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21-06-29 浏览次数:1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在热学研究中,常常把物质的热学性质和规律看作微观粒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B . 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C . 分子间的作用力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D .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越容易观察到布朗运动
  • 2.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 B . 窗户上的玻璃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因此玻璃是晶体 C . 金属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也不显示各向异性,因此金属是非晶体 D . 用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的云母片背面,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液面,指向液体内部 B . 产生毛细现象时,液体在毛细管中一定上升 C . 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 D . 熔化的金属太空中呈现球形,是由于液体内部分子间存在引力
  • 4. 匝数n=20的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在t=0.2s时,线圈位于中性面 B . 在t=0.2s前后,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发生变化 C . 0~0.1s的过程中,线圈产生的平均电动势为20V D . 线圈产生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e=10πsin5πt(V)
  • 5. 常见的传感器可以把非电学量(如速度、温度、压力等)的变化转换成电学量的变化,在自动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是一种测量速度的电容式传感器示意图。当测得电容值减小时,可以判断电介质(  )

    A . 速度向右 B . 速度向左 C . 速度增大 D . 速度减小
  • 6. 能量的概念是人类在对物质运动规律进行长期探索中建立起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热量可能会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B . 随着技术进步,最终使热机的效率达到100% C . 能源在使用过程中,能量总量逐渐减少,因此要节约能源 D . 物体只要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其内能就一定发生变化
  • 7. 如图所示,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竖直放置的玻璃管内有一段水银柱,将管内气体分为两部分,下面空气柱长为l1 , 上面空气柱长为l2。初始时温度相同,现使两部分气体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若l1>l2 , 水银柱将向下移动 B . 若l1<l2 , 水银柱将向上移动 C . 若l1=l2 , 水银柱静止不动 D . 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增加量相同
  • 8. 如图所示,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四个灯泡完全相同,当a、b接有正弦交变电源 (V)时,四个灯泡恰好都正常发光。则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

    A . V B . 36V C . V D . 72 V
二、多选题
  • 9. 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 B . 赫兹通过实验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 C . 麦克斯韦通过实验测出了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D .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红外线显著的特征是热效应
  • 10. 某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摩尔体积为V,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和V0 ,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 则该状态下气体的体积为Vx时,分子个数为(  )
    A . B . C . D .
  • 11.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出发,变化到状态b,再到状态c,其过程如p-V图所示,其中ab是水平线, bc是竖直线,ca是倾斜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过程ab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B . 在过程bc中,气体向外放出热量 C . 在过程ca中,气体的内能先增大后减小 D . 在过程ca中,气体先放热后吸热
  • 12. 用磁敏电阻作为传感器可以探测空间是否存在磁场,设计电路如图所示,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处于磁场中的磁敏电阻R,阻值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闭合开关S,当磁感应强度增大时(已知小灯泡始终不会超过额定电压,且电阻保持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灯泡L1变亮 B . 小灯泡L2变亮 C . 电流表示数变小 D . 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大
三、实验题
  • 13. 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先写出操作步骤,画出电路图,n1、 n2分别表示原、副线圈的匝数。
    1. (1) 实验注意事项,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代号)
      A . 实验中可以用电动自行车上的电池作为电源 B .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原线圈所用电压不能超过36V C . 通电时不要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接线柱 D . 用多用电表测副线圈电压时,先估计被测电压值,然后选用适当挡位进行测量
    2. (2) 实验先保持原线圈的匝数不变,改变副线圈的匝数,研究其对副线圈电压的影响。再保持副线圈的匝数不变,研究原线圈的匝数对副线圈电压的影响。探究过程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3. (3) 保持输入电压和副线圈的匝数不变,当副线圈的电压变为原来的两倍时,原线圈的匝数可能变为原来的_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代号)
      A . B . C . D .
  • 14. 物理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注射器下端开口处套上橡胶套,和柱塞一起把一段空气柱封闭;

    ②已知空气柱的横截面积为S,通过刻度尺读取空气柱的长度l,可得空气的体积V=lS;

    ③从与注射器内空气柱相连的压力表读取空气柱的压强p;

    ④把柱塞缓慢地向下压或向上拉,读取空气柱的长度与压强,获取空气柱的体积V和压强p的几组数据;

    ⑤将各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绘制曲线,得出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完成下列填空:

    1. (1) 实验时要缓慢地移动柱塞,原因是
    2. (2) 小明同学根据测量结果,做出p-V图像,如图乙所示,能否根据绘制的图线直接得到空气柱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如果能,请说明是什么关系;如果不能,请简单说明处理方法
    3. (3) 小军同学根据测量结果,做出V- 图像,如图丙所示,图线不过原点,则V0代表,体积增大到一定值后,图线开始偏离直线,说明气体的温度
四、解答题
  • 15.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9套无线广播节目综合名称,九套节目对不同地区的频率不同。比如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北京地区调频106.1兆赫。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则(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 (1) 求“中国之声”电台发出的电磁波波长;
    2. (2) 如果收音机的接收装置是由LC电路组成,该接收装置里的线圈自感系数L=4mH,此时产生电谐振的电容多大?
  • 16. 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U=kT(k为常数,T为气体的热力学温度)。如图所示,高为h、横截面积为S的气缸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气缸上端开口。质量为m、厚度可忽略的活塞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距缸底的高度为 h。活塞下方密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和气缸壁均绝热,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外界大气压强为p0 , 内外温度均为T0。现用电热丝缓慢加热气缸中的气体,使活塞缓慢上升,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1. (1) 活塞上升 h的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 (2) 当活塞上升了 h后,由于意外导致气缸开始缓慢漏气。继续对气体加热,而活塞保持在该位置静止不动。当气体温度为3T0时,求漏出去的气体与原封闭气体的质量之比。
  • 17. 如图所示,用一小型交流发电机向用户供电,已知发电机线圈匝数N=100,面积S=0.05m2。该线圈在磁感应强度B= T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匀速转动。输电时先用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高,到达用户区再用降压变压器将电压降下来供用户使用,变压器都是理想变压器。已知输电线的总电阻R=2Ω,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 n2=1∶8,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3∶ n4=10∶1。若用户区标有“220V 20W”的2200只灯泡恰能同时正常发光(假设此时没有其他用电器工作)。发电机线圈电阻不计,求:

    1. (1) 发电机的输出功率P;
    2. (2) 发电机线圈转动的角速度ω;
    3. (3) 如果用电高峰时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不变,接入的灯泡大于2200只,则简单分析输电线上消耗的功率、灯泡亮度变化情况。
  • 18. 如图所示,一下粗上细薄壁玻璃管,上端开口。一段水银将管内气体分为两部分。图中粗管和细管的长度均为L=20 cm,粗管的截面积是细管的截面积的两倍,大气压强p0=76cmHg。初始时,粗管和细管内的水银长度均为h=4cm,气体温度均为T0=252K。

    1. (1) 求初始时粗管内气体的压强p1
    2. (2) 若在开口端放一光滑的轻活塞,保持气体质量和温度不变,用力缓慢向下推活塞,直至细管内水银刚好全部进入粗管,求此时粗管内气体的压强p2和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x(x保留一位小数);
    3. (3) 若将细管的管口封闭,对粗管内气体缓慢加热,直至粗管内水银刚好全部进入细管,全程没有漏气,细管内气体温度不变,求此时粗管内气体温度T。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