老婆讲道理的正确方式”。

    对于关系没那么亲密的人,如普通的朋友、同事之间,因一些小事情的帮忙,如果不酬谢,心理总是过意不去。以往人们常常会为送什么发愁,有时想用一些小礼物来回馈,又担心送不出手,怕人家当面拒绝了会很尴尬。现在有了微信红包,不管是18.88元还是88.88元,都是一份诚意的表示,所谓的“礼轻情意重”

    微信红包的流行还在于它让人们在收、发红包的过程中产生了无穷的乐趣。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收、发微信红包时会产生猜测和期待,并随之分泌出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正是这种物质会让人产生愉悦感。在微信群里,发一个拼手气红包,往往平均下来,每个人抢到的红包可能才一元多钱,甚至几毛、几分,但大家依然劲头十足、乐此不疲。正如有人调侃,地上有一元硬币,很多人都不会弯下腰去捡起来,但在微信群里,为了几毛钱的红包却抢得大呼小叫,也司空见惯。想想如果没有微信红包,“一分钱”显然是给不出手的,而微信红包的出现,让本来无法出手的“一分钱”,也变为了“一分也是爱”,甚至还有了专用表情。其实重要的不是钱的多少,而在于乐趣。

    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调查,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新兴的微信用户就增加了1000万个。这些用户中,好友数量在200人以上的被访者比例近45%,其中好友数量达500人以上的用户占13.5%。这样庞大的人际社交网络为微信红包的流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微信红包作为红包和人际社交网络两者的结合,产生于社交,服务于社交,它的发展、壮大就顺理成章了。

    (文章有删改)

    1. (1) 第⑷段“润滑”在文中的意思是
    2. (2) 第⑸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3. (3) 联系全文,微信红包流行的原因有:①降低了交易成本;②;③;④
    4. (4) 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微信红包的交易成本是指红包里的一切成本    B . 中国人的人情传统形式已经被微信红包改变 C . 大脑分泌内啡肽让人在抢微信红包时有乐趣 D . 人际社交网络不仅产生于社交还服务于社交
三、写作(4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